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先秦典籍名句

来源:华佗健康网
《周易》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尚书》

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满招损,谦受益。 牝鸡之晨,为家之索。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用。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诗》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凤凰于飞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兢兢业业,如雷如霆。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臻首娥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一如不见,如三秋兮。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礼记》

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苟訾,不苟笑。 不食嗟来之食。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相长

君子必慎其独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苛政猛于虎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临财勿苟得,临难毋苟免。 情欲信,辞欲巧。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温柔敦厚,诗教也。 无所不用其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广体胖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知耻近乎勇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左传》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从善如流 大义灭亲 多行不义必自毙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风马牛不相及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骄奢淫逸,梭子蟹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困兽犹斗,况人乎? 狼子野心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数典而忘其祖 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唯余马首是瞻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公羊传》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拨乱世,反诸正 室于怒,市于色

《谷梁传》

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讳莫如深,深则隐。

《论语》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怨天,不尤人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当仁不让于师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割鸡焉用牛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过犹不及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来之,则安之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居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血气方刚 克己复礼为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巧言令色,鲜矣仁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思而后行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循循然善诱人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於其类,拔乎其萃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顾左右而言他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取之左右逢其原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渊驱鱼者,獭也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挟太山以超北海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华而不实,耻也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战国策》 毫毛不拔,将成柯斧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三人成虎,十夫楺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图穷而匕首见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荀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以卵击石,以指挠沸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 不敢为天下先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功遂身退,天之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庄子》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绝圣弃智,大道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 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列子》

余音绕梁丽,三日不绝

《史记》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