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来源:华佗健康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5):49 50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郭 琳, 徐 东, 蒋钢城, 齐芙蓉, 惠 霖 (包头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包头o14ooo) 中圈分类号:¥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0907{2006)05-0049-02 早熟春甘蓝生育期短、效益高、种植灵活、复 本试验设在麻池乡城梁一队,地势平坦,沙壤 种指数高,在我市常年播种面积333h rd以上。产 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灌溉条件便利。前茬为玉 品销往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和浩特 米,播前施农家肥3500kg/667m2。 市等地。然而品种结构严重滞后,仍以中甘11、 1.4栽培管理 8398为主栽品种,其各项指标已严重退化,制约 2月24日播种,3月4~5日出苗.3月28日 了早甘蓝的进一步发展,为使品种调优,2005年 分苗,4月26日定植,定植时浇灌苗水,之后再 包头种子管理站特引进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新品种 浇水2次,每次追施尿素6.25kg/667m:;整个生长 中甘2l、北京华耐种子有限公司进口品种先锋甘 过程中喷施农药风雷吉、阿维虫清3次。以防治菜 蓝,以加快我市早熟甘蓝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 青虫和蚜虫,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早甘蓝。 1材料和方法 1.5观察记载内容 1.1试验品种 生育期、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因素等。 中甘21、中甘l0号、中甘1 l(ck)来源于中国 2结果分析 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先锋甘蓝来源于北京华 2.1结果分析 耐种子有限公司。 从生长期看。中甘21、中甘l0与对照中甘11 1.2试验设计 均为122d,先锋甘蓝为129d。比对照晚7 d;从结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共 球始期看,中甘21、中甘10号较对照晚2 d,先锋 设l2个小区,占地667m 。每小区长15.0m,宽 甘蓝较对照晚12 d;从收获始期看。中甘l0号与 2.3 m,小区面积34.5m 。种植密度为550o株/ 对照相同,中甘21较对照晚3d。先锋甘蓝较对照 667m ,株距0.37m,行距0.33m。 晚l4 d(表1)。 1.3试验条件 开展度最大的为对照。其次是先锋甘蓝、中甘 裹1早熟甘蓝晶比试验生育期 21号,中甘10为最小。这就说明,中甘21与对照 小,其他3个品种比对照宽0.4—0.6cm;叶球紧实 相比,种植密度可以增大;蜡粉最多的是先锋甘 度中甘10、中甘2l、先锋甘蓝均比对照紧;叶球形 蓝;叶球高度中甘l0号与中甘21相同,较对照高 状除对照为牛心形外,其他3个品种均为圆球形 1.4cm,先锋甘蓝比对照高1.6cm;叶球横径对照最 (表2)。 裹2早熟甘蓝晶比试验檀物学性状 收稿日期:2006-438—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内蒙古农业科技 No・5 2.2产量差异显著性检验 中甘21在产量、商品性状、抗性、生长势等方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测验,品种间产 面都优于对照,可多点示范,以确定其增产潜力及 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进行新复极差 综合抗性;先锋甘蓝产量最高,抗性最强,但其收 分析,先锋甘蓝、中甘2l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中 获始期晚,比对照晚1ld,生育期最长,应在中早 甘l0号、中甘ll号品种间差异显著,先锋甘蓝和 熟品种中进一步比较;中甘l0号的综合性状优于 中甘10号、中甘11号品种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对照。次于中甘21,可作为补充品种进一步试验。 3结论与建议 (责任编辑敦惠霞) (上接46页) 2.2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裹6大西洋瓶苗不同处理脱毒小薯生产效益 同一品种不同密度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可以看 出,大西洋瓶苗、克新一号扦插苗生产脱毒小薯的 三个处理中以300株,m 产出率高,而费乌瑞它扦 插苗生产脱毒小薯以360株,m2为佳(表4~表6)。 寰4费乌瑞它扦插苗不同定檀密度 3结论与讨论 脱毒小薯生产效益比较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不 同品种的合适定植密度不同,作为生产单位在综 合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大西洋和克新一号的密度 在300株/m 为好,而费乌瑞它以360株,m 为好。 在不同品种间通过小区总粒数和净收益的比 裹5克新一号扦插苗不同定檀密度 较可以看出用瓶苗生产脱毒小薯比扦插苗生产效 脱毒小薯生产效益比较 率高,单株结薯率大西洋瓶苗为1 83—2.06粒,克 新一号和费乌瑞它扦插苗仅为1.15~1.29粒和 0.90—0.98粒。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量使用脱毒瓶苗生产脱毒小薯。 (责任编辑敦惠霞) 欢迎订阅2007年《中国草地学报》 本刊为中国草学界影响最大的专业期刊之一,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 刊和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并被《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多种数据库及二 次文献收录,2004年影响因子达0.8以上。双月刊,A4开本,12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15.00 元,全年共90.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5—1344/S,国内邮发代号16—3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错过订 期可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补订。地址: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120号;邮编:010010:电话:0471— 492688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