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近八年高考综合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近八年高考综合题

1.29(09宁夏)(7分)请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 ___。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___ (a、b、c、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___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 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1.29. (7分) (1)① 甲 ②c ③ 甲 (2)来自于H2O

1818

分别将C O2 和H2 O 提供给两组植物,分析两组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仅在 组植物中产生,即可证明上述结论。

2.31.(09全国理综2)(8分)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300μL·L-1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 2.31答案:(1)A;(2)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

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释放CO2量 3.26.(山东)(15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

现代农业。

(1)无土栽培所用营养液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____________,供作物__________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营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浓度比根细胞内的低,植物仍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

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根部可能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_, 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

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C时,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___光最有效。

(4)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番茄花蕾可提高坐果率。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2,4-D

的最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考答案:

(1)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节生命活动

营养液中无机盐的组成和比例(营养液配方) 选择

(2)主动运输 根变黑(烂根) 根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积累酒精

(3)增大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 CO2浓度 遮光(遮阴) 红(蓝紫) (4)①将生长状态相同的番茄平均分成若干组;

②配制对应组数的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

③分别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番茄花蕾;

④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番茄坐果率,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4.30(09重庆)(26分) I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规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题30图l(假设塑料大栅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用于CO2还原;若在栅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元

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 和 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4.30(26分) I.(I)C5;深 (2)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 ATP、NADPH([H]); 氮(N); 蛋白质; 核酸 (3)温度 5.30. (09广东A卷)(10)

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番茄,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广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6~8h间,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呼吸速率,容器内的O2含量 ,CO2含量 ,植株干重 。

(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 停止ATP的合成, 成为ATP

合成的唯一场所。

(3)若在8h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及其原因。

5.30:大于,增加,减少,增加,光照,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3)呼吸速率明显下降,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6.36. (09广东A卷)(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测试:

7.38.(09上海)(10分)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分子,释放出_________,并经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一个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碳化合物,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量的差值是_____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38.(10分)(1)还原型辅酶Ⅱ(NADPH)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叶绿素a 高能电子(e-) (3) 1)9.5mg O2与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C3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O2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2)当CO2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8(08宁夏)28.(16分)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⑴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⑵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⑶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⑷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Ⅱ、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8答案:28、(16分) Ⅰ、(9分)⑴CO2 ⑵强 ⑶减慢 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Ⅱ、(7分)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

观察指标:生根数量(或长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生长素浓度(合理答案都给分)

9(08江苏生物)30.(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9答案:(1)栅藻、水绵和菹草 (2)菹草 颤藻 (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10(08上海生物)36.(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1)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

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10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下图 (3)1)6 2)10.9 3)6

11 (07 广东生物)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

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1)叶绿素b。(2)吸收光谱。(3)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立意: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12 (07 上海生物)37.(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 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 a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c植物叶片出现在 ________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 CO2最多的是__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 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 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

2

6.6ngCO2/100cm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 答案2:(1)19:00、5:00 10:00、15:00(每格1分) (2)b('分)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ch量减少(2分) (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2分) (5)a>b.c(1分) (6)78(2分)

13(07 理综II)30II、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蚕豆子叶,B管中加入发芽的蚕豆子叶。在两管中分别加入甲烯蓝溶液(注:甲烯蓝氧化态为蓝色,接受氢后为无色)一段时间后倒出溶液,两管中的子叶都呈蓝色。然后,两管分别加水淹没子叶、抽气,在水面上覆盖适量石蜡油,37℃保温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的子叶蓝色变浅。取出子叶放在滤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A管中取出的子叶不变色,B管中取出的子叶蓝色变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37℃保温一段时间后,B管子叶蓝色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滤纸上B管子叶蓝色变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叶37℃保温后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设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30 II、(14分)(1)子叶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氢能使甲烯蓝还原。(2)通过呼吸作用还原的甲烯蓝被氧化(3)子叶细胞的酶失活,无呼吸作用。(4)作对照实验。 14、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8分)为了调查太湖某一水层是否有自养生物存在,及其产氧量能否维持本层水体生物呼吸耗氧所需,可用黑自瓶法测定该水层生物昼夜平均代谢率来判定。白瓶为透明玻璃瓶,其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消耗的O2的差值(以WDO表示);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瓶中水体溶解O2的昼夜变化值为水中生物呼吸消耗的O2(以BDO表示)。请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步骤:

