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一、教学课时:两课时

二、教学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熟悉并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日常教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小小的视频。看视频的时候老师有个小要求——视频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能帮他解决吗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视频,并思考老师的问题。(多媒体播放小视频) 2.视频播放完毕。

师:现在大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生1:安迪不明白他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安迪做的土豆太辣了。

生3:我能帮他解决,我觉得他爸爸的话意思是“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

3.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多,而且也有人帮安迪想出办法了。那我们现在把爸爸说的话和你们理解的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放很多辣椒。

师:说得非常好!它们是不同的句子,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

(二)简要阐述,了解大意:

1.多媒体出示课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2.师:同学们看这个标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什么叫反问句啊 生2:什么叫陈述句呢 生3:“互换”又是什么意思呢 …………

3.师:那老师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一下什么叫反问句,什么叫陈述句。 多媒体展示→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即可→出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

(三)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1.对比观察: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 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第一句话多了一个“怎么”。

生3:第一句还多了一个“呢”字。 生4:第一句的“能”变成“不能”了。 …………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了这么多地方。刚才我们就大概了解了一下什么是陈述句和反问句,那这两句话哪句是陈述句,哪句是反问句呢 生: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

师:嗯,对。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既然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句式又不一样,那反问句到底是怎样转换成陈述句的呢同学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饿了难道不吃饭吗”

师:它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给大家两个句子,大家看看哪个是对的 ①饿了不吃饭。 ②饿了要吃饭。 师:哪句是对的 生:第二句。

师:恭喜大家!答对啦!那我们再来观察观察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呢 ①饿了难道不吃饭吗 ②饿了要吃饭。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1:第二句话的“难道”不在了。 生2:“吗”也不在了。 生3:问号变成句号了。

生4:第一句的“不吃饭”变成“要吃饭”了。

…………

师:看来大家都是孙悟空呀,眼睛这么亮!老师都不得不夸大家几句啦!

2.总结归纳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师: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不同,那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句子,方便学生边观察边总结) 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 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第一点:去掉“怎么”、“难道”(出示例句)

第二点:讲反话——“是”改成“不是”,“要”改成“不要”,“能”改为“不能” 第三点:去掉——“吗”或者“呢” 第四点:把“”改成“。”

师:总结到这里,同学们觉得下面还有吗(生:没有啦!)不对哟,当然还有的。就像我们的数学里面有验算,语文一样也有的,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个第五点。

第五点:检查——句子是不是通顺的,意思有没有改变

→句子改完之后还要读一读,看看是不是通顺,原来的意思有没有改变。 3.课堂小练习:

(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请学生当场作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评价。 (2)老师给出一个不常见的反问句,让学生改成陈述句。(如果大家都会做,就

略过,如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就再讲一讲)

(3)发放课堂练习卷,学生马上做,做完之后抽取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老师做评讲,错了的同学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马上请教老师。

(四)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

1.对比观察:①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总结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那我们现在再来观察观察,一起开动脑筋,来总结总结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的方法,好不好(生:好!) 那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第二句话多了一个“怎么”。 生3:第二句还多了一个“呢”字。 生4:第二句的“不能”变成“能”了。 …………

师:有了先前的经验,同学们现在发现起来真是跟坐了火箭似的飞快!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 ①饿了要吃饭。 ②饿了难道不吃饭吗 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1:第一句话的“难道”不在了。 生2:“吗”也不在了。

生3:句号变成问号了。

生4:第一句的“要吃饭”变成“不吃饭”了。 …………

师:老师觉得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老师啦!总结起来真是又快又准!

2.总结归纳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不同,又总结了出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那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再来总结一下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的方法吧。(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句子,方便学生边观察边总结) ①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

第一点:加上“怎么”、“难道”(出示例句)

第二点:讲反话——“是”改成“不是”,“要”改成“不要”,“能”改为“不能” 第三点:在句子最后加上——“吗”或者“呢” 第四点:把“。”改成“”

师:同样的,我们不能忘了检查。

第五点:检查——句子是不是通顺的,意思有没有改变 3.课堂小练习:

(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请学生当场作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评价。 (2)老师给出一个不常见的陈述句句,让学生改成反问句。(如果大家都会做,就略过,如果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就再讲一讲)

(3)发放课堂练习卷,学生马上做,做完之后抽取一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老师做评讲,错了的同学及时改正,有不懂的马上请教老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其实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互换非常的简单,只要你们牢牢记住今天老师交给你们的方法,以后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世界里,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啦!能不能做到啊(生:能!) 七、作业布置:

1.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练习小卷子一张; 2.把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方法背下来。 八、板书设计: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 ①饿了要吃饭。 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②饿了难道不吃饭吗 九、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