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分卷I 一 二 总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感受对应正确的是( )

A. 星云——一闪即逝 B. 行星——圆缺多变 C. 彗星——拖着长尾 D. 月亮——轮廓模糊

2.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4.“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 提升大气温度 B. 降低水体温度 C. 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 增强地面辐射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6.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 雪线上升 B. 暖冬频繁 C. 海平面下降 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固定照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空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图中心位置的天体是( )

A. 北极星 B. 木星 C. 水星 D. 金星 8.如果在极夜区拍摄,恒星轨迹画满360°需要多长时间( ) A. 23小时56分4秒 B. 22小时 C. 一个太阳日 D. 一个恒星年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10.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

A. 调快1小时 B. 调慢1小时 C. 调快24小时 D. 调慢24小时 11.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冲刷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

A. 20°S B. 20°N C. 30°S D. 30°N

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2.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 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 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 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13.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14.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北寒带 D. 低纬度地区 15.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 寒带的范围变大 B. 温带的范围变大 C. 热带的范围变小 D. 寒带的范围变小

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菜农们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回答下列各题。

16.若温室大棚中CO2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 A. CO2能防止病虫害发生 B. CO2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 C. CO2可提高土壤的肥力 D. CO2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17.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目的是( ) A. 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 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 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下图为“某年3月3日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重庆5 500 m高空吹(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19.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 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 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C. 昆明、重庆、上海、台北 D. 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关于a、b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a为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 b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b为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季风影响下寒冷湿润 B. 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 C. 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 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读“某地5月5日前后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2.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 冷锋 B. 地形雨 C. 准静止锋 D. 暖锋 23.与造成这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B. 我国冬半年的寒潮 C.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D. 华北地区的一场秋雨一场凉 24.图中该地的这次降水过程是( )

A. 冷气团气流下沉形成 B.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冷气团气流上升形成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5.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A. 北半球,低气压 B. 北半球,高气压 C. 南半球,低气压 D. 南半球,高气压 26.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图示天气系统相关的是( )

A. 梅雨 B. 伏旱 C.台风 D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以下两题。

2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28.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 )

A. ①加强 B. ②减弱 C. ③加强 D下图为“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下图中,表示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沙尘暴 . ③―④―② . ④减弱 )

A. A B. B C. C D. D 30.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流①携带的冰山常危及航行安全 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两海域之间

D. 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32题10分,33题12分,34题8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D表示的天体名称是________。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具有__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性。 (3)图中E字母所表示的行星,从结构特征来看属于________行星。

(4)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的周期是76年,则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日期是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_______。 (2)这一天,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点,处于极夜的是______点。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②③的角速度关系是______。 (5)此日后,我国昼将变________(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大或小)。

33.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

(3)图1中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____(“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__________。 (4)图2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四幅图中图________能反映图2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____和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_____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1.【答案】C

【解析】轮廓模糊描述的是星云、一闪即逝描述的是流星、圆缺多变描述的是月亮,行星是明亮的,彗星是拖着长尾的,故选C。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D正确。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 5.【答案】B

【解析】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木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木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温暖或降水丰富。 6.【答案】C

【解析】M时期为寒冷的时期,世界上冰雪量会增加,由于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7.【答案】A

【解析】夜空中看到的天体大部分是恒星,地球绕地轴自转,地轴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天体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圆形轨道。图中心位置的天体是北极星,A对。 8.【答案】A

【解析】恒星轨迹画满360°,即地球自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日,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A对。 9.【答案】B

【解析】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D点时,为北半球春分,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经历传统的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 10.【答案】D

【解析】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空中小姐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调整时间,说明跨越了昼夜交替和时差。从广州出发到美国观光是自西向东跨越了昼夜交替和时差,需调慢24小时。 11.【答案】A

【解析】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C、D错;河流自西向东流,北岸的冲刷严重,意思是顺河流流向看,左岸冲刷严重,左岸受侵蚀,该河位于南半球,A正确。 12.【答案】D

【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在穿越地心前,从地表向下,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13.【答案】A

【解析】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油气层传播,但纵波可以,因此当横波消失,纵波不消失时,说明有油气层。 14.【答案】B

【解析】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 15.【答案】A

【解析】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的范围变大,如果热带的纬度范围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为90°-30°=60°,即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为寒带。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 16.【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故选B。 17.【答案】C

【解析】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太阳辐射,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减少作物水分蒸腾,故选C。 18.【答案】C

【解析】图中等压面是高空等压面,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应与等压线平行。从图中信息可知,在5 500 m高空,北京气压低,重庆气压高,重庆5 500 m高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偏北方向;因为北半球高空风向仅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所以重庆5 500 m高空应吹偏西风。 19.【答案】B

【解析】在高空等压面上,压强相等的等压面其高度越高,则同一高度气压越高。从图中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状况可知,四地高空气压由低向高的排序依次为青岛、上海、长沙、昆明。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可知,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2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为东南风,b为西南风,排除A、C;a位于东亚地区,其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排除B;b位于南亚地区,其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形成的,故D正确。 21.【答案】C

【解析】a为东南风,发生于夏季,该季节高温多雨,A错;b为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降水丰富,B错;我国东部处于季风区,此时节高温多雨,C正确。 22.【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看到,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并伴有阴雨天气,可知此为冷锋过境。 23.【答案】A

【解析】我国冬半年的寒潮、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华北地区的一场秋雨一场凉,都为冷锋过境。 24.【答案】B

【解析】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并伴有阴雨天气,可知此为冷锋过境,降水过程是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的。 25.【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为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26.【答案】B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天气和反气旋有关,所以B正确。 27.【答案】B

【解析】图中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②是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热量,又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对。 28.【答案】C

【解析】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9.【答案】C

【解析】由图中知,①②位于回归线上,属于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部分,呈顺时针运动,③④位于极圈上,属于北半球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圈部分,呈逆时针运动,①处应为北半球寒流经过区。 30.【答案】C

【解析】洋流①纬度低,不会携带冰山,洋流②缩短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世界性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两海域之间,洋流④位于太平洋,与欧洲西部气候的形成无关。

31.【答案】(1)小行星(带) 天王星 (2)同向 共面 近圆 (3)类地

(4)哈雷彗星 2062年

(5)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轨道安全,互不干扰)

【解析】(1)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C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是小行星带,D为天王星。(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几乎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共面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都近似正圆)。(3)从图中可知E为火星,火星的距日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都跟地球相似,故为类地行星。(4)可从图中看出该天体在运行至太阳附近时形成彗尾,故图中虚线是彗星的运行轨道,由于周期为76年,可知下一次回归年为:1986+76=2062年。(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条件包括: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轨道安全,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环境。 32.【答案】(1)冬至 12月22日前后 23°26′S(南回归线) (2)③ ①

(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4)③ 相等 (5)长 大

【解析】(1)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北极圈内为极夜,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23°26′S。(2)这一天,①②③④

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赤道,即③,处于极夜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选①地。(3)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各地。(4)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③,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5)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我国昼将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33.【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偏北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全年温和多雨

(5)B 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34.【答案】(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季风

【解析】依据水循环环节,蒸发和降水是各大循环均有的环节。地表径流环节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解水资源的地区分配。丁环节为地下径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