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来源:华佗健康网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差异,又加之学生个性特征千差万别,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很多学生父母都出外打工,每个班级都有一些所谓的“留守儿童”,要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有用之材,并能形成一个“温馨和谐材有凝聚力”的班级,班主任不仅要强化“德育”的緊迫意识,还应具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艺术及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学识。

标签:管理;爱心;沟通;家访;示范;幸福感

一、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细则。这些制度包括:依班规奖惩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周记日记制度,板报评比制度,值日班长、组长负责制度,班长、组长定期评选制度,请销假制度,定期调整座位制度。建立民主评选标兵制度。定期评选出:思想道德标兵,学习标兵,劳卫标兵,体育标兵,音乐标兵,绘画标兵,进步标兵。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阔学生视野。

开好主题班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主题一般情况下由学生确定,班会主持人、记录人由班主任指定,班会讨论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尽量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发言,各抒己见。通过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板报评比,依据班规细则,严格奖惩。板报制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这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启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增加学生的幸福感。

二、探索“三维”教育理念

搞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展教育阵地,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任课教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三、以生作则垂先示范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小学生易于效仿,这是特征,班主任的举止言行对学生来讲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加强师德修养,时时处处给学生以关心启迪和示范作用,是强化德育、管理好班级的先决条件。让学生能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向导,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上的慈母,这样学生就能将老师作为榜样和楷模塑造自我,同样,对老师的教诲也就乐意接受。

四、用心关爱学生,增强学生幸福感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满友爱、活力和阳光。班级管理回归爱,尤其要注重细节。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班主任投入情感。因而,班主任必须巧妙的利用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友爱的合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就像一个木桶,他的成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情商,即健康的心灵世界。而孩子将康的心灵,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家庭是检验孩子健康心灵的实验田;学校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灵的根据地;社会社会是施展孩子健康心灵的运动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档案。正确引导学生心理,深入与学生谈心。

总之,创新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艰巨的,在班主任具体工作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情”、“理”并举,“严”、“宽”同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小明辨是非,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