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作者:孟雅楠 郝希燕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8期
因为人类的返璞归真和亲近自然,城乡文明的传递交流使得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成为现在旅游方式中的一种趋势和潮流。因为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旅游效益的可观性,尤其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速非农业化进程而备受各地政府的喜爱和倡导。而安徽省正是以这个准备投入建设的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战略和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增强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中国梦实现的步伐。
乡村旅游最早始于1855 年的法国,为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 学习和参与农村劳作, 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 石强,钟林生,向宝惠, 2004) 。它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起事物,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 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农业大国,自然乡村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觑。 乡村旅游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被证实对当地经济有较好的推动和贡献。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式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旅游效益的可观性,尤其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速非农业化进程而备受各地政府的喜爱。乡村旅游不仅带动了自然生物等的第一产业,更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很大方面加速了非农村的步伐,最终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我们的乡村中国梦。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
马波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客体的类型。该概念没有把乡村建筑、乡村聚落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含进去。王兵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 。其实通俗来理解,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 农业生态环境、 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 融观赏、 考察、 学习、 参与、 娱乐、 购物、 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大多数人喜欢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去参与乡村旅游原因绝大多数是去体验乡村生活,并参观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地域风貌,就是那么简单而纯粹。.
从不同的人理解,可以看到概念和定义有多种,从而乡村旅游的类型也肯定有多种,其中按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来划分可划分以下三种类型:
资源型: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这种旅游地资源品位一般较高,特色较浓 。典型的如云南丽江的沪沽湖 、安徽徽州的呈坎村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型 :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一般来说,位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交通方便的地方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内部或附近分布较多,如城市内部的民俗村、城市附近的农家乐等。 中间型 :对资源和市场没有明显的偏 向。这种又可 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很丰富、市场较广阔,如江苏昆山市的周庄;资源较丰富,市场较狭小,如井冈山的拿山乡、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平安村、皖南黔县的西递村等。
按照这种类型划分,石龙湖属于资源型。因为湿地,人称沼泽,是由土地和水汇接而成的。有的湿地常年被水覆盖和浸泡,有的一年中有数星期或数月部分或全部干涸。湿地一般都生长着芦苇、香蒲、灯心草和红花槭等植物,它既不完全是土地,也不完全是水,这是湿地特有的双重属性。湿地公约定义的低潮时水深应浅于6米。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能够过滤大地有害物质,养蓄有益物质,供给河流以源泉,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为各种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是鸟儿们的“天堂”。所以说湿地是乡村旅游的资源型。石龙湖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包括两个部分:湿地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湿地保护区。景区主要建设5000亩荷花(睡莲)观赏园、1000亩野生鱼类观赏池、3000亩芦苇荡百鸟园、休闲垂钓中心、三星级度假村、环湖道路以及绿化等;生态文化旅游包括邓愈故里恢复(邓愈纪念馆)、霸王城遗址保护与修复以及彭雪枫纪念馆等。 三、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普遍性作用
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渠道,留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很头疼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务农的自然很多,但是农业一般有季节性的特点,忙碌期就集中在收获期,所以利用农业产业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经济需求,为了具有更好的经济基础,人们选择了很多不同的收益渠道,打工,做生意等等。这样不仅没法发展自己本土的经济,而且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了转移。这时候发展自己周边的旅游产业就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渠道。人们不用遭受背井离乡的痛楚和麻烦,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
促进农村的开放发展。农村的居民一般比较闭塞,有的一生都守着自己的几亩良田,不曾见识外面的新世界。如果发展的乡村旅游,居民可以和城市里的人们进行交流和相处,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环境,增加了他们改革创新和走出乡村的推动力。
保护农村文化和生态资源。由于在乡村旅游环境压力下,人们从中获得了利益,就更加意识到保护其资本的重要性。城市游客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体验自然,返璞归真。所以农民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会越发积极主动的保护和整治旅游环境和文化。而石龙湖之于泗县的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还包括优化农村产业比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吸引城市居民消费, 减少城乡差异, 缓解城乡贫富两极分化;可延长农民的收益期, 消除社区的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良影响,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乡村城市化建设, 加速乡村非农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更进一步实现乡村中国梦。 四、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经过上述分析,泗县石龙湖湿地公园是典型的资源型乡村旅游。就应该根据其湿地特色重点宣传,充分利用传统旅游景点知名度高的优势, 设置特色专题项目,像睡莲和芦苇园的建设,水上游艇畅游等。同时利用湿地品牌效应打响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带动乡村旅游朝品牌化方向发展。
文化旅游。一个景区,特别是自然景区,在保持其本土气息的同时,发展其文化底蕴通常是比较吸引人的,所以就应该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发扬生态文化旅游。像邓愈故里恢复(邓愈纪念馆)、霸王城遗址保护与修复以及彭雪枫纪念馆等。湖中有泉眼,周围水温常年稳定在23-24℃之间,当地人称之为龙眼,给人一种神秘文化的想象。
软硬环境的辅助建设。乡村旅游的建设都是在农村,设备条件相对薄弱,硬式条件较差,所以应利用政府这个软条件进行多方支持和帮助。乡村旅游发展的好坏, 与政府的重视以及在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密切相关。政府可以投入资金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让游客更了解,更迷恋这个地方。从而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 使泗县乡村旅游的形象逐步树立。 加强培训,规范经营。我们乡村旅游是为别人服务的,顾客就是上帝,再加上农民是从农业转到了服务业,所以旅游公园内的服务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才能树立湿地公园的品牌形象。在调查中发现了从业人员的素质、 视野与经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应大力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考察, 扩大他们的视野, 提高欣赏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