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姜丽云 张和颐 洪秀敏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1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化观察法探究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3岁幼儿自我适应得分最高,人际适应得分最低,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可以分为社会适应良好型、社会适应一般型和社会适应不良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养环境中的情绪表达维度与幼儿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中的家庭规划维度与幼儿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刺激多样性维度与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自我表达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有早期

教育经历的幼儿在成人适应和自我表达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早期教育经历的幼儿。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特点;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11-0025-06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婴幼儿照护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政策全面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2019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婴幼儿照护服务应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婴幼儿健康成长是早期照护的核心,了解0~3岁婴幼儿成长特点及规律是保障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推进婴幼儿照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通过顺应环境、调控自我或改变环境,最终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2〕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适应不良幼儿很难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建立良好关系。〔3〕已有研究对幼儿社会适应的研究多集中在3岁及以上幼儿,对2~3岁幼儿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水平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在北京市选取参加过亲子园、私立早教中心以及没有早教经历的2~3岁幼儿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346份。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本研究在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135名幼儿及家长作为结构化观察对象,其中男孩65名(占48.15%),女孩70名(占51.85%)。 (二)研究方法

1.《2~3岁幼儿社会适应家长问卷》

本研究采用《2~3岁幼儿社会适应家长问卷》调查2~3岁幼儿的社会适应情况。问卷主要借鉴了《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三版》(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BSID-III)、《早期儿童保健与发展量表》(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 Checklist, ECCD)及《儿童发展评估表(修订版)》(Development Assessment Chart, Revised, DAC)。问卷共37个题项,包括人际适应、自我适应、环境适应三个维度。人际适应指幼儿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与熟悉的成人、陌生人、同伴友好相处,掌握和遵守基本的社交规则与礼仪,共18个题项。人际适应包括成人适应、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三个子维度。自我适应指幼儿在社会

生活中主动表达自己、引导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以满足自身需要,并适应社会要求,共12个题项。自我适应包括自我引导和自我表达两个子维度。环境适应指幼儿能够适应陌生环境,主动探索陌生环境,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共7个题项。问卷采用四点计分法,1分表示该行为幼儿“从未出现”,4分表示“总是出现”。经检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71,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926、0.945、0.854,总问卷信度良好。 2.《幼儿家庭教养环境量表》

本研究参照《1~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养环境量表》及《家庭养育环境测查表》(Home Observ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HOME),编制了《幼儿家庭教养环境量表》,调查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量表共21个题项,分為家庭规则(5个题项)、问题解决(4个题项)、情绪表达(5个题项)、刺激多样性(7个题项)四个维度。家庭规则维度指家庭中与幼儿有关的规则的建立与遵守情况,如“孩子每天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是基本固定的”。问题解决维度指家长支持幼儿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如“当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争吵时,我们会让他学会如何解决”。情绪表达维度指家长的情绪表达及对幼儿情绪表达与调节的支持,如“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刺激多样性维度主要了解家庭中对幼儿坚持性、计划性、灵活性等品质的培养,如“引导孩子用多种玩法玩同一个玩具”。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1分表示“从不”,5分表示“总是”。经检验,总问卷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1,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686、0.830、0.705、0.758,总问卷信度良好。 3.结构化观察法

本研究采用结构化观察法,与问卷调查互为补充,了解幼儿的社会适应情况。观察条目主要参考了上述幼儿社会适应量表。结构性观察主要由四个情境组成,分别是陌生人情境、陌生环境情境、亲子互动情境和同伴交往情境。在陌生人情境中,主试与幼儿首次见面,主试作为陌生人与幼儿进行互动,观察幼儿在与陌生人互动过程中的适应状况,包括幼儿对陌生人的态度是否友善,是否会与陌生人打招呼、回答陌生人的问题等。在陌生环境情境中,主试创设陌生环境,并为幼儿提供有吸引力的玩具供其探索,观察幼儿在有/无家长陪同下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情况,包括家长离开时幼儿是否有分离焦虑等。在亲子互动情境中,主试为幼儿及家长创设互动情境,观察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情况,包括幼儿与家长的距离,幼儿对家长发起的语言互动和肢体互动,幼儿与家长在一起时的情绪表现等。在同伴交往情境中,主试为两位幼儿创设互动的情境,观察幼儿之间的交往适应情况,包括同伴互动、游戏类型、冲突解决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2~3岁幼儿社会适应总体发展情况

由表2可知,幼儿社会适应维度中自我适应得分最高,人际适应得分最低。在子维度中,成人适应得分最高,同伴适应得分最低。

(二)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不同类型

以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六个子维度的得分均值作为聚类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2~3岁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分为社会适应良好型、社会适应一般型和社会适应不良型三类。 1.社会适应良好型

