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闽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纪实分析与探讨

来源:华佗健康网
《水资源研究》第35卷第1期(总第130期)2014年3月 闽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纪实分析与探讨 庄圣森 ,庄希澄2,董爱红 (1.福建省水利管理中心;2.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 要:用闽江流域“1992.7”、“1998.6”、“2005.6”、“2006.6”、“2010.6”5次特大暴雨洪水纪实资料按成因、 发生发展全过程比较分析发掘多种组合因素,籍以认识特大暴雨洪水预测的潜在先兆,以期有助于早期准确的 预测效果,提高防灾能力。 关键词:闽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分析与探讨 20世纪末至今,我国各大流域都出现过较大的暴雨洪水, 尤其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发源于武夷山系的闽江流 域(流域面积60 992 km )在短暂的几年期间相继发生了干流水 口水库(控制面积52 438 km )和下游竹岐站(集水面积54 500 km )洪峰流量超过30 000 m /s,从有观测水文资料以来系列的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的暴雨洪水,较水口水库建库前 的1968.6特大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为29 400 m /s)大5000 诺事件,对亚太低纬地区气候带来巨大影响。1997年汛末,西 南印缅低压前缘延伸人我国西南黔滇桂上空较远,纬向环流明 显,暖湿气流强盛;小阳春天气晴朗,冬来空气本就干燥,此时却 更干。 m /s以上,造成了严重灾害。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分析比 较,探索其发生发展各种组成因素,籍以获得其有机组成,作为 推测特大暴雨洪水到来的先兆,提高预见能力,为防汛抗灾提供 可靠的讯息。 1 闽江干流5次特大暴雨洪水纪实 1.1背景与成因 (1)1992.7暴雨洪水。1992年春夏晴热干旱,至夏至滴雨 未落,往年此时副高正趋北跃,似锋面雨季将结束,进入台风雨 季。而6月下旬华南上空暖湿气流强盛而持久,至6月底北方 有一股强冷气流南来,此时东南海域又有风暴活动(3号台风在 台湾以东转向东北移去,4号台风在海南登陆偏西行),交7月, 地面突有由西南延伸入闽赣边界的武夷静止锋形成,伴有强西 图1 闽江流域水文主要站点位置 1997年岁末一次冷暖气流冲击交绥中,福建省大部地区发 生雷暴雨,局部辐合强烈,闽北山区谷地温度骤降并伴有冰雹; 1998年人春多雨,1月13~14日受南海云团北挺影响,闽江上 南涡串锋东移,东亚沿海高空槽后的冷空气,与其上空西南暖湿 气流在闽北山区持续强烈交绥,致7月3—8日闽江流域上源先 源及闽西南局部地区下了暴雨(P>50 mm/d),水口电站Q =9 000 m /s;接着惊蛰未到雷先发,七七四十九天不见天,2、3 月份继受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锋、切变线影响,2月15~16日 和3月6~10日又各发生一次暴雨洪水(P>100 mm/d),水口 电站入库流量分别为14 000 m /s和20 000 m /s,造成流域下 垫面极度饱和;又适逢农历闰五月,洪潮相碰机率增加,这是 北后南普降大暴雨,句末中高纬度阻塞形势崩溃,西太平洋副高 加强西伸控制福建省,暴雨过程始告结束,这是造成这场大暴雨 洪水的成因。 (2)1998.6暴雨洪水。