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都兰县林业建设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思考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都兰县林业建设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思考王春兰 都兰县林业建设现状及生态 环境保护的对策思考 王春兰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镇林业环境保护站,青海西宁816100) 摘要:都兰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部,亚洲中部荒漠区南部分支的东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于旱、植被匮 乏、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林业建设及其生态环境的治理在遏制荒漠化东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文章就都兰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都兰县;林业建设;现状;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454(2oo7)ovo31.03 都兰县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地处亚洲中 和香日德镇沱海沙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杨树深栽旱 部荒漠区南部分支的东端。沙漠面积和潜在沙化 作造林。对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等农业比重较 土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1%。县境三面环山,布尔 大的地区,营造了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体 布达山和鄂拉山山峰的海拔均在5000m以上,有 系模式。对荒漠和草原地区采用封沙育林育草来 大面积高山草甸、荒漠荒丛和小片圆柏林分布。 恢复植被。截止2005年,已累计完成封沙育林育 属典型的高原高寒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7℃,年 草面积7.93万h ,人工造林、种草O.73万hⅡl2, 日照时数为3082.8h,年降水量176.4mm。诺木洪 退耕还林(草)1.o5万hm2,四旁植树53万株,周 河、托素河、察乌苏河、沙泖河等均为内陆河。归 边荒滩荒地人工造林80Ohm2。植被平均覆盖率 属柴达木水系。全县由森林草原、山地丘陵、平源 由原来的0.14%增至15.8%,主要灌木由原来的 绿洲、沙漠戈壁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受 每公顷75~9o株增至3 000株,地上部分植物生 周边环境影响的自然地理生态系统。由于深居内 物量由原来的1.15l【g增至45.7kg,促进了林草植 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 被的快速恢复。主要工程项目有: 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及林业建设在遏制荒漠化东 1.2.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情况。从2002年开始 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先后完成了1.o5万 。全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现状 县森林覆盖率到2005年已达4%。其中在夏日哈 1.1 森林资源现状。目前,全县有林地 河源头南戈滩实施的O.53万hⅡl2退耕还林封山 22 382.4hm2,疏松地10 726.6hⅡI2,灌木林地 育林工程,已显示出生态效益,植被覆盖度从原先 35 366.7hm2,灌丛林19 317.5hm2,未成林面积 的1O%上升到3O%。 12 370.3h ,苗圃地214.5hm2,宜林地 1.2.2“三北”防护林工程。总投资1 474万元的 198 880.4hm2,200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3%。 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开始在察汗乌苏 1.2林业生产能力及防护体系建设都兰县林 河、夏日哈河两岸展开,营造人工林1 O00hm2,封 业建设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封造结合 山育林1.2万hⅡl2,工程固沙34Ohm2,同时实施 整体推进。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 1.2万hⅡl2荒山荒滩植树造林工程。在杨树深栽 来,对退耕地和周边荒滩造林实行了大面积的封 造林试验方面取得了成功,并利用此项技术造林 禁管护,有些建成网围栏。在夏日哈镇南北沙地 O.17万多hⅡl2。如今,都兰县在东起夏日哈镇、西 收稿日期:2006-12-14 3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青海环境 第17卷第1期(总第63期) 2007年3月 到诺木洪乡之间,建起了长达250多km的绿色长 足,林业生产难度日益加大。造林已从田间防护 廊,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初步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 1.2.3宗巴滩封沙育林工程。宗巴滩封沙育林 区内,梭梭的平均高度已经达到了96em。梭梭已 经成为整个荒漠生态系统中分布十分稳定的植物 群系。抽样地调查表明,平均每公顷土地上梭梭 的数量已经达到825株。灌木和草木的盖度已经 林转移到荒山、沙漠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成本 逐渐增大,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地 方财政困难,群众只能投劳造林,其它费用无法解 决,仅有的补助不能及时兑现到群众手里,严重挫 伤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给生态环境治理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④林牧矛盾突出。1990年全 由原来的0.4%上升到15.6%,前些年遭到破坏 的戈壁滩,植被初步得到了恢复,地表的风蚀量明 显降低,沙源减少,沙漠向附近农田和香日德绿洲 推进的速度也明显减缓。目前,宗巴滩封沙育林 区里2 000hm2的梭梭林成为梭梭人工驯化的“种 子基地”,取自这里的500袋种子经容器育苗已培 育成164万株梭梭苗后,被栽植到670hm2的沙漠 中,长势良好。 1.2.4香日德农田绿洲防护林工程:有“柴达木 粮仓”称号的香日德,曾经也有茂密的森林,由于 气候变化等原因,这个高原小镇在20世纪50年 代只有200多棵树,风沙经常侵袭农田。经过多 年植树造林,这里的树木已有近370万株,形成了 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成为著名的绿洲生态区,周 围戈壁沙漠的风沙远离了0.87万h 的良田。 1.3存在的问题。虽然林业建设有成效,但县境 内森林资源少,且分布不匀,覆盖率低。一些地方 乱占林地,造成新的破坏。从林分结构上看,树种 较为单一,以圆柏占优势,面积占85.4%,但以疏 林散生为主其防护,功能较低,影响了森林效益的 发挥,从总体上不能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 势,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条件 差、治理困难。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仍然高达20 270km2,占总面积的64%。由于土壤中各类溶盐 含量丰富,蒸发量大,土壤易于流失。且造林成活 率低,难于管护,部分群众不愿造林等,致使水土 流失得不到根本治理。