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因与防控对策
来源:华佗健康网
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因与防控对策 王苏云夏春香杨斌金卫华 (云南省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疫病也 细胞的正常代谢而间接引起免疫抑制。 越来越复杂,免疫抑制病这个概念也逐 1.3化学因素 渐被业内所熟悉。猪免疫系统常因各种 某些化学物质,常见的如农药、灭 不同的致病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毒素、 活疫苗中的一些佐剂、霉菌毒素(如黄 应激、营养不良及免疫抑制性药物等造 曲霉素B)、某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成损害以及免疫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消毒剂等,可 后天性免疫缺陷症侯群(AIDS)。引起 以对猪机体的天然防御屏障和免疫器官 免疫缺陷症侯群的原因相当复杂.可能 造成损害(毒害),弱化免疫系统的机 与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 能,甚至直接毒害免疫细胞和组织,造 细胞及巨嗜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 成免疫抑制。 有密切关系。病毒感染侵害免疫系统, 1.4传染性因素 常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功能。而由 免疫抑制病的致病因素中。疾病因 于致病机制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免疫抑 素是养猪生产中最难避免和控制的一大 制现象。 因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常见传染病 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如猪蓝耳病、猪 1 引起猪免疫抑制病的因素 圆环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猪流感; 造成猪免疫抑制的诱因很多.包括 细菌类(含小体)疾病,如肺炎支原体 物理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病原微生物 病、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 因素、营养因素等,涉及猪场的管理、 弓形体病。 营养、用药、防疫等多个方面。 1.1物理环境因素 2传染性因素造成免疫抑制 物理环境因素包括拥挤的圈舍、低 的作用机理 温、高温、断奶、转群、去势等应激因 能够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和细菌. 素,可以通过改变猪机体神经内分泌系 都是通过间接或直接影响猪体的免疫器 统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猪的多 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的正常机能来 种免疫功能而诱导免疫抑制,这种免疫 实现的。由于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 抑制通常是可逆的、轻微,而不易被查 型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与其他传染性免 觉的。但是,当存在感染性免疫抑制因 疫抑制病不同,在这里我们暂且把猪蓝 子时,其叠加效应往往可导致严重的疾 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称作新型的传染 病。 性免疫抑制因子。其它的则称为传统的 1.2营养性因素 传染性免疫抑制因子,现就几种常见生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 猪传染性疾病造成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 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 进行简要概述。 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 2.1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型 和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 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似乎 补体所必需的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 可以在多个水平上调节免疫应答。从而 组分间搭配不当,会影响到免疫组织和 改变免疫系统对病原的控制能力.尽管 40 China Swine Industry 目前人们尚不清楚这两种病毒是如何调 节免疫应答的,但研究表明,猪蓝耳病 病毒诱导一种细胞因子.该细胞因子引 发辅助淋巴细胞TH2型应答。TH2型 应答以增加白介素一l0(IL一1o)水平, 减少^y—IFN产生为特征。可能导致了感 染相关的免疫抑制(Thanawongnuwech 和Thacker.2003)。猪蓝耳病和猪圆环 病毒Ⅱ型感染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能够 引起无临床症状的持续感染.可以不刺 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状态甚至可以持 续几个月。感染期间,病毒可以诱导巨 噬细胞中某种细胞因子及一些活性物质 的释放.导致巨噬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 的大量凋亡。同时,病毒迅速向淋巴器 官和胸腺扩散.导致胸腺萎缩和淋巴结 的严重损伤,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大量减少,抗原的加工和递呈机制被严 重破坏.而传统的免疫抑制因子则没有 这种主动调节宿主免疫调节机能的能 力。 这种无临床症状的持续不发生血清 转化的隐性感染引发的免疫抑制具有很 强的隐蔽性,其危害是任何一种传统的 病原性免疫抑制因子所不能及的,这与 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流行后,猪 病的逐步升级与难以控制是相吻合的。 正是这种特殊的作用机理决定了猪蓝耳 病和猪圆环病毒Ⅱ型在所有免疫抑制因 子中.甚至可以说在整个猪病中的地位 是最重要的.当然还与这两种病毒病至 今无有效的控制方法(无论是疫苗,还 是药物)有关。 2.2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内复制,随 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复 制后到达外周血液,从而在脾脏、骨 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样组织中大 钥匙病原还有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Ⅱ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等。 2.6附红细胞体 一种做法很普遍,猪群发生猪瘟疫情 时,用大剂量的(一般为10~15倍)猪 量繁殖.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巨噬 细胞.