由于1997.5~1998.7的强厄尔尼 收稿日期:2013—09—16 作者简介:庄圣森,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工作。E—mail:fjzss@163.com 10 “98.6”暴雨洪水前期态势。 “98.6”暴雨洪水是由连续3场暴雨组成。从天气形势上 看:此时中高纬500 hPa有2个少动的阻塞高压(乌拉尔山地和 间长达月余之久,损失惨重。5月份雨季高潮到来,6月正值我 国西南地区长期于后缓和复苏,伴随印缅低压延伸,西南季风加 强,携带大量气流,从西南一东北向输入,越武夷山脉,遇北方断 续南来冷气团在闽北地区冲击交绥,径向环流活跃,切变系统持 鄂霍次克海高压)系统,环流非常稳定,鄂阻存在使贝尔加湖低 压移入我国东北地区的低槽,槽底南伸到N30。,移速缓慢,不断 补充冷气流南下影响福建省中北部有冷暖气流交绥;6月初带 状纬向型“副高”西脊点伸至EIO0。~105。,强度偏强,直至6月 下旬,脊线8~11日位于N13。一14。,12—22日位于N16。~19。, 此时副高稳定,脊线适中,有利西南暖流与北方南来冷气流交 绥,造成持续降水,雨带稳定。此外,6月8日低空急流在华南 续俳徊,闽江上游沙溪、富屯溪,建溪支流中下部,从6月13~ 26日持续降暴雨一大暴雨并伴崩山、泥石流(仅6月14日延平 区泥石流就有6人伤亡,18人失踪),造成上游三溪中部水流汇 聚宣泄不畅,形成暴雨洪水。 1.2暴雨时空分布 (1)1992.7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7月3~7日,雨区由上 上空形成(其中曾一度减弱),11 EI随副高西伸北抬加强,12— 24 El 850 hPa始终维持着一支16~20 m/s的西南风低空急流 的风速带,轴线在E115。,平均N26。附近,福建省闽北地区位于 急流左侧强辐合区内,伴有湿舌,影响持续时间之久,为历史罕 见。维持是为暴雨区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增加位势不稳定,强 辐合上升运动,有利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与此同时,在赣州与 邵武间有强烈的水平风辐合,邵武与南昌间有风向辐合,暴雨区 与辐合区一致,以上大致为这场暴雨洪水的成因。 (3)2005.6暴雨洪水。2004年入冬后天气仍晴热,疑似 2003年的干旱在延续,进人数九寒天,北方始有冷气流南来,南 方暖湿气流复苏势弱,只有明显降温,高山地带出现雾淞雪凌, 未见降雨是少见的。立春节气有冷暖气流形成低层锋面波动辐 合,夜响惊雷,降暴雨,报春到,足见环流运行提前,惊蛰前雷动 早,对流运动强,春雨偏多。2月17 El闽江建溪水系松溪支流 发生初洪,水口电站入库流量为7 500 m /s,从历史资料记载 看,同期是罕见的。人汛后东南季风比西南季风来得早,且稍强 劲,东风环流明显,频降对流性雷阵雨,呈现弱梅反常现象,夏至 已到,锋面雨季将结束。6月17—23日福建省j£部始突受切变 线和西南暖湿气流系统影响,有静止锋经湘赣两省延至建宁边 界,横跨分水岭直逼闽东屏南一线,稳定少动,致大暴雨洪水形 成。 (4)2006,6暴雨洪水。这场暴雨洪水成因背景,当追溯到 5月中旬南海生成“珍珠”早台风,登陆粤东,转向入侵闽西地 区,向东北移行中受北方南下冷气流阻挡,汛期到来,福建全省 各溪河均发生初洪,接着6月4—8 Et北方又有一股弱冷气流南 下,与盘据在福建省上空的台风(热带风暴)残余的紊乱暖湿气 流交绥。 在4日850 hPa切变线本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20:00 随着西南低涡东移南压,切变线南压到闽北山区,伴有西南风加 强,切变持续。7日8:O0仍有弱冷气流南下,此时低层转为切 变。7日20:O0位置仍偏西偏北,所以5~7日雨区滞留闽北山 区,8日8:00低层切变线渐向南压,雨区向南扩展,8日20:O0 切变线南压减弱,暴雨过程结束。 (5)2010.6暴雨洪水。