②对生态环境的主体地位 认识不足,部分乡镇领导受长期重农轻林的影响, 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当做林业部门一家之 事,没有认识到森林资源减少,林草植被破坏是造 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林业生产 不过问,即使过问也是仅在造林季节喊一喊,以致 造成林木“春栽、秋干、冬进灶”,加上牛羊啃食践 踏和人为破坏,使得林木成活率很低。③投入不 32 县累计植树造林保存率面积1 310.6h ,由于村 一级护林员报酬低,一些地方无人当护林员,管理 跟不上,导致造林地牲畜践踏,破坏严重,造林保 存率低。全县可利用草场155.44万h ,理论载 畜量127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达374万个 羊单位,严重超载,使大面积草场退化,部分天然 林灌木地变成放牧地,林牧矛盾突出。⑤种苗严 重不足。种苗是造林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 础。但近几年由于树种退化,病虫危害大,使良种 壮苗短缺,影响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进展。⑥以抗 旱防沙造林为中心的实用技术应用不够,影响了 造林质量。虽然推广了旱作防沙造林的实用技 术,如树苗深栽法,ABT生根粉,沙袋育苗等并取 得了一定成效。但因投资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 下,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了治理进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除了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以 及科学技术推广之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2.1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都兰县东部的 昆仑山脉、布青山等高山是黄河源头的天然屏障, 山区现存祁连圆柏原始林2万h 。树龄多在数 百年以上,属于荒漠带上的岛状森林,基本上处于 退缩阶段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林地沙化十分严 重,天然更新困难,不断老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将 会迅速消失,损失极大。同时,这些原始林对柴达 木盆地河流的水源涵养意义深远,而柴达木河作 为柴达木盆地的“母亲河”,既对盆地的生态和居 民的生活、发展影响巨大,又是察尔汗盐湖补给水 的主要水源,对盐湖钾盐再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因此,应对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封禁,加设围 栏与草原分离,使珍贵原始林木得以保护和延续。 2.2继续推广宗巴滩封沙育林和香日德绿洲防 护林建设的经验,建设新的梭梭防护林地。梭梭 是宗巴滩封沙育林防风固沙的首选树种。它的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都兰县林业建设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思考王春兰 株并不高,一般只有80cm到1.5m,但是侧根却极 为发达,地上植株长一寸,地下的根系可能就有好 几米,即使是在年降水量只有40ram的地方,也能 正常生长。遇到连续干旱的年份,梭梭就会假死, 叶子变成枝条甚至会脱落以保存水份、减少蒸发。 可是一到雨水充沛的季节,它又会重发枝叶。梭 梭极耐干旱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它的利用价值,它 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无灌溉造林,对我国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发挥无 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宗巴滩封沙育林工作取得的 经验完全可以在柴达木地区推广。 2.3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政策扶 长贷款偿还年限。在利用国外的长期低息贷款和 赠款时,要优先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各地要 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地方财政支出的重点,在资 金上给予保证。广大农民群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 主体,要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结合延 长农村土地承包期的工作,制定鼓励政策,推动荒 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的承包、租赁和拍卖。 造林种草一定要承包到户、村、乡,国家补贴要发 放到人,经济实惠兑现到户,严禁层层卡扣,真正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于这场改善生态环境的战 役之中。各种建设规划要两个效益并重,将绿化 与林果业紧密结合。通过几年的实施,要让退耕 还林的农民以林为业,以林为食,靠林致富。要认 持,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对国家预算内基本建 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的使 用,都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银行要增加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贷款,并适当延 真落实“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领导是保证”的 总体要求,把“退得下,稳的住,不反弹”作为退还 工程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唯一标准。 (上接第26页) 施引地表水灌溉下游草场,用以弥补由于开采地 下水可能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为了不使河 水入渗量减少,建议渠道引水量不要过大,特别是 枯水季节应严格控制水量,以保证枯水期河水对 水期地下水位变幅在1.18—8、95m之间,且枯水 期地下水位滞后河水最小流量l一2个月。因此, 地下水在开采过程中应合理设计,否则会因地下 水位下降太大,而使绿洲带地下水位很难恢复,影 响植被的生长以及湿地的盎然生机。小柴旦地区 地下水的补给。丰水季节可适当增加。 3.2在绿梁山沟口利用地形坡度和河谷狭窄的 拦蓄部分地表水,特别是拦蓄 自然条件十分严酷,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 优势建筑挡水堤坝,形成人工补给 赖以生存的绿洲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所 部分洪水,人为增加河水人渗量,以,地下水在开采过程中如何确定开采量应进行 科学的论证,合理利用地下水,保证洪积扇前缘生 态需水量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3防治建议 源,促使洪积扇前缘地下水位抬升,维持植物生长 所需的水量。 上述措施可以增加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量,且无需投入太大资金,从而改变因开采地下水 而引起水位下降的可能性。 4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第1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根据区内地下水开采现状和开发规划,为保 证洪积扇前缘绿洲带植被生长所需的合理地下水 位,针对该地区现有水利设施和地貌条件,建议采 用以下防治措施。 3.1对区内废弃的引水渠道进行恢复。继续实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