①用采水器取该层水样,分别注满500ml黑、白瓶并密封,剩余水样用于测 ▲ ; ②将黑、白瓶 ▲ ; ③ ▲ 。

(2)设计记录所测数据的表格。 ▲ (表格请设计在答题卡上) (3)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

答案4、(8分)(1)溶解氧浓度挂回原水层24h后取出黑、白瓶测溶解氧浓度 (2)黑、白瓶溶氧变化记录表(mg/L)

编号 白 瓶 黑 瓶 项目 l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24后溶氧量 原初溶氧量 (3)若WDO-BDO>0,则有自养生物; 若WDO-BDO=0,则无自养生物; 若Wm≥0.则该水层产氧量能维持生物耗氧量所需。

15、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选做题(6分)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黑。

A题一项研究发现.某植物根系对某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该物质溶液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P点后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表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方式为主动吸收,也有人认为是被动吸收,请设计一个实验加以确定。

(1)设计实验步骤。 ▲

(2)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_

答案5 A题(1)①取甲、乙2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该营养物质的溶液中:②甲组的根系给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的根系完全抑制呼吸.其他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2)①若两组植株的根系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一样,说明该植物的根系对该物质不是主动吸收。②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说明该植物根系对该物质是主动吸收。

16. 05年题 (27分)回答下列(1)、(2)小题。

(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所示。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要求写出实验材

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

答案6(1)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实验步骤: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再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几次。⑤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解释: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17.04年题 (13分)下面是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表示的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2)请据图1回答:

①在有光条件下,停止供给CO2时,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②在CO2存在条件下,将植物从暗处移到

明处后,磷酸甘油醛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3)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C和25C)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oo

①当图4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②若该植物的呼吸商(呼吸商=呼吸放出的CO2量/呼吸消耗的O2量)为0.8,在25C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为________毫升。

o③若该植物的呼吸为0.8,在25C、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

o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2外,每小量还应从外界吸收CO2_______毫升。

④在4千勒克司光强度下,25C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C时的________倍,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答案7:(13分)(1)叶绿体基质(2)① D C ② B(3)①4 2.5 ②16 ③54 ④1.4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暗反应的酶活性)

oo18.03年题 39.(8分)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表示生物用

消耗的氧体积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 (2)x代表 值,y代表 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 。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 。设对照的目的是 答案8:(8分)(1)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2)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 (3)0.85 (4)黑暗。避免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19.02年题34.(7分)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 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 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 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

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 (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 摩尔的氧气。 答案9:(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NaHCO3产生CO2使容器中的CO2浓度增加(5)5×10-8 20. 02年题 40.(共6分)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主要是依靠穗下第一张叶片(旗叶)的光合作用供给的。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图甲),将旗叶包在一透明的袋中,袋中始终保持25℃及充足的CO2,在旗叶基部安装一个可调节温度的套环。实验开始时,套环温度调节到20℃,测定30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最。然后将基部套环温度调节到5℃时,发现葡萄糖从旗叶向穗运输的过程被抑制,继续测定30 分钟内透明袋中的CO2吸收量、叶片水分散失量,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1)叶片基都温度变化对袋内叶片蒸

腾作用有无影响? 。

(2)叶片基部处于低温(5℃)状态时,后30分钟,CO2的吸收速率下降与叶片气孔开闭

状态是否有关? 。理由是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0:(1)无(2)无关 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散失有关,在前后30分钟内的水分散失量不变,说明气孔开闭状况也不变 葡萄糖向穗的输送被抑制,叶片中葡萄糖量增加,使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所以CO2吸收量下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