2010年初福建省气温超高,1~2月 份出现罕有高温天气,其间有些地区、有些时日气温持续超过 30℃,始见于旱。3月初,闽西北、闽北屡见暴雨、冰雹天气,长 汀、邵武、顺昌等地连续骤降冰雹,粒径约10 ern,密度稠,分布 广,史所罕见,损害严重。此时水口水库入库流量为2 000 m /s。这是2010.6暴雨洪水前期态势。4月入汛,随着东南、西 南季风接踵而来,较常年有些差异,接连出现剧烈对流天气,酷 似进入盛夏一样。说明大气径向环流明显,断断续续时有强降 雨,引发严重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山,河道宣泄不通,路网堵塞, 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疏导抢救工作花了大量人力、财力,时 游向下游移动。从3日开始,建溪上游先降大暴雨,4日加大, 雨区扩展到富屯溪及沙溪上游,5 Et雨区更广,强度更强,除尤 溪上中游及沙溪的九龙溪外,均降了暴雨或大暴雨,6日雨区向 东南方移动,至建溪支流松溪,富屯溪中下游、尤溪及古田溪,7 日古田溪仍降雨,这场暴雨雨区范围北扩至浙赣两省,此时降雨 量和降雨强度都稍小。据统计,3~7日降水300 mm以上的有 浦城、光泽、武夷山、明溪、古田5县市,200~300 ITlm的有建阳、 邵武、南平、将乐、沙县、闽清13县市,100~200 mm的有建瓯、 顺昌、宁化、尤溪、永泰7县市。浦城古楼、光泽长庭3 h降水分 别达142 mm和143.7 mm,浦城古楼24 h和3 d降水量分别为 311.5 mill和444.4 mm。流域平均雨量:建溪260.6 Inm,富屯溪 198.5 mm,沙溪203.2 mm,十里庵、水口坝址、竹岐以上225.2 n'lm。 (2)1998.6暴雨。这场暴雨有3段起伏,首段雨区移动 快,范围小,量也小,后两段主雨区范围稳定,持续时间长,造成 峰多量大的暴雨洪水。 首段暴雨6月8日开始,主雨区在闽江上游,中心位于宁化 (142 mil1)、明溪、将乐一带,9日后移至沿海。第二段暴雨发生 于12~17日,历时6 d,雨区集中在建溪、富屯溪上游,过程平均 雨量,建溪321 mm、富屯溪干流264 ITlm,暴雨中心一直维持在 光泽、武夷山、浦城3县市,中心雨量光泽司前730 lnm,降雨自 12日14:O0开始,其间有3次间歇(13日17:00~20:o0、14日 14:00~23:O0、15日20:O0~16日8:O0)。第三段暴雨发生于 18~24日,历时7 d,雨区较前扩大,南延伸至沙溪、东扩展至闽 东地区,过程平均雨量:建溪395 mm、富屯溪干流454 mm、光泽 最大6ll mm,其间也有3次间歇(19日23:oo~20日8:O0、21 日5:oo~8:OO、22日8:oo~24日8:OO),最大的一段暴雨发生 在21日8:00~22日8:oo,24 h平均降雨量建溪150 mm、富屯 溪干流195 mm;最大点雨量光泽293 mm。等雨量线呈东西分 布,1 000 mm等值线横跨光泽、武夷山、浦城3县市,500 mlTl覆 盖建溪、富屯溪干流中上游区域,光泽司前过程雨量最大达 1 145 mm,从上游向下游递减。 (3)2005.6暴雨。这场夏至节气暴雨长达7 d,主要降雨 集中在19~21日3 d,雨区于建宁到屏南一线稳定少动,富屯溪 金溪水系及三溪至南平区间普降大到暴雨,暴雨中心金溪上源 建宁站7 d雨量达827 mm,降雨强度之强,持续时间之久,是少 见的,金溪流域平均雨量544 mm。据统计,闽江流域170站点, 有103站点暴雨在3 d以上,16站点超过3 d,暴雨范围广,雨量 大,200 mm以上笼罩面积4.5万km ,400//IF//笼罩面积1.6 万km ,强度大,房道3 h 126 Inm,七里街6 h 132 mlrl,邵武12 h 167.5 film,建宁3 d 648 mm,7 d 821 him,另暴雨集中在建宁、七 里街、洋口、郑坊5站点3 d雨量达648,411,392,337,357 mm。 (4)2006.6暴雨。