引起白细胞减少和树突状细胞无 应答.从而干扰抗原的递呈和抑制免疫 抗体的产生,引起机体免疫抑制。 “猪 瘟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还导致先 天性免疫逃避.获得性免疫反应发作延 迟” (Diseases of Swine 8TH Edition)。 瘟细胞苗紧急接种(不论是否是发病 猪),一般可在数天内控制疫情(当然, 一附红细胞体不直接感染和损伤免疫 细胞和器官,而是损伤红细胞,导致血 液中健康红细胞数量大幅减少,机体造 定幅度的死亡率的增加是难免的)。 这样的措施曾经很有效,但现在,其结 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3.2反复感染难以控制的疾病 血机能负担沉重,红细胞的减少又通过 缺氧影响到机体所有组织器官及免疫细 2.3猪伪狂犬病毒 猪伪狂犬病毒可以在扁桃体和一些 巨噬细胞内复制.不过伪狂犬病毒更适 合于在猪神经细胞内复制,临床上,猪 体的各免疫器官组织的受破坏程度决定 发生免疫抑制的程度.但损伤不严重的 猪,基础应答和调节机能仍很强。 2.4猪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主要侵袭猪呼吸道上皮 细胞,并在此大量增殖,最终导致上皮 细胞脱落、坏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细胞 浸润,阻塞呼吸道并损伤肺组织、胸腺, 从而影响胸腺的免疫机能。此外.猪流 感病毒还损伤呼吸系统的其它器官和组 织,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作用,容易 引起其他病原的侵入,如猪蓝耳病病毒、 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胸膜肺炎放线杆 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 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 2.5支原体 猪支原体可以在猪呼吸道纤毛和上 皮细胞以及胸腺上定植,造成支气管纤 毛萎缩和胸腺萎缩,各类病原体更易进 入到呼吸道的末端,同时,支原体还可 以感染肺泡巨噬细胞,抑制肺泡巨噬细 胞的机能,胸腺萎缩后,肺泡巨噬细胞 会大量减少。有研究还表明.支原体以 及支原体疫苗对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如果把猪的呼吸系统的 防御机制比作猪机体防御系统的大门, 那么支原体就是打开这道大门的一把钥 匙,是最典型的钥匙病原,而呼吸系统 的防御系统,特别是胸膜及相关的免疫 细胞,几乎是所有病原体入侵的门户。 因此,对呼吸系统免疫功能的保护,对 于我们制定防疫计划意义重大。其它的 胞的正常代谢,使其活性降低而间接导 致免疫抑制。 2.7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菌主要定居于猪的呼 吸道并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实验证 实,该菌定居于扁桃体并粘附到肺泡上 皮,可被肺泡巨噬细胞迅速吞噬或吸 附,并产生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肺泡 巨噬细胞、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有潜 在的毒性,继而引发免疫抑制。 2.8弓形体 弓形体在宿主体内繁殖的过程中. 损害了大量的免疫细胞,破坏机体的免 疫系统,最终导致了免疫抑制。 3猪免疫抑制病的临床表现 ,James A Roth和Eileen L Thacker 将猪的免疫抑制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总 结为五个方面,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猪 病在临床上的种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给出 了答案 3.1低致病性微生物或弱毒疫苗引起的 疾病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 要数附红细胞体病和副嗜血杆菌病,这 两种疾病过去一般被当作应激病看待。 很少有报道其对猪群产生严重危害。近 年来,这两种疾病已上升为严重危害猪 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免疫抑制造成了 猪体对该类病原的易感性和临床症状的 恶化。原因在于原来的病原致病力与猪 的抗感染能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亚健 康状态下注射弱毒疫苗引起疾病的现象 也很普遍,如注射猪瘟弱毒苗引发的猪 瘟——圆环病毒综合征,或注射猪蓝耳 病弱毒疫苗引发的蓝耳病。业界过去有 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发病猪,病情容 易反复。近年来,临床工作者最直接的 感受就是在发病猪的治疗过程中,药物 用下去。猪病病情好转,一停药就复 发,或治愈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旧病复 发,甚至发生新的疾病时治愈率很低, 却找不出是什么原因。此时,应该考虑 猪群中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病(或称免疫 抑制综合征)。 3.3不能充分对免疫接种作出应答 免疫应答机制有可能被某种病原所 “操纵”,从而抑制免疫抗体的产生。在 临床实际中,曾出现过多家猪场在对接 种的疫苗进行抗体检测时,却发现抗体 没有升高或升高缓慢的现象。有的猪场 接种猪瘟细胞苗后又给猪群接种了脾淋 苗和组织苗,结果依然一样。显然,不 解决猪的免疫抑制问题,讨论细胞苗和 脾淋苗的效力意义不大。 3.4同窝新生仔猪中不明原因的感染或 死亡 仔猪如果不能通过母乳获得充足的 母源抗体,被动免疫机制就不能充分建 立并发挥保护作用,特别是当母猪自身 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母乳中母源抗体 的水平低,其可以将这种母体的免疫抑 制传导给仔猪。 3.5猪群中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 当猪群中感染了猪蓝耳病毒、猪圆 环病毒Ⅱ型和肺炎支原体时.产生的免 疫抑制对猪群的免疫机能的影响是广泛 而深远的。处于不同生理状态和环境状 态的被感染猪群中就可能存在多种猪的 疾病综合征,在一个猪场中,常可同时 在不同或同一个群体中发生与繁殖有关 的综合征、呼吸系统综合征、断奶仔猪 China Swine Industry 41 嘲_———■— ~4.2重视猪群保健 ………… 的治疗 塑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其他严重的混合 感染。特别是生物安全体系不完善。卫 生条件相对较差的猪场中,这种现象更 为突出。 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4.6发生明显免疫抑制特征的临床疾病 采用科学搭配,高效低害的药物组 合,建立一整套药物预防保健方案,在 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转群等关键 有免疫抑制特征的临床疾病.具有 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严重,病情复杂. 新型传染性免疫抑制病的出现,还 容易反复,发病、死亡率高,治疗难度 使得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规律发生了 期,以及细菌、小体活动的旺盛期投药 改变,一些传染病的季节规律被打破, 保健,减少应激,控制主要的致病菌, 临床症状的年龄界线被打破。