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选调生队伍建设实证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4年3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Mar.2014 第3期(总第130期) N0.3 Ser.No.130 安徽省选调生队伍建设实证研究 刘利敏 (安徽行政学院研究咨询部,合肥230059)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安徽选调生工作还存在选拔机制不畅、部分选调生进入角色慢等问题,需要进一 步加强对选调生的重视程度,加强选调生的管理,着重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选调生;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238(2014)03—0(135一o4 DOI:10.3969/J.ISSN.2095—7238.2014.03.008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省选调生的基本情况,及时 次表示工作有干劲,心情好,17人次表示没事可干, 掌握他们内心世界和思想状况,为我省选调生工作 有点无聊,35人次表示得不到理解,心情不愉快,60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们对安徽省2012年新录用的 人次表示工作得心应手,收获大,18人次表示工作 选调生中已经参加工作的137名选调生就我省选 压力大,受不了。在谈到与周围的领导和同事的关 调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问卷 系时,73人表示融洽,54人表示比较融洽,5人表示 调查。 一般,2人表示难相处,4人未选择。 一、选调生的基本状况 三、选调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7人中,工作单位在农村的85人,在乡镇机 (一)选调生工作受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关的45人,在县(市、区)直机关的6人,企事业单 1.一些地方和领导对选调生不够重视。一些 位1人。他们中93人担任村官(助理),19人是乡 选调生反映,个别地市县对选调生工作不重视,致 镇一般干部,25人担任其他职务(主要有三支一扶、 使部分选调生埋没基层。在问及到基层锻炼面临 未定岗人员)。其中已婚的32人,夫妻两地分居的 的最大困难时,78人次表示下去后被遗忘上不去, 6人,未婚的105人。 56人次认为不被重用,领导不待见,无事可做。当 二、选调生目前的工作状态 问到所在地和单位对选调生重视程度时,17人认为 本单位(或县、区)对选调生工作重视,58人认为比 在问到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 较重视,45人认为重视程度一般,16人认为不重 发展时,11人表示适合,56人表示比较适合,53人 视。一些选调生认为在基层做的都是些琐碎小事, 表示一般,l5人表示不适合,2人未选择。 希望早日调回机关锻炼,还有一些选调生反映被文 在谈到对目前的工作主要有哪些感受时,56人 字工作缠身,不能体现选调生基层锻炼实质。33人 收稿日期:2013一l1—10 作者简介:刘利敏(1973一),男,河北邢台人,安徽行政学院研究咨询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文化比较、中国哲学、社会管理。 一35一 XUEBA0 2014年3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Mar.2014 N0.3 Ser.No.130 第3期(总第130期) 次把“领导不分任务;没有归属感”作为目前最大 困惑。 2.选拔机制不畅通。选调生大多数下得去上 不来,本地选调生只有少数人被借用,大多数仍在 基层,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有的选调生在基层工作 多年仍未有任何岗位变化;很多选调生被分配到乡 镇后,若干年后仍不能被提拔重用,甚至不被提及 选调生身份。如何让优秀的选调生在基层锻炼后 上去,是组织部门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3.培训少。一些选调生反映到县区后,培训就 少了。一些选调生表示,参加学习、提升自己的机 会少。 4.对选调生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许多人和 高校学生对选调生不了解,或知之甚少。 5.身份不明确。一些选调生反映,目前他们的 身份不明确,遭遇身份尴尬,希望组织上能给他们 一个明确的身份。 (二)个人生活上存在诸多困难 在问及对目前个人生活环境是否满意时,9人 表示满意,56人表示比较满意,56人表示一般,9人 表示不满意。 1.收入低。选调生收入状况直接影响选调生 工作积极性。在问及到基层锻炼面临的最大困难 时,29人次选择收入低。调查得知,目前工资、津 贴、生活补贴等平均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 有16人,1500—2000元的63人,2000元一2500 元的44人,2500元以上8人。 2.婚姻家庭问题。在问及到基层锻炼面临的 最大困难时,22人次表示婚姻问题难解决,从调查 问卷中也可知6人两地分居;7人次表示离家远生 活不习惯;24人次把家庭生活作为目前最大的困 惑。一些选调生反映,单身男女去基层不易解决婚 恋问题,已有男女友的去基层又将面临异地婚恋 问题。 3.其他困难。18人次表示精神空虚,13人次 认为环境艰苦,5人次选择语言不通,等等。 (三)工作障碍多,进入角色慢 1.人际关系处理。在问及目前工作障碍时,94 —36一 XUEBA0 人次表示人际关系复杂;47人次认为是目前最大困 惑是处理人际关系;28人的最大困惑是自认为有能 力而得不到重用;一些人表示被村里干部心理上 隔绝。 2.工作方式方法。在问及到基层锻炼面临的 最大困难时,13人选择与工作方法方式有关(包括 不能很快掌握工作方法、与群众沟通的理论与实践 结合不顺畅、难以改变基层现有工作方式状况、个 人能力未能在合适的平台上加以发挥等);在工作 障碍方面,39人次表示工作方法不适应,16人次表 示很难与群众打交道,6人次表示语言不通,还有21 人次选择其他(如:工作起来经验不足、缺乏实践经 验,创业难、特别是资金问题,不习惯应酬等);在谈 到最大困惑时,9人次认为是工作做不好,领导不 满意。 3.存在畏难情绪。在问及目前工作障碍时,11 人次表示工作太苦太累,还有个别选调生希望分配 到居住条件较好,方便自己生活的单位,反映出少 数选调生存在畏难情绪。一些选调生认为基层的 风气对他们而言格格不入,不适应,希望调离基层 的环境;还有一些认为选调生社会上认可度低。 4.所学专业不对口。在问及目前所从事的工 作是否需要用到所学专业时,20人表示直接用到, 75人表示很少用到,38人表示完全用不上。 (四)选调生管理上存在不合理因素 1.选调生选拔时间不太合理。具体表现为选 调生的选拔截止时间和毕业时间不一致,导致大学 毕业后一段时间空置。 2.在分配上存在不合理因素。合肥当地生源 因为学校的原因被分配到外地,背井离乡,而其他 地区则回原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3.基层工作人员与应届生分配不平等。应届 生一般分到市区街道乡镇,而基层人员已在基层县 乡锻炼二至三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考上选调生 依然在原单位基层,不能换岗,得不到全方位锻炼。 四、对选调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选调生在问卷中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对选调 2014年3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Mar.2014 第3期(总第130期) N0.3 Ser.No.130 生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如实进行 了整理,以期望对我省选调生工作有所帮助。 (一)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 1.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分配地要高度重视选 调生工作。62人指出各级领导要重视、关心关注指 导选调生。选调生和基层公务人员不同,需要组织 有计划的培养和侧重,多关注选调生成长和后续发 展,要注重选调生精神世界与发展需求。 2.要重视对选调生的培养。10人提到组织培 养问题。对选调生的培养应更具有针对性,加强选 调生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有用的培养机制,让 选调生看到前途。加强对选调生的传帮带,加强对 选调生日常工作的指导,切实帮助选调生尽快了解 情况,更好地完成工作;加强对选调生的跟踪培养 与调查,进行定期走访座谈,建立选调生与上级领 导的沟通渠道。 3.要大胆使用选调生。61人提出要大胆使用 锻炼选调生。给予选调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用 上派、下放、轮岗相结合,在不同岗位上锻炼,增加 工作阅历,给选调生充分展示、提升锻炼自己的机 会,更好地发挥特长,夯实基础,为党和人民服务。 要敢于给选调生压担子、敢于给他们分派任务,委 任一些重点一线工作,让他们发挥才能,加速成长, 真正实现选调生选拔的初衷。各地市能够真正切 实关注选调生,给予年轻人建设家乡机会。 4.关心选调生的生活,提高选调生待遇。提高 选调生工资待遇水平,改善生活条件,特别是在县 以下乡镇选调生的待遇,因为这两年物价上涨工资 低,消费并不低。组织部门应为选调生生活便利多 些考虑,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5.加大选调生宣传力度。提高高校学生和社 会各界对选调生的理解与认识,向各用人单位介绍 选调生身份的特殊性,提高选调生在基层的知 晓率。 (二)加大选调生培训力度 在调研中,49人提到选调生培训问题。要加大 培训力度,为选调生的再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提 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对选调生培训工作要 做到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不要走形式,多开点实际 课程;增加集中培训次数;鼓励他们多学习、多 读书。 在培训方式上,培训时可以把基层和应届生分 开举行,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再培训一次,可能效果会更好;平时可设置一些实 用课程,各届选调生可根据工作实际,选择报名参 加培训;或到上级部门挂职学习。另外可多点社会 活动,参观考察。 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强对选调生政治理论水平 和实践能力、实用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选调生的 政治理论水平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开设大学生走入 职场训练课,进行责任意识升华为使命感的教育。 (三)做好选调生分配工作 1.对选调生的分配要更加科学合理。33人提 到选调生的科学合理和使用问题。应通过科学的 机制把选调生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在分配时可 以适当考虑选调生个人意愿和个人生活实际问题, 组织部门应该对选调生的工作地点分配给予更多 考虑,可以统筹安排两地分居问题,毕竟离家太远 工作不便。可以将选凋生根据个人经历、特长和所 学专业知识,调配到更合适岗位,加强专业对口性, 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知识,注意因材选岗,人尽其 才。希望选拔选调生的截止时间能和毕业生的毕 业时间大致吻合,也就是说适当提前考试及提高办 事效率,减少毕业生毕业后的闲置时间。 2.对四项目人员应区别对待。11人提出对“四 项目人员”(三支一扶)应区别对待,政策应向四项 目人员倾斜。他们认为对于基层项目人员考取的 选调生没有必要在基层再锻炼很多年,因为他们本 身就是基层项目人员,在基层已至少有两年,甚至 是三年的时间,年龄f:匕应届生都大的太多,以后政 策应更倾向于四项目人员,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基 层项目工作人员考上选调生,可以在选调上岗后缩 短基层工作时间,建议取消一年试用期。对于基层 项目人员与应届生可以考虑分类培养,不能用相同 办法,这样不利于基层人员发挥长处,也违背了从 其中选调人员的初衷;对于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两年 一37一 XUEBA0 2014年3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Mar.2014 第3期(总第130期) N0.3 Ser.No.130 的选调生,希望考虑他们的家庭因素,特别是他们 要结婚成家的时候;区别对待四项目基层工作人员 与应届大学生,应保证已服务人员的工作信心与动 力。(附注:在回答选调生应在基层(乡镇、街道) “最少工作几年较为适宜”这个问题时,49人倾向 于1年,79人倾向于2年,6人倾向于3年。) 3.分配时适当考虑选调生个人意见。对担任 过大学生村官的选调生在分配工作时,应更多征求 选调生本人意见,不应完全依照原则分配在曾任职 的乡镇。 (四)加强选调生管理,激发选调生队伍活力 1.建立选调生交流互访机制。37人提到交流 问题。组织定期交流,多进行选调生内部及与其他 人员的交流,防止被环境击溃,失去信仰;交流工作 经验,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可以邀请优秀选调生,召 开经验交流会;运用新媒体拓宽选调生交流的平 台。对于“选调生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轮岗(不同职 位的工作)对其更快成长有利”这个问题,9人倾向 于3个月,59人倾向于半年,60人倾向于1年,5人 倾向于2年以上。 2.加强和拓宽选拔渠道。44名选调生提到了 选拔问题。他们认为:选调生不仅要选还要调,要 能够给选调生更多发展空间;省市直机关加大招考 力度,多出台一些向上考试提拔的政策,给予一定 岗位供选调生报考,如专门针对选调生的上级单位 考试,以便选调生更好地发展;要加大选拔力度,对 年轻选调生应大胆提拔,对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的 选调生进行提拔或选调市以上单位工作;要建立公 开公正公平合理的选拔与竞争机制,畅通选拔与选 调渠道,加大从基层项目中选拔选调生;适时考虑 选拔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选调生进入乡镇班子。 有的选调生建议,要丰富选调生选拔方式,例如借 一38一 XUEBA0 鉴湖北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方式,促进我省选调 生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3.加强选调生的监督管理。14人提到选调生 的监督管理工作。选调生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 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出台统一管理制度,建立选调 生信息库,对选调生进行系统管理和规范管理;定 期调研,对选调生加强后期管理;出台相应的监管 措施,由专人和部门监管选调生工作;重视选调生 的后期考核,真正把选调生当后备干部而不是普通 工作人员培养。对选调生轮岗应实行有效的监管 措施,可要求每半年对轮岗情况进行上报或督查。 (五)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选调生工 作根本上离不开切实的制度保障。36人提到选调 生政策、制度和机制的制定问题。他们建议:加强 顶层设计,对于选调生应制定培养计划或出具指导 意见,建立长效切实有用的选调生培养、保护、选拔 与任用、交流互访的机制,强化选拔制度的科学性; 加强和完善考核机制和流动机制,出台相应的选调 生发展规划条例,健全选调生工作制度,保障选调 生后续工作,这样才可能保证每一位选调生的权 利,保证选调生健康快速的成长。严格制定选调生 队伍机制,强化选拔制度的科学性;建议定职定位, 制定相关政策,对选调生的发展应出具指导意见, 制定培养计划;制定具体的政策性文件、明确选调 生的待遇、前途等问题,对选调生在基层工作年限、 晋升调动的条件作明确的规定,更有利于选调生成 长;给予继续扎根基层政策鼓励。 一些选调生建议,选调生政策应和全国接轨, 可以学习山东省将选调生备案,即使部分选调生未 能获得选调机会,仍能在基层提拔。 (编辑:董 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