这场暴雨是稀遇芒种节气的降雨,远远 11 超过1984.6暴雨,6月3日以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 的暴雨过程,3日富屯溪、金溪以及建溪上游普降大雨,池潭水 库52 mm,4日20:00起至7日建溪北部普降暴雨一大暴雨,中 心位于松溪和宁德西北部,6日23:00后,富屯溪出现大暴雨,7 日午后雨势渐弱,主雨区南压。3日8:O0~8日8:O0闽江上游 平均雨量195 mm(其中建溪330 mm,富屯溪264 mm,水口水库 以上212 mm,东游458 mm为最大)。其特点为:雨区稳定少动, 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多站3,6,12,24 h雨量都是实测最 大。 大时在l m/h以上)。洪峰流量的频率P估算在1.5%一2.O% 之间,随着暴雨中心推移,洪峰向下游传播,沿程底水迅速抬高, 使建溪七里街站6日12:30先出现洪峰却=102.0 m, 量,17:28洋口站Qp=11 500 m /s,23:O0十里庵站 = = lO 900 m /s,接着富屯溪与干流重要控制站也出现稀遇洪峰流 27 500 m /s,而后沙溪沙县站7日11:00方出现了高水位 110.0 m, 13:o0却=16.51 m, : =4 890 m /s,经水口下泄,干流竹岐控制站7日 =30 300 m /s,呈双峰型,10 d洪量 92.76亿m 。本次洪水受到池潭、沙溪口等水库调蓄下泄影响, 经分析还原进出不大。本次洪水以建溪先行补流域缺水垫底, 富屯溪后至造峰臻高组合型的洪水。 (2)“1998.6”洪水。这场洪水是夏至节气前的一次降水, (5)2010.6暴雨。2010年6月天气以阴雨为主,上旬暴雨 面出现,在闽南地区安溪村内水库站降雨为105 mm/d,旬末雨 面移到闽西、闽南中部地区,长汀观音桥85 mm/d,10日泉州南 安大暴雨,南安l17 mm/d。中旬雨季进入危险时段,受低层切 变影响,13—20日发生当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 时间最长的强降雨过程,13—16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普降暴雨 一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其中以l4~15日强度最大。13日三 明、龙岩、莆田、泉州、漳州5市部分县市雨量,最大华安归德90 mm/d;14日主雨区位于富屯溪、沙溪中下游和干流中部100 mm/d以上的有15个县市,延平区和沙溪口站最大降雨量为 194 mm/d;15日主雨区南压到龙岩、泉州、莆田3地市,100 mm/d以上的有8县市,连城杨家坊最大降雨量为201 mm/d;16 日雨势减弱,仅浦城管坛降雨量为67 mm/d;17~20日雨区北 移三明、南平两市续暴雨~特大暴雨,其中18—19日降雨强度 较弱,17日100 mm/d以上的有5县市,浦城高坊最大降雨量为 164 mm/d;18日暴雨区北移至富屯溪、沙溪上游和干流上中部, 降雨量为100 mm/d以上的有10县市,邵武金坑最大降雨量为 238 mm/d;19~20日暴雨区滞留在南平市北部的光泽、武夷山、 浦城等地,19日武夷山最大降雨量为325 mm/d;20日雨势消 弱,光泽华侨最大降雨量为81 mm/d;21日建溪、富屯溪上游暴 雨~特大暴雨,浦城永兴最大降雨量为110 mm/d;22—23日暴 雨区南移扩大至福建省中北部地区,富屯溪、金溪支流、沙溪及 闽江干流中下游普降暴雨~特大暴雨,22日三明、莆田、福州3 市及南平市南部有6县市出现大暴雨,莆田渡里最大降雨量为 196 mm/d;23日三明、莆田和泉州部分县市降暴雨~大暴雨,其 中2个县市出现大暴雨,泰宁池塘水库站最大降雨量为101 mm/d;24日雨区再次北移,建溪、富屯溪、金溪上游普降暴雨一 大暴雨,7个县市大暴雨,泰宁池塘水库站最大降雨量为169 mm/d;25日后闽江上游雨势减弱,雨区转移到西南部沿海,26 日这场降雨过程基本结束。 