由表3可知,社会适应良好型幼儿人数最多,各维度得分均远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社会适应良好型幼儿在结构化观察的四个情境中也表现出较高的社会适应发展水平。在陌生人情境中,社会适应良好型幼儿对陌生人态度友善,能主动回应陌生人并进行简单交流。在陌生环境情境中,幼儿乐于探究新环境,能在新环境中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在亲子互动情境中,幼儿与家长表现出温暖支持性的关系,幼儿乐于与家长交流,愿意听从家长的引导。在同伴交往情境中,幼儿对同龄人态度友善,能在提醒下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流,以平行游戏及简单的联合游戏为主。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幼儿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与交往规则。 2.社会适应一般型

社会适应一般型幼儿各维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在陌生人情境中,社会适应一般型幼儿对陌生人总体态度友善,需要在成人引导下与陌生人进行简单交流。在陌生环境情境中,幼儿能在成人鼓励下探索新环境。在亲子互动情境中,幼儿主要以积极情绪为主,能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在同伴交往情境中,幼儿与同龄人互动频率不高,以独自游戏为主。在观察过程中,幼儿与人交往时能在成人引导下遵守简单的社交规则。 3.社会适应不良型

社会适应不良型幼儿各维度得分远低于总体均值。在结构化观察中,幼儿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表现突出。在陌生人情境中,适应不良型幼儿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排斥与恐惧,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在陌生环境情境中,幼儿表现出对新环境的恐惧与紧张,不会主动探索,难以在新环境中正常活动,家长不在场时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在亲子互动情境中,幼儿情绪状态不稳定,以哭闹寻求成人帮助,拒绝听从家长的引导。在同伴交往情境中,幼儿对同龄人表现出无视甚至排斥,以旁观游戏与独自游戏为主。在观察过程中,幼儿与人交往时很少遵守简单的社交礼仪与规则。

(三)家庭因素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

本研究将父母学历、职业和家庭年收入的相关指标进行编码,并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总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由表4可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社会适应及六个子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2.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

由表5可知,家庭规则维度与幼儿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表达维度与幼儿社会适应六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刺激多样性维度与幼儿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自我表达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 (四)早期教育经历对幼儿社会适应的影响

由表6可知,在成人适应和自我表达维度,有早期教育经历的幼儿得分显著高于无早期教育经历的幼儿。 三、讨论

(一)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不平衡性

本研究发现,幼儿社会适应各维度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特点,幼儿成人适应良好,但同伴适应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是因为2~3岁幼儿以家庭养育为主,幼儿接触同龄人的机会少,缺乏社会交往经验,比较依赖成人引导。此外,幼儿自我引导得分也较低。自我引导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关。有研究表明,幼儿年龄越大,自我控制发展越好。〔4〕2~3岁幼儿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引导,容易出现行为过度和情绪过度问题。 (二)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差异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可以分为社会适应良好型、社会适应一般型和社会适应不良型。社会适应良好型幼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理想状态,社会适应不良型幼儿在人际适应、自我适应与环境适应三大维度均存在一定的适应问题,有可能对其将来入园适应及后续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社会适应不良型幼儿应当成为家庭与早教机构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家庭是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长与幼儿之间更可能多采取平等协商的互动模式,且家长可能会积极地干预学校等公共机构以促进幼儿发展。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长对于学校的组织与安排多以服从为主,比较依赖学校等公共机构。〔6〕目前我国婴幼儿照护主要由家庭承

担,而现代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结构的多元化削弱了家庭抚育子女的功能,二孩家庭的育儿压力增加,〔7〕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压力往往更大。

本研究发现,情绪表达维度与幼儿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家长积极情緒表达越多,幼儿的社会适应水平越高。〔8〕家长积极情绪的表达有利于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有利于幼儿与家长建立支持性的亲密关系。家庭规则维度与幼儿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家庭规则得分较高,表明幼儿生活中存在着较强的秩序感,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遵守社交规则与社会规范。〔9〕刺激多样性维度与幼儿同伴适应、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自我表达和环境适应呈显著正相关。刺激多样性维度指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计划性、坚持性和灵活性等品质,而计划性强和坚持性强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我控制,灵活性则可能与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有关系。

(四)早期教育经历对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发现,有早期教育经历的幼儿在成人适应和自我表达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无早期教育经历的幼儿。在早教机构,幼儿有许多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在与同龄人互动的过程中习得交往技能。〔10〕早教机构不仅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对家长的教育影响幼儿的社会适应。 在机构教师的指导下,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最终作用于幼儿社会适应的发展。 四、教育建议

