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计:

(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

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 (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 (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

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 (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贴出知识卡片

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③三角形中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师: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高一般用什么线来画?你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三条]贴出知识卡片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会联想到哪个图形正好和他有相反的特性吗?

⑤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你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为什么?判断的简单方法:以最大角判断) 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已经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⑦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老师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你的呢?为什么很多人的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呢?揭示第10号知识卡片(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明确像这样的三角形居多。 (3)介绍课前准备的三角形。

联系刚刚回顾的所有知识,介绍手中的三角形。(学生于课前完成作高、量边长度、量角的度数) 同桌互相介绍后,全班汇报。

两生汇报,看谁汇报的有条理而且准确。 (4)基础性训练(课件呈现) (一)填空。

(1)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三角形的高一般用( )线作图。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 )。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另一个内角,它是一个( )三角形。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0,另一个锐角是( )度。

5、口算出∠3的度数,并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1)∠1=27 ∠2=53 ∠3=( ),这是( )。

三角形。

(2)∠1=70。

∠2=50。

∠3=( )。

,这是( 三角形。

(3)∠1=42。

∠2=48。

∠3=( )。

,这是( 三角形。 (二)判断。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0 …………( (2)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三)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

,这个三角形是(形。

) ) ) ) ) )三角 ) ①钝角 ②锐角 ③直角 ④不好判断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 (3)等边三角形又是( )。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4)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 ②易变形的特性 ③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5)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三、对比联系,系统整理知识。

(1)说一说:刚才我们对书中《三角形》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一些训练题。这就是复习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复习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头脑中能清晰的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印

制成了这样的知识卡片,并分发到了14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

(2)游戏:请14位同学上黑板简单介绍自己手中的知识卡片的含义,并将知识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介绍一下所贴位置的理由。 学生代表上黑板操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效果如下:

《三角形》单元复习

三角形的组成: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围成)

三条高 (虚线)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 内角和180度 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

于第三边 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

锐角三角形(3锐) 等腰三角形(2边相等) 三角形的分类: 直角三角形(1直2锐) 等边三角形(3边相等)

钝角三角形(1钝2锐) 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

(3)总体感悟:学生从整体上看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竖着的方向来整理的,我们再从横着的方向来看一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张贴“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补充:不过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论是横方向还是竖方向,其实我们的学习都只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去发现。教师板书两个省略号。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整理,所有的知识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复习与整理的作用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认识。 (一)基础训练:

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基础部分) (1)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 (2)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 )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

角。 ( )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 (1)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 ①1 ②2 ③3

(2)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有一个角是60的( )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①任意 ②直角 ③等腰

(4)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二)提高训练: 1、填空。

(1)关于边: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必须大于( )cm,必须小于( )cm;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第三条边可以是( )cm。

0

提示:假设第三条边是最短的边,有什么要求?假设第三条边是最长的边,又有什么要求?

答案:大于2cm而小于10cm。

(2)关于角:已知三角形内两个内角分别是40度和60度,第三个角是( )度,这是一个( )三角形。

(3)关于等腰三角形: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50度,底角可能是( )度,这时顶角是( )度。 2、画一画。

(1)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底边上的高。 (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平等四边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猜一猜。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

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4、解决问题。

(1)西湖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绿化美化园区(如下图),

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

走ACB这条路和走ADEFB这条路的路程一样吗?为什么?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23厘米,腰是32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质疑评价提升。

总结:今天的复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新的收获吗?学得高兴吗?

《三角形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浙江省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 方爱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 教科书第80——81页,例1、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在操作、观察、交流三角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在尝试中会画三角形底上的高。 2、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的高(尤其是高在三角形的外面)

教学准备:三角板、小木条、小木条制成的四变形、三角形、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这是什么?(三角形) 板书课题:三角形

2、画出你心中的三角形(在作业纸上)

3、看一看、想一想 :这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展开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说,教师板书 2、老师画一个三角形

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用手在空中或在桌面上) 3、三角形的定义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角形是一种怎样的图形)

据生表述: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判断

(1)老师手中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2)下面图形是三角形吗?是的打(√),并说一说理由。(作业纸上)

1 2 3 4 5

( ) ( ) ( ) ( ) ( )

6 7 8

( ) ( ) ( )

重点讨论: 图6是不是三角形,图中中有没有有三角形? 5、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6、三角形的表示

图形符号加字母 如“ ABC”,读一读。 7、三角形的底与高

(1)读一读(自读课文理解高的意义)。 (2)尝试画一画高

注意点:顶点到对边的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高(工具:三角板) (3)反馈评价(重点理解“高”的含义,指导画高) 三、联系生活 体会价值 发展应意识

1、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幻灯图片)

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这是什么原因呢?

2、做一做、拉一拉、感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组内合作,用木条钉子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拉一拉、比一比、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用一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释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板凳不牢固了怎么办?

(3)活动的四边形,怎样才能让它不变形呢?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欣赏:美丽的图案 3、想一想:

是不是任何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课后可以找些材料(如吸管等)来研究。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

特征:有三条边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有三个角 稳定性

各部分名称: 顶点

边 高 边

顶点 边(底) 顶点

预习单:

1、自读教材第80页、81页,例一、例二。 2、完成下面作业

(1)画出三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2)观察与发现

这些三角形各不相同,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我发现三角形共同特征:三角形都有( )个( ), ( )条(

(3)填一填 (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 )

( ) ( )

( ) ( ) ( )

A

( )

B D C ( )

( 4 ) 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上的高 底 底

底 底 底

作业纸

1、 下面图形是三角形吗?是的打(√)作业纸上

。 )

1 2 3 4 5

( ) ( ) ( ) ( ) ( )

6 7 8

讨论: 图6中有没有有三角形?

2、画一画 指定底上的高

A

E

B C 底

底 D F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