根据统计,这场暴雨过程雨量(13—26日),全省平均降雨 量达362 mm,闽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435 mm,主要支流富屯 溪、金溪、沙溪平均降雨量分别为530,477,450 mm。 累积雨量达200~299 mm的有19个县市;300—399 mml6 个县市;400—499 mml2个县市;500~599 ram8个县市;11个县 市超过600 mm(沙溪:沙县、明溪;建溪:浦城、建阳、光泽、武夷 山;富屯溪:建宁、泰宁、将乐、顺昌;南平市市区:延平区),P… :869 mm(泰宁池塘水库站);洪水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至 一倍。 1.3 洪水过程 (1)“1992.7”洪水。由于这场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峰 高量小,涨水从末稍小溪河站点(浦城4日17:00Hp=231.69 m、武夷山、光泽司前),先出现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涨率大(最 】2 即民俗所谓“夏至水”造成,降水过程是3段短暂间歇连续形 成,前后有7次起落的洪峰,最高洪峰为第6次,各次洪峰都在 其前一次洪水过程退水段重叠上去的,整个过程是多峰型峰高 量大的特大洪水,历史上罕见。7次洪峰数据见表1。 表1 7次洪峰特征 建溪七里街 富屯溪洋口 水口Q入 水口Q 水口 洪峰 时 水位/ 时 水位/ 时 流量/ 时 流量/ Q削 间 m 问 m 间(m ・s一 )间(m .s一’) 上源各溪河洪水的组成: 建溪一特大洪水是由持续强暴雨形成,崇阳溪建阳站(A: 4 884 km )22日14:30却=135.35 m,Qp:8 580 m /s,南浦溪 水吉站(A=3 507 km )22日14:30却=147.32 m,比1900年 调查洪水高0.62 m,松溪东游站(A=3 767 km )22日15:O0 =11.17 m,三溪洪峰近相遭遇,其组合是极稀遇的洪水,七里 街站(A=14 789 km )22日19:30~21:00出现持续 = 108.37 m,Qp=21 600 m /s,超过危险水位11.37 m,比1784年 (清乾隆49年)特大洪水还高0.37 m,比1900年(清光绪26年) 调查洪水位高0.83 m。 富屯溪干流洪水也是由于强暴雨所形成,沿程各站都有6 ~7次洪水过程,逐次抬高,22日各站达到最高洪峰水位,末稍 光泽西溪站12:00却=9.33 m, =4 200 m /s,西北两溪汇 合口光泽站13:00却 14.12 m,出现超历史记载最高水位,干 流邵武站13:00 Hp=195.09 m,比1922年调查洪水位高0.49 m,Qp=8 790 m /s(罕见的),洋口站23日O0:26却=116.88 m,QP=13 200 m /s。 富屯溪与沙溪相汇于沙溪口水库,23日0:00~3:O0提前下 泄 =13 900 m /s,与东溪七里街站来水相会,Qp=35 500 m /s,区间汇入的△Qp=300~600 m /s,南平十里庵站(23日 4:00水口入库处 =37 000 m /s)23日3:30 Hp:78.07 m, =36 lOO m /s,经调洪23日11:00Qp=33 700 m /s,下泄传 至干流竹岐站23日14:00却=16.95 m,qp=33 800 m /s,峰 型仍现6次,但已有别于天然状态,全过程达半个月之久。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溪控制站至水口人库区间后期大暴雨的 来水大,且近入库处汇流迅速是本场洪水主要成份。 这场洪水是建溪、富屯溪干流组合型的洪水,而富屯溪与金 溪以同一分水岭分南北坡态势迥异,金溪支流与沙溪流域上空 虽阴云密布,滴水未落,造洪无望,是史上罕见的。 各场洪水主要参数风表2。 表2洪水参数 22:10却=103.97 m,Qp:17 500 m /s,区间人流量Q=2 300 m /s。