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04T02:21:09.61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3期 作者: 严莉
[导读] 本文将重点阐释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改革学生作业评价的方式,结合目前评价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以客观的方式看待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切实保证评价方式设定的精准化程度。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226010
摘要:教改的推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在正确的方向的引导下,教师结合课程基本特征设置对应的优化办法,重视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提高学生综合的素养。本文将重点阐释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改革学生作业评价的方式,结合目前评价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并以客观的方式看待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切实保证评价方式设定的精准化程度。 关键词:初中美术;作业评价方式;改革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和思维逐渐形成的阶段,在基础技能和知识的助力下,学生了解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更愿意配合教师共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更为重视生成性和阶段性评价,并将评级结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设置与之匹配的完善意见,提升了教学的精准度,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愿景。 一、引入多个层面的评价主体,从学生角度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评价主体仅为美术教师,针对其在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主观看法,不具备客观性的特点,因此为改革评价方式,要从评价主体入手。为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程度,要设定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活动,对应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模式,强化结果的科学性。当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进步和仍需要继续提升的空间,充分反思,从而培养其主动反思的习惯[1]。在学生互评阶段,教师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为每个学生分发评价表,要求学生结合本组成员的具体表现,给出需要优化的内容。除了运用以上的方式,还要在阶段性评价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眼中其他学生的基本情况,保证所生成评价报告的完备性。教师评价要注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结合学业测评和日常学习生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细化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激励办法,提升其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将总结性评价赋予动态生成与发展的特征,需要建立学生档案,美术成长档案中的内容可包括绘画作品、文字介绍和其中在其他平台获奖的作品。档案袋的保管工作可交由家长或者教师统一保管,在一段时间后分发给学生,鼓励其结合自己在美术这一门科目的具体表现,制定下一阶段的成长计划。此档案袋的建立能够促使学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学习状态,提升审美能力。 二、完善现有评价机制
美术课程讲解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评价内容更为重视学生所拥有的美术成果,忽视了学生在性格上的差别,抑制了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产生。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幅美术作品的解读存在差异,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这一发展规律,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结合其生长环境和性格间的作用效果,进一步落实分层评价的目标和要求。说明教师不可采用同一套评定办法和基准,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作态度和个人能力给出实际评价报告。由此可见,教师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其进步空间和仍需要继续深化的部分[2]。
例如,在《设计我们的校园》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区别于仅通过评价作业的方式,从其具体行为、演示、设计意图等方面全面评定,主要以口头评价为主。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兴致,由于校园与学生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学习态度这一方面表现出值得赞赏的行为,教师可将此作用效果放大,引导学生评定其他学生作品值得学习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小组制作的校园沙盘涵盖了校园中的各种设施,但整体看起来较为杂乱,而有的小组所设计的沙盘不具有功能性的要求,模型的外观与实际物体形状和功能要求不符,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本组作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必要时可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亲自感受每个设施和其之间存在的空间构型,从颜色、造型特点上进行修改。 三、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
初中美术评价的结果不局限于考试成绩,教师要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解决过去仅依赖同一种方式的问题。结合美术活动和教学过程,教师可将作业评价、等级评价和无等级评价相融合,在不同的阶段给出不同的评价办法。在学生作业评价阶段,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用纵向评价的方式,利用其之前绘制的图案和作品,从态度和作业效果两个层面考量其想要达到进步目标需要作出的努力[3]。对于等级评价而言,首先要确定使用的评定标准,现阶段主要使用优良中差的方式,但在多位教育学者的研究下,现将差改为不合格,保护了学生得自尊心。同时注意与获得不及格评价的学生密切沟通,为其明确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正确观念,提升学生对于不合格这一评定结果的认识程度。除了上述方式外,广泛应用的还有ABCD等级,其中更为细化的加入A+1、B+2等,分别评定学生在整体效果、构
图、色彩和线条上的展现。无等级评价指的是利用不同的符号,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学生自己感受教师话语间对其长处和不足的评定,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感情。
针对不同课型,我设计了各种单项评价内容。比如《标志设计》这节课,我的评价词语可以是装饰性强,设计新颖,色彩合理等等。《手工书设计》我的评价词是,做工精细,设计新颖,有创意等等。集体合作完成的作业还有集体贡献分,合作共赢奖,积极投入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行为和情绪均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作为一门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学科,美术科目在开展评价活动的过程中要深化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行为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提供帮助,重视生产性和阶段性评价,确定不同的评价主体和方式,积极引入不同的评价方法,联合使用等级和无等级评价,提升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顾雯艳.互动展评模式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应用与价值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王璐璐.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美术培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3]纪园园.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与学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