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编语文四下优质教案:习作例文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9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 某某备用

习作例文

【课文简析】

《顾和园》一课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法,按一定顺序进行景物描写。在教学时应抓住例文边的批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第一个批注“来到有名的长廊”。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先游览了哪个景点。后面的三个批注提醒学生课文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的:第二个批注一“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过渡很自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明白课文就是按照游览路线来写的:第三个批注“抬头一看”“向下望”,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景点,作者是用不同的方位顺序写的:第四个批注一一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在湖面慢慢滑过,多美的画面!感受作者是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的。

《七月的天山》是本单元的第二篇习作例文,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的特点。课堂上可继续借助课文的旁批、课后问题,围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目标展开。先看写作顺序,作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费美之情。其中,作者骑马上天上游览的顺序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其次看景物的特点,本文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春天的花园。作者就是这样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写景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本课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写出来,并综合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学习目标】

1.阅读《顾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读懂文章内容,厘清文章脉络。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加深“按游览顺序写景”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阅读《顾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读懂文章内容,厘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加深“按游览顺序写景”的认识。

1

2019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 某某备用

教学预设 板块一:交流分享,梳理游览顺序 1.回顾前情,谈话导入。 引导回忆: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的顺序写的。 (2)《海上日出》是按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小结:按一定顺序就能写清游览的过程。今天再来学习一篇课文《顾和园》。 2.通读课文,厘清文脉。 学习活动一: 轻声读课文,结合第一个批注,思考:本文作者是接什么顺序写出颐和国的美呢? 根据交流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板块二:品读《顾和园》,伂会如何按游览顺序写景 1.批注引路,明晰顺序。 思考:作者怎么样把景点介绍清楚的? 出示三个批注: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过渡很自然。 (2)“抬头一看”“向下望”,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3)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在湖面慢慢滑过,多美的画面! 预设: ① 者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的,条理清晰。 ②作者选了昆明湖作为特色景点,让我们知道湖面很美。 2.学生交流,师生互动。 (1)批注引路,体会“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预设: 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

批注 2019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 某某备用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顾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小结:“进了顾和园大『门”“绕过大殿”“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这些词句表示地点的转换,是作者游和园的顺序,也是文章的写作顺序。 (2)批注引路,体会景物的特点。 思考:作者是怎么写昆明湖的美的? 比较句子:昆明湖很静、很绿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①为什么说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可以像别的吗? 预设:不行,因为镜子写出了湖面的平静。 ②为什么说昆明湖録得像一块碧玉?可以像一片绿叶吗? 预设:不可以,因为昆明湖的颜色和碧玉很像。 总结:作者就是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并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昆明湖的美。 板块三:品读《七月的天山》,巩固如何按游览顺序写景 1.请学生速读文章《七月的天山》,借助问题思考: 学习活动二: 1.作者是接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 2.你从那些语句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朱 2.交流,聚焦文章的写作顺序. 预设: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选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小结:“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词句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是作者游览天山的顺序,也是文章的写作顺序。 3

2019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 某某备用 3.关注批注,提炼方法 (1)引导阅读,关注重点景物。 思考:骑在马背上,从进入天山,一直到天山深处,一路上,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 预设:写了雪峰、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2)批注引路,关注叙述条理。 思考:初进天山,作者看到有雪峰、雪水和溪流等景物,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交流。 预设: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融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流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很有条理。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 (3)批注引路,关注景物特点。 思考:读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交流。 预设: ① 像…锦缎…彩虹…”一一绘其艳; ②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一一显其多; ③ 用不着离鞍”“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一一夸其高。 作者就是这样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重点描写了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景物,并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山不一样的美。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4

2019学年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 某某备用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