富屯溪干流邵武站(A=2 745 km )6日12:40 = 190.65 nl,Qp=2 000 m /s,金溪将乐站(A=5 850 km )7日 12:25却=150.00 nl,Qp=4 440 Irl /s,区间人流量达P= 4 300 rfl /s,造成两溪汇合后下游干流洋口站(A=12 669 (3)2005.6洪水。这场洪水也是夏至前建溪、富屯溪组合型 的一场洪水。具体的组成是:建溪上源来水尚均匀,崇阳溪建阳 站(A=4 884 km )19日17:00却=133.12 m,QP=5 140 m /s,松溪东游站(A=3 767 km )20日23:54 Hp=11.17 m,Qp =4 490 m /s,南浦溪水吉站(A=3 507 km )22 El 18:24却= 142.66 m,Qp=2 550 nl。/s,三溪以崇阳溪为主,流量和最大时 构成七里街站(A=14789 km )21日2:23 Hp=99.78 nl,Qp= 10 900 m。/s。富屯溪来水先后悬殊较大,干流邵武(A=2 745 km )19日14:48 Hp=190.70 nl,qp=4 200 m /s,太宁池潭水 库21日16:00Q^ =7 920 m /s,Q =6 000 m /s,金溪支流建 宁站(A=1 365 km )21日17:00时Hp=292.09 m,Qp=2 380 m /s,将乐站(A=5 850 km )22日0:00却=152.95 nl,Qp= 6 450 irl’/s,富屯溪来水以池潭水库下泄经将乐与干流邵武站退 水段组成流量和最大时构成洋口站(A=12 669 km )22日5:00 =114.33 In, =12 500 m /s(其中邵武、将乐一洋口区间 来水将近5 000~6 000 m /s是罕见的)。沙溪沙县站(A=9 922 km )22日21:30 Hp=106.94 I1"1,Qp=3 170 m /s,三溪汇合流 量和最大,加上三溪至南平区间(A=4 942 km )暴雨形成洪峰 距水口水库人库口近,传播速度快,形成的大洪水,南平23日 4:00却=74.24 m,水口水库Q^ =32 300 m /s,经调洪Q = 28 800 in /s,下泄至干流竹岐站(A=52 438 km )23日7:30却 =11.82 m, =29 400 m /s。峰值受到水口水库调洪影响,还 原后约为30 800 m /s。洪水过程中建溪出现3个洪峰,富屯溪 2个洪峰,干流4个洪峰。这场洪水历时7 d,以金溪来水占重 要地位,形成富屯溪为主,建溪为辅的组合型洪水。 (4)2006.6洪水。这场芒种洪水其组成是麻沙溪(A=787 km )6日18:35却=189.46 m,Qp=1 260 lI1 /s,建溪崇阳溪建 阳站(A=4 884 km )6 Et 19:00 Hp=133.63 m,Qp=5 910 m /s,松溪松溪站(A=1 629 km )6日11:10却=110.85 m,Qp =2 220 m /s,东游站(A=3 767 km )6日15:5O却=135.47 nl,Qp=6 630 Ill /s,南浦溪水吉站(A=3 507 km )6日12:15 Hp=143.31 m, =3 220 m /s,三溪传播时间先后相差不大, 流量和最大时构成建溪控制站七里街(A=14 789 km )6日 km )7 Et 13:50却=113.93 m,Qp=10 700 m /s,与沙溪汇合 于沙溪口水库,水库7 Et 15:oo0m =14 800 m /s,此时建溪相 应流量Q=13 000 m /s,汇合造成南平7日17:00却=74.79 m,推算Qp=30 500 m /s,水口水库7日19:00入库流量Q^ = 31 400 m /s,经调洪下泄干流竹岐站(A=52 438 km )7日 21:48脚=11.98 m, =30 600m /s。从观测资料分析看,由 于暴雨时间强度大,下垫面饱和,雨区间歇短,损失小,洪量超警 戒水位和超危险水位时间长,若以干流洪峰流量组合来说是富 屯溪为主,以3 d洪量组合来说是建溪为主,呈建溪、富屯溪组 合型洪水历时7 d。 (5)“2010.6”洪水。