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原文
《与朱元思书》同课异构反思
1.来得早,离上课还有15分钟时间。老师让学生读学过的古诗古文。(课前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研究。齐声背诵与本课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合适。本课是第二课时,建议让学生交流背诵方法、心得,老师梳理、总结。)
2.本课面面俱到,教师能想到的写法都讲到了。(不妥,教材内容要转化为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要进行筛选,内容要少而精,适合“这一课”,适合“这一班”。)
3.拓展部分为写导游词,学生站起来都是滔滔不绝。(点评老师说,写作的文体不对头,学的是散文,写的是导游词,不合适。我的感受是,不应该去“写”,因为写不了。作为“定篇”的《与朱元思书》其经典性、文化性,恐怕吴均自己都难以超越了,我们八年级的学生能不能模仿难道我们读了《红楼梦》也要进行仿写我们读了《琵琶行》也仿写一首诗我们应该做的是欣赏、品味、传承。)
执教:董老师
董老师的课给我很多启示:
1.板块分明:赏出一幅美景,品出一份浓情,悟出一种高趣。
2.能深入字里行间。“水皆缥碧”从哪里看出水的特点生:“皆”。师:“皆”能看出
第 1 页 共 4 页
来吗生:缥碧,可以看出水的颜色。
3.知人论世品高趣。魏晋南北朝纷乱战乱,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想呢
4.备课背得很细。“自富阳至桐庐”这句话写错了。但编者并不修改,正表现了这是文学作品,并非科学著作,无伤阅读。
文老师点评讲座
1.2022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会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辨识、想象、联想);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文化传承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2.什么是好课
叶澜“五个实”: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待完善的课。
孙双金: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常举,小口常开。
薛法根“六个简”: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体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崔允漷 (kuò):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第 2 页 共 4 页
3.肖培东《语文教学,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语文教学是“自由”的:语文教学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点是很多的,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
语文教学是“不自由”的:必须教“语文”,不能教地理,如《看云识天气》教会孩子看云识天气;必须是“语言”,品、思、用都是语言;必须是“学生”,基于学生的学习开展学习活动。
4、王君:文本解读、课堂设计的11种基本能力
语言丰腴延展能力(品味语言的味道,结合自己的人生,把文字变成一个个故事。《陈涉世家》为什么“辍”有什么思考与冲突)
支柱词语发掘能力(画龙点睛的词语)
同类信息整合能力(《与朱元思书》四字词语的整合,《散步》中“我的”整合)
咬文嚼字探秘能力
矛盾发现破解能力(“奇山异水”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
多元对比提炼能力(“我的创作”和吴均的“四六体”进行对比)
情景创设再造能力
第 3 页 共 4 页
填补空白还原能力
源头活水引入能力(深厚,不理解时,用其它东西补充《湖心亭看雪》“遗世独立,与天地往来”结合《秋月冬雪两轴画》《月下独酌》《孤独六讲》)
追问点拨对话能力
写读说画原创能力(《狼》翻译错误,画一幅画,问有什么不相符)
王君:一位语文教师成熟的轨迹
1、在独特新颖的课堂设计中创新
2、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创新
3、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
4、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
5、在研究文本特质和丰富课型中创新
6、在构建语文课程和创造语文生活中创新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