(一)重视幼儿社会适应发展薄弱项,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均衡发展

本研究发现,幼儿社会适应维度中社交规则与礼仪、自我引导与同伴适应子维度得分较低。教育者应当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薄弱项,促进幼儿均衡发展。就社交规则与礼仪而言,教育者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幼儿正确的交往礼仪与规则,在与幼儿和他人交往过程中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在自我引导方面,教育者应当培养幼儿延迟满足、注意转移、注意维持和情绪调节等能力,帮助幼儿在行为不当时及时调整情绪和行为。在同伴适应方面,教育者应当为幼儿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习得同伴交往技能,在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引导幼儿正确处理冲突,培养幼儿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二)了解幼儿社会适应发展水平,对适应不良型幼儿给予有效支持

教育者应当了解幼儿社会适应发展水平,对社会适应不良型幼儿给予支持和引导。造成幼儿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者应当先了解幼儿社会适应不良的成因,在发现问题、追根溯源的基础上介入和干预。家庭和早期教育经历都会对幼儿的社会适应发展产生影

响。家长应当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与幼儿建立温暖、支持性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制订合理的家庭规则,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发展幼儿的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品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和幼儿一起参与早教机构的活动,增加幼儿接触陌生环境、陌生人和同伴的机会,帮助幼儿从社会适应不良向正常乃至良好发展。 (三)关注处境不利幼儿社会适应发展,改善幼儿家庭教养环境

家庭是影响2~3岁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幼儿社会适应表现越差。对婴幼儿家庭照护的指导应当重点关注处境不利家庭,如在低收入家庭所在社区开展公益早教,为家长提供线上教育资源支持等,减轻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社会适应发展的消极影响。此外,婴幼儿家庭照护支持与指导可以重点考虑家庭规则、家长情绪表达与调节、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以最大化发挥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社会适应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对家庭科学育儿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广泛开辟科学育儿宣传阵地,逐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11〕另一方面,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对家庭育儿的科学指导。政府可以依托社区,联合高校、医院、幼儿园等资源,为家庭提供早期科学保教指导服务。 (四)全面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充分发挥早教机构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发现,早期教育经历对幼儿社会适应发展有积极影响。国家应当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大对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的扩充,构建多元、普惠的照护服务体系,充分考虑随迁婴幼儿家庭等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幼儿的入托机会。〔12〕婴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始点,是人格养成和品行塑造的关键期。我们应当将社会适应作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内容。此外,国家应当提高照护服务质量,健全照护服务体系,完善照护服务准入机制与评价体系,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3-09〕.http://www.gov.cn.

〔2〕邹泓,余益兵,周晖,等.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5-72.

〔3〕ELIZABETH M H.Examin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within a natural play context〔D〕.Massachusetts:Northeastern University,2015.

〔4〕KIERAS J E,TOBIN R M,GRAZIANO W G,et al.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Effortful control and children’s responses to undesirable gifts〔J〕.Psychclogical Science,2005,(5):391-396.

〔5〕邹泓,刘艳,李晓巍,等.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1-60.

〔6〕安妮特·拉鲁,张旭.不平等的童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 〔7〕孫艳艳.0~3岁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政策与公共服务探索〔J〕.社会科学,2015,(10):65-72 .

〔8〕EISENBERG N,VALIENTE C,MORRIS A S,et al.Longitudinal relations among parental emotional expressivity,children’s regulation,and quality of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1):3-19.

〔9〕刘为影.农村家庭亲子互动过程中的幼儿规则教育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10〕裴菊英,閆承生,马敏,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4):354-355.

〔11〕洪秀敏,朱文婷.全面两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20,(1):35-42.

〔12〕佘宇,洪秀敏,朱文婷,等.“托幼一体化”模式的上海探索与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19-12-25(5).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Children Aged 2-3

Jiang Liyun1,2, Zhang Heyi1, Hong Xiumin1

(1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The 11th Kindergarten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33)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 and structured observ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children aged 2-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 adaptation score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score is the lowest, the social adaptation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2-3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types: well, general, and difficult. Family’s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nd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family parenting environment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family planning dimensions in family parenting environment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er adaptation, manners, self-directed guidance, and environment, the dimension of stimulus variety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er adaptation, manners, self-directed guidance, self-expression and environment, children with early education sco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hildren without early education in adult adaptation and self expression. Thus, researcher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children aged 2-3; social adaptation;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