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5《自相矛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5 自相矛盾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zàn yù wú bèi ( ) ( ) ( ) 二、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fū fú
1.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这个渔夫( )常年居住在渔船上。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又誉其矛曰( ) .
A.夸耀。 B.荣誉。 C.指着。 2.或曰( ) .
A.或者。 B.有的人。 C.有时。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A.用,拿。 B.把。 C.扛。 4.于物无不陷也( ) .
A.刺破。 B.陷进。 C.掉进。 四、根据句意,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利:①好处,跟“害”“弊”相对。②工具、武器等锋利,尖锐,
跟“钝”相对。③顺利,与主观的愿望相合。
1.吾矛之利( ) .2.坐收渔翁之利( ) .3.出师不利( ) .句子模块
五、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物莫/能陷也 D.其人/弗能应也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七、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一)东施效颦(pín)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③之,归④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美。④归: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东施效颦( ) .
(2)挈妻子而去之走(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二)墨鱼①自蔽②
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故.捕
者
往
往
迹
墨
而
渔.之
。
( )( )
(2)亦足以鉴。(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参考答案
一、矛盾 赞誉 吾辈 二、1.fú 2.fū 三、1.A 2.B 3.A 4.A 四、1.② 2.① 3.③ 五、C
六、1.(我的矛)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2.什么都无法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
七、1.A 2.因为楚人片面地夸大了他的矛和盾的作用,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无法回答。 3.说话、做事都要先认真考虑,三思而后行,不要前后抵触。 4.这篇文章的内容自相矛盾,不能让人信服。
八、(一)1.(1)仿效。 (2)奔跑。 2.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4.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C
(二)1.(1)所以。 捕捉。 (2)借鉴。 2.(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 3.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 4.A
1.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________________。 勇往无前:________________。
(2)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B.风尘仆仆 C.兴奋地 D.陆陆续续
(3)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指的是________。 (4)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5)“又过了五天……只需十八天的路程。”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1)语重心长。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2)D;B;C;A
(3)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一直向前,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 ------------------------------------------------------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课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上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