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来源:华佗健康网
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如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2、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 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3、2010年我国西南的旱提醒人们应合理使用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区饮用水源应尽量远离人畜生活区

B、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杂质沉降除去

C、饮用水(H2O)和消毒剂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因是干冰与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 4、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5、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行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和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和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6、“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有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能“化水为油” B、铅笔芯是用金属铅做成的 C、食用盐加碘,可预防大脖子病 D、煤、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资源 7、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粒子属于( ) A、金属元素的原子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气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和CO2

1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10、碳家庭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 D、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红色固体 12、今年四月冰岛火山爆发迫使欧洲的民航飞机停飞,火山灰里含有大量的硅酸

钙(CaSiO3),硅酸钙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3 B、+4 C、+5 D、-4

13、核能以及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

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1 B、2 C、3 D、4

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

同温同压下相同CO和CO2的CO和C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CO和CO2 的体积比为2:1

B、生成的CO2 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个数的三分之二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5、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 CO2===2MgO+ C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16、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

素可能是( )

A、Zn 和Fe B、Cu和Au C、Zn 和Cu D、Mg和Al 17、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 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18、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1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20、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2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 D、干冰

2

2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23、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H2 B、2H C、2H+ D、2H2 24、碳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5、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

D、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27、医用热敷袋使用时要轻揉,袋内的反应可看作是铁粉、空气和水相互作用,

产生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Fe(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总的反应为2Fe+3O2+3H2O===2Fe(OH)3

C、上述含铁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2、+3 D、热敷袋中的铁粉与水在未使用时要分别密封保存

28、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29、二甲醚(C2H6O)具有清洁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性,将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

替代能源,在国内实现普及。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二甲醚属于化合物 C、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二甲醚与甲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

3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

推理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31、在空气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属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谢,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因此燃烧均能看到火焰

B、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因此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C、原子失去电子后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阳离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变成原子 D、任何可燃性气体跟空气充分混合后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氢气、

天然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止发生爆炸 3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8gCH4完全燃烧生成8gCO2 C、一定条件下,SO2和O2反应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某纯净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3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的填充气 35、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其中的错误共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36、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

一,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混合物 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g 3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CO和CO2 用紫色石蕊溶液 用澄清石灰水 D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硫酸铜溶液 38、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灭火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9、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1可显-2价,5可显+2价

B、12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45为金属元素的原子 C、3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易参加化学反应

D、上述粒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变化

40、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若2.3gA与足

量B充分反应,生成2.7g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A、3:2 B、12:11 C、8:11 D、35:33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