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探当前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建设

来源:华佗健康网


初探当前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建设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表达权与制度规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了解,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实施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字:网络环境 公民 政治参与 制度建设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公平与民主日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网络的政治参与功能为政府职能转变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能够将公民的意志在国家的公共政策与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合法性,从而保证政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公民参与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公民网上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网络政治参与尚处在初级阶段,作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

(一)网上政治参与信息真实性问题

网络信息的发布者不受编辑审核,其信息的可信度也就无法保证,海量的信息再加上真假难辨,虚假的信息可能会误导公众导致其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由失真的信息煽动起来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的影响社会公正以及决策的效率,这样并不会推进和谐的民主社会的进程,反而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网上政治参与“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一般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是人们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据研究表明,我国网民受教育的程度:高中(中专)以下13.0%,高中(中专)29.3%,大专27.0%,本科27.6%,硕士2.7%,博士及以上0.4%。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数字鸿沟,使得公民公平地参与政治生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国网民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高达87%,远远高于我国总体受教育水平。民主以平等的参与为基本原则,数字鸿沟的存在,拉大了地区间、阶层间以及性别之间政治参与的不平等,违背了民主的基本原则与精神,是网络民主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三)网上政治参与规范性问题

在网上,网络成员的身份被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了,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可以隐蔽身份在网上自由的操作,减少了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从而摆

脱现实社会的规范的约束,放纵自己的言行。一些对现实不满或是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的个人、恐怖组织、极端宗教组织,等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散布政治谣言,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造成假象,攻击和诋毁政府,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有计划、有目的的侵入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决策部门和信息中心,窃取机密或者破坏计算机和数据保护系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人身和财产的损害。特别是近年来,此类的非法政治参与事件频频发生。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性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

实现政府信息共享,确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证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可行性和独立性。

加强网络参政的法制化建设,将公民的网络参政的自由和平等权利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得到保障。我国网络参政的法制化建设,最重要的前提是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实际发展。当然,这方面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实施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这些规定都值得我国借鉴。

(二)提高网民的政治素质

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政治文化建设是指不断地向全体公民宣传正义、平等、自由、民主、法治及政治文明等有价值的政治观念,使全体公民树立起科学的政治观。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与传播,会促使同民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网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政治信息的时候首先通过不断提高政治基本知识,对各种网络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判断、积极有效的参与政治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同时,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丑化、攻击、诽谤政府的行为,要进行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其进行管制和处罚。所有这些必将为建设和谐政治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条件。

(三)重视公共决策的参入机制

公共决策参与机制是指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通过网络投票、网上听证、网上讨论、网上决策这几种方式实现。这种机制有利于公民参与的自我利益的表达,有利于公共决策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公共决策执行的可接受性的提高。

在互联网上,许多人肯定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无序而烦恼,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论坛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对于许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是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公民来参与决策,我们所制定的决策执行中需不需要相关公众的支持。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先生给予我们在现实中涉及到公共决策方面的指导。虽然他所涉及的环境具有一般性,但是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参与提供了一种视角和方法。

三、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健康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为后者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无论如何,基于互联网先进技术的优势,以及它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的潮流是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盛馨莲.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7,(4)

2.韩兆柱、王磊.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参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