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叠叠高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中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叠叠高

福州市晋安区鼓山中心幼儿园 林勤

中班科学活动《叠叠高》就是来源于幼儿的平时生活,在活动中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的材料都是孩子身边的常见物品,活动中所运用的材料包括旺仔牛奶罐、纸筒、纸砖等是他们所熟悉的,也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指出的“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游戏来源 料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积极愉快的进行操作与探索活动,参加活动。 幼儿进行叠高的操作活动看似简单,但是在这简单的活动中却蕴涵的生活知识。在活动中,教师向幼儿展示了同样运用了叠高的原理建造的建筑,幼儿了解到在自己看似简单的方法却也能发挥大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让幼儿在学习中自然的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周围。 1、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预期目标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3、在反复实践、操作过程中,感知发现叠高的要素:重心保持在底座之内。 材料投放 游戏玩法  游戏推进 一 : 观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操作,孩子们发现叠高时要注意材料摆放要“直”的奥秘,可是,不管怎样注意,搭到一定的高度总是倒塌,孩子们开始有些气馁了。 为此,我跟孩子们来了一次谈话:说说你在搭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另外,我观察 还准备了许多高楼、高塔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所有的建筑都是下大上小的。 分析 孩子们开始了新的尝试:增多底座的纸筒,每一层纸筒逐渐减少。 分析:幼儿乐于把自己在其他途径学习到的内容与同伴分享,而且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有着极大的热情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可是当孩子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条件的支持和必要的指导,以免幼儿过多次失败产生自我怀疑。 幼儿比赛看看谁搭得高。 纸筒、易拉罐 图 片

1、目标调整:用增大底座面积的方式来搭得又高又稳。 2、材料调整:增加了许多高楼的图片 3、玩法调整:搭高楼 调整 推进 (图片)  游戏推进 二 : 观察:黄雨辰从材料超市里拿了几张纸板,忙碌了一阵,跑来找我说:“老师,你看,我的建的塔!”原来,她周末跟家人去了西禅寺,有了灵感。她把纸筒当柱子,纸板当易拉罐,建起了高塔。在纸板的帮助下,塔搭得更大、更高。她的报恩塔引起了观察 很多孩子的关注,孩子们也纷纷在他的塔上“添砖加瓦”,很快,孩子们自身的高度分析 已经不够了,于是搬来了椅子,想搭得更高、更高、更高…… 分析: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搭有新的发现:辅助材料可以帮助纸筒搭高。幼儿在小组活动中,互相观察,介绍经验,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自主学习。 调整 1、目标调整:借助辅助材料来帮助物体叠高,能运用叠高的技巧,组合叠高各种材推进 料 (图2、材料投放调整:增加纸板 片) 3、游戏玩法调整:建造福州的塔

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高楼搭了一段时间,孩子们也熟悉了搭建的方法后,这个区域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直到他们看到我悄悄布置在一边的上海世博会场馆图片,议论起来:“奇怪,这个场馆的顶这么大,底下更小,怎么能不倒呢?”“你没看到它上面一横一横的吗?观察 它竖竖的柱子把横横的撑住,所以就不会倒。”我介入:“我们能不能搭出这样下面分析 小,上面大的房子?”王金萍:“我们又没有一竖一竖的柱子,怎么能搭呢?”而徐琬昀则开始默默动手尝试。 分析:当幼儿的活动不能再往前时,教师要巧妙地“推一把”,提出新的问题,给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调整 1、目标调整:尝试下小上大的建构方式 推进 2、材料投放调整:投放世博会的场馆图片。 (图片) 3、玩法调整:建造下小上大的建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