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格教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格教案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1年7月 日 课题(内容)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理解文中关键词,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教具 就会是胜利者。”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时间 矛、盾图片 旁批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5、矛和盾的集合 板书设计 盾的自卫 + 矛的进攻 坦克 “铁屋子” + 枪口、炮口 + 轮子、履带 坦克 课后小结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1年7月 日 课题(内容) 26、科利亚的木匣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具 纸人科里亚 时间 旁批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①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①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③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④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⑤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科利亚的木匣 板书设计 埋 木 匣 挖 木 匣 得 启 示 (十步) (五步) (都在变化) 课后小结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1年7月 日 课题(内容)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具 挂图 时间 旁批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27、陶罐和铁罐 奚落 陶罐 铁罐 板书设计 不理会 易碎 坚硬 易保存 易氧化 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全面看问题 课后小结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1年7月 日 课题(内容) 28、狮子和鹿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读懂课文,理解鹿角和鹿腿给鹿带来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不能注重事物的外表,得看它有没有用处。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具 挂图 时间 旁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挂图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④、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⑤、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 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 3、练习:选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①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②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鹿角——美丽(挂住树枝) 险些送命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腿——难看(有力) 逃生 课后小结 进度 第 章(单元)第 节(课)第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2011年7月 日 课题(内容) 语文园地七 教学 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读背积累谚语。 引导学生借助想像编写童话故事。 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动物图片与资料。 重点 难点 关键 教具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时间 旁批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 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