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能力培养

来源:华佗健康网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摘要】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为了探讨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首先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国内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高职,而研究型财务管理教学主要为211工程的高校,而其他高校本应重视教学型或应用型方面的教学,但目前大部分非211重点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上不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主干专业课程,相反在专业课程时较多的参考了211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因而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之间存在矛盾[1]。 2、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尽管许多高校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对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仍不重视,存在着重理论、重书本知识、重课堂教学,轻实际知识、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少,比例低。据统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仅占总学时的8%~15%,即使是以应用型为主的院校,实践学

时也没有超过总学时的20%。[2][3]

3、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但目前各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不突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设计、安排也不恰当,忽视训练环节在培养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5]。尽管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了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习教学环节,但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

4、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比例不合理,案例库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质量欠缺。与国外著名商学院相比,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少,有的甚至为零,远远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哈佛商学院为例,除一两门课以外,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90%,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一般只有2小时的理论讲授,28个学时用于案例教学[6][7]。尽管目前有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案例教学在培养财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以及案例来源少的限制,目前国内财务管理专业仍缺乏系统、完整和适应国内学生和企业的案例,因此国内高校在案例教学时,常常采用拿来主义,将国外的案例直接用来面对国内学生。由于社会制度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国外案例适用较差。还有就是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 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1、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并设置适合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和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的需要,为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确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一般高校应确立为教学型本科院校,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构建系统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忽视会严重的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切实采取措施,系统性的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8]。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充实、完善案例数据库,实现案例教学。高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师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高校要为实践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并相应制定工作量、业务考核办法和技术等级晋升办法,调动实践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合作的基础上,尽可能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启发性、针对性等特点,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适应创新教育需求的教学方法。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应该做到统筹兼顾。

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都应当制定大纲,并明确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等。

2、建立专业的模拟实验室。建立专业的模拟实验室,设置实训项目,让学生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每一个财务管理的知识节点,都能置身于一种逼真的工作环境,进行专业的岗位训练。

3、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除了通过课堂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外,各高校还应和企业合作,建立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研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有效组织学生实习,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检验。 参考文献:

[1] 卫红.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框架[j].中国管理信 息化, 2008(10).

[2] 张惠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会 计之友, 2007 (11).

[3] 许世英.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 善[j].会计之友, 2008(3).

[4] 李玉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 综合版, 2007(5).

[5] 吴永力,等.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06(5).

[6] 陆正飞.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1999,(3).

[7] 陆富彬.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南京工程 学院学报,2005,(5).

[8] 陈志勇,马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j]. 财经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8普通高等本科专业 介绍,2001,(4). 作者简介:

杨波(1970-),男(汉族),重庆长寿人,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级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管制与定价,供应连管理,财务理论与实践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