传统的观 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感染因子的致病性 点认为.伪狂犬病只会造成幼龄猪的明 和免疫抑制作用,变病后治疗为早期预 显临床症状及死亡,成年猪一般呈隐性 防,减少病后治疗造成的应激。 感染,很少发病死亡,但是近年来,成 4.3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 年猪感染伪狂犬病后的发病和死亡明显 免疫预防 加剧。 要选用经国家批准.通过GMP体 此外,免疫抑制可能还是形成僵猪 系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安全、高效、优质 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我们常能观察到一 的疫苗,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并 个现象.发病猪群在经过治疗后逐步康 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做好整个猪群蓝耳 复,但总有少数猪只康复缓慢,生长明 病、猪瘟、伪狂犬病、口蹄疫、细小病 显减慢或停滞.但采取调节免疫的治疗 毒、乙脑等疾病的免疫工作。配合效果 方法加以适当处理后.可使其恢复健康 良好的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提高免 和长势,否则成为僵猪。 疫的质量,同时要重视免疫应激,有口 服苗的(如仔猪副伤寒、猪肺疫)尽量 4猪免疫抑制病的防控措施 用口服苗,减少注射应激。 在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中, 4 4强化对其他免疫抑制因素的有效管理 营养性因素和大多数理化因素是可以通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不良应 过加强管理。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等措施 激。提供营养科学均衡的全价饲料,保 加以避免的,而传染性免疫抑制因素和 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 一些无法避免的应激性因素往往很难控 和各种维生素,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 制。如母猪生产、仔猪断奶、转群、运 的营养需要,杜绝饲喂霉变饲料,有效 输、注射等等。因此,猪免疫抑制病的 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 防控应围绕这两个关键环节,并结合当 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前生猪疫病的防控现状、猪群状况以及 4.5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临床实践,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猪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认 4.1建立定期的疫病监测制度 真的落实到位。生产区平常要做到猪舍 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 每周消毒1次。通道与排污沟每周消毒 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 2次,人员与物品进入随时消毒,猪舍 免疫抗体监测,每半年进行1次病原体 周围环境每月清扫消毒1次。发生疫情 检查.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 时,产房每天消毒1次,保育舍每2天 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及猪 消毒1次,育肥舍每周消毒2次,外环 流感等。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 境每周清扫消毒1次。尽可能使用无免 感染或潜伏感染的带病原的猪只.及时 疫抑制作用的消毒药物,可选用复合有 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 机碘和复合醛类消毒剂。使用消毒药 时掌握疫情动态,了解猪群的健康情 时,要定期更换药剂,选用对人畜安 况。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 全、质量好的产品,不要盲目乱用消毒 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 药,以免造成免疫抑制。 42 China Swine Industry 大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抗菌消炎+抗病 毒的治疗手段难以奏效。原因在于病猪 自身免疫机能太弱。且目前抗病毒药物 效果也很有限,最根本的还是要解除免 疫抑制因素。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控制 细菌继发感染应当作为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抗病毒药是黄 芪多糖,但黄芪多糖作为一种干扰素诱 导剂.需在猪免疫机能较正常时才有 效,临床上只适用于慢性病毒病的预防 和治疗。类似的还有植物血凝素、聚肌 胞等 目前,一些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 功效的生物制剂已开始得到应用,并表 现出良好的效果.主要有转移因子 ( rF)、干扰素(INFc ̄、INF[3、IN )、 免疫球蛋白与小肽复合制剂、白细胞介 素(IL1、高免血清等。效果比较明显的 生物制剂有转移因子(Fr)、复合干扰 素(INFcx+INF ̄I)。干扰素在医学上被 称为病毒克星.具有广谱抗病毒和调节 免疫的功能.在人类病毒性疾病和癌症 治疗上已有广泛应用。转移因子是T淋 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释放的一种小分子 肽,具有强烈的调节免疫的功能,特别 适用于疫苗免疫时的抑制解除。临床治 疗上.采取抗菌药物+干扰素的治疗方 式,可确保症状的有效控制,缺点是治 疗的成本相对较高。 实践表明,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各种 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 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 因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 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 在。因此.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应制定 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综合措施和免疫程 序。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才能从根 本上减少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提高生猪 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