4月入汛后流域出现强对流天气,径向 环流明显,零星降雨延至6月份,闽江流域时断时续有暴雨出 现,至6月13日开始有大片雨区莅临,徘徊三溪中部地区,终于 19 Et前后上游各主要水文站前后均出现洪峰:建宁站23日 =1 850 m /s,将乐站23日Qp=5 370 m /s,洋口站18日 = 11 400 m /s,七里街站21日Qp=14 800 nl /s,沙县站18日QP =6 270 m /s,三溪洪水汇聚干流水口水库流量超过30 000 m /s(此流量因受泥石流、崩山影响,具体数据显有出入),经水 口水库调蓄入下游竹岐站19日Q卢=29 800 m /s。 22—23日再度持续暴雨~大暴雨,闽江各支流在退水后 期复涨:富屯溪洋口站25日12:00却=112.93 m,超保证水位 0.33 m;建溪七里街站25日15:00却=97.89 III,超警戒水位 3.89 ;干流南平25日22:00却=71.38 m,超警戒水位5.38 m。从洪水过程来说,这次暴雨洪水是前高后低,间隔大的双峰 型,似1968.6暴雨洪水。各溪河洪水于26日后逐渐消落。 2010.6暴雨洪水发生在当年6月13~26日,农历芒种到夏 至节气之间,是正常年际锋面雨季高峰期,由于暴雨受到切变系 统影响,时急时缓,雨期持续分为两段,前长后短,前7后3共10 d,历程仅次于1998.6暴雨洪水。 暴雨前期下垫面受4月入汛以来零零星星暴雨影响,较湿 润,2010.6暴雨洪水期间切变系统持续徘徊幅度又大,雨强暴 烈,河床底水抬高,无形之中加重2010.6暴雨洪水严重性。 表3 闽江流域5次特大暴雨洪水干流十里庵与竹岐 洪峰流量对照 m /s 2分析与探讨 (1)5次特大洪水发生的Et程。1992.7暴雨洪水发生在当 年7月3—8日,农历夏至后13 d,近于小暑,若以正常年而论是 锋面雨在雨季已结束,进入台风雨季的时候,属于罕见。 1998.6暴雨洪水发生在当年6月8~23日,农历芒种到夏 至节气之间,是正常年锋面雨季高峰期,正趋于高涨的日程,且 受东亚控制中心系统双阻影响,洪水过程有6次起伏,过程延续 较长。 1 3 2005.6暴雨洪水发生于当年6月19—21日,农历夏至节 气,是在锋面雨季高峰期,但发生到结束时程短暂。 2006.6暴雨洪水发生于当年6月3~7日,农历芒种节气, 是正进人锋面雨季高峰期的日程。 区有关,锋面的持续是系统阻塞,暴雨的加强,常是西南涡串锋 波动引起,锋面排出暴雨即减弱停止。 (3)暴雨持续,加长洪水过程增加洪量,暴雨强度影响洪水 峰值的高低。 2010暴雨洪水也是发生在芒种节气,且延续时间长,直至 夏至后结束闽江流域锋面雨季特大洪水,受东亚控制中心支配, 从资料统计知道多集中于历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亦即农历 芒种至夏至节气,是高峰期,也是危险期,发生的频次非常大,发 ・(4)闽江上游三溪控制站至南平(水口入库处)区间大洪 水,特大洪水时,常见暴雨、大暴雨降落参与汇流,这是增大洪水 的主力军,其比重大,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显然受水口建库影 响,小气候变异而起,值得注意的区间面积约万余平方千米,其 生于7月上旬是十分罕见的,5月下旬到6月初发生的多是一 般的大洪水,如2006.6暴雨洪水,也是少见的。洪水历程一般 3—7 d,10~15 d少见。 (2)5次特大暴雨洪水,都是由印度洋输入黔滇桂的季风 暖湿气流,延伸到闽北山区,与北方南来的冷气团交绥,形成持 久静止锋大暴雨洪水,其差异在于锋线位置,受地形影响抬升等 等。1992.7暴雨洪水,锋线伸入徘徊于闽赣武夷山岭,方向呈 西南一东北。1998.6暴雨洪水,锋线由富屯溪干流与金溪分水 岭北侧伸人,经建溪下游,止于屏南;2006.6暴雨洪水,受印尼 地震后散发水汽CO 耦合输入影响,锋线较1998.6偏南一些, 由建太宁闽赣武夷山分水岭跨入闽江上游三溪地区;2005.6暴 雨洪水,锋线进入福建省的地点,较2006.6暴雨洪水更偏南,由 宁化分水岭沿沙溪支流而下。 (3)5次特大暴雨洪水前期影响差别大,除1998年6月暴 雨洪水前的1997年12月发生一次水口入库9 000 m /s流量的 暴雨洪水,连着1998年2~3两月又发生了分别14 000 m /s和 20 000 m /s流量的暴雨洪水,致前期流域下垫面非常饱和外, 1992年7月前期流域下垫面缺水严重,形成春旱;2005年6月 环流运行提前,春节即现惊雷降下暴雨,春雨早到,湿润了流域 下垫面,入汛后西南季风偏弱少雨,流域下垫面渐亏损,但不十 分缺水干旱,也不湿润。2006年6月流域下垫面受早台风“珍 珠”气流的影响,前期流域各溪河上源出现初洪,下垫面稍湿 润。2010年流域下垫面也较湿润。众所周知,流域前期下垫面 干湿情况是影响洪水恶劣的重要因数,湿润加大洪水;干旱缺水 则削减洪水。 (4)5次特大暴雨雨面移径不同,但河库洪峰遭遇重叠汇 流不明显,正如上面所述,但需要提出的是,1998年6月暴雨洪 水,雨期持续3段,7次洪峰,奇怪的是富屯溪干流与金溪支流 仅隔一分水岭。北侧富屯溪干流持续暴雨,而南侧金溪支流,仅 阴云密布滴雨未落。此外,5次特大暴雨洪水,闽江上游三溪控 制站到南平(水口入库处),区间次次均有暴雨参与汇流,且比 重均相当大。 3几点初步认识(提供防洪决策依据) (1)闽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性,多发 生于立夏至夏至,尤其芒种至夏至。必须提示的是在特殊情况 下,也有提前与延后。 (2)闽江流域特大暴雨洪水,都是由西南越武夷山分水岭 进入闽北山区的静止锋切变线形成(少数是冷锋形成,或偶有 南海热带风暴残余云系向北挺进抬升造成),其锋线位置与雨 l4 中原建西县境有大片原始森林,是典型南方湿润地区,产流损失 少,汇流多,占水口入库口以上集水面积比重约1/4,距入库口 近,对水库安全是不利的,所以干流十里庵站(水口水库入库 站)是关系到保障下游福州省会的防洪安全,也是防汛抗洪成 败的关键。 (5)闽江大洪水、特大洪水基本都是建溪、富屯溪型,有2 种情况,一是建溪、富屯溪干流型,其二是建溪、金溪型伴富屯溪 干流中下游型。值得注意的金溪上源建宁溪(集水面积A= 1 365 km )一次来洪可达7 000~8 000 m /s,以上流量,若与建 溪洪峰遭遇必造成特大暴雨洪水;沙溪和富屯溪伴建溪中小洪 水,洪水组合也可能造成较大的暴雨洪水,如1968.6型洪水;单 独建溪来洪,但暴雨面顺流而下沿途增水,也可能造成大的暴雨 洪水,如1982.6型洪水。总之,闽江流域暴雨洪水组合复杂,在 河库联合预报调度时,应多方面周密考虑,特别金溪池潭水库下 泄绝对应错开与建溪洪峰遭遇,避免河库洪水叠加,造成特大洪 水。 (6)以建溪为主的特大暴雨洪水,其洪峰流量多占干流南 平洪峰流量的60%以上。 (7)20世纪末至今,世界各地7~8级以上强地震频繁,印 尼板块更多,它与输入我国的西南暖湿气流强弱有关,影响闽江 流域锋面暴雨洪水,存在震洪相关链明显,台风暴雨洪水,也存 在台震相关链,都值得关注。 (8)闽浙赣3省武夷山暴雨试验区的暴雨信息能提高闽江 流域锋面雨预警报预见期,有极重要意义。 (9)闽江流域有严谨的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尚未能满 足现实要求,必须从小处着眼,防止疏漏。 (10)小流域、山塘、小水库、梯级电站所在地,受小气候影 响,往往是强暴雨洪水发生地,切勿认为小而忽略,造成不应有 的灾难。 (11)闽江下游两岸范围狭窄,无大支流人汇,但应注意大 樟溪永泰站能产生13 060 m /s流量的暴雨洪水,不亚于富屯溪 支流。此外,梅溪、溪源溪等小流域产流量大,不容忽视。 (12)水口水库建后短短几年,非常紧凑地5 a出现5次特 大暴雨洪水,从第1位到第5位,其来龙去脉不清楚,应尽快查 清。 (13)闽江流域不单有锋面雨暴雨洪水,还有台风暴雨洪 水,应牢记1952.7.21台风暴雨惨痛教训。 (14)闽江流域是独立人海河流,河口区受海洋潮汐、风暴 潮、海啸等影响至大,关系密切,希予关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