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梳理】
★常考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常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常考点三:眼睛和视力矫正
【考点解析】 考点一、透镜 1、凸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凹透镜:
(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第 1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要点诠释:
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2)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3)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3、利用三条光线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 ①画一直线表示主光轴;
②把透镜放在主光轴,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轴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③物体分别设三个位置;(u<f、f<u<2f、u>2f)
④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的光线; ⑤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相交于一点;
⑦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这就是物体的像;
⑧若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不相交,反向延长,交于物体与透镜同侧; ⑨过这一点作垂直主光轴的线,用虚线表示其成的虚像,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 2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像的性质 物距(u) u>2f u=2f fu 像距(v) f 考点三、生活中的凸透镜及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5、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要点诠释: 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考点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纠正 近视眼 远视眼 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表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现 成晶状体变得太厚,折射光的能力太强或由于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因 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上得发散程度较大,光会聚到了视网膜之后。 不到清晰的像。如图: 第 3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矫正 【技能训练】 A组 一、选择 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 ( ) 2.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 (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4.下图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5.如图是物体S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当物体S放在哪个位置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S′( ) A.u>2f B.f<u<2f C.u=f D.u<f 第 4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6. 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7.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 8.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 ) A.像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B.像以大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C.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D.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二、填空 9.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 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 1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1. 2008年6月6日是第十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明亮眼睛迎奥运”。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像(填“实”或“虚”)。 (2)要科学用眼,注意用眼卫生,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 cm。 (3)矫正近视眼,要配戴近视眼镜,近视镜是 透镜。 12.在下图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要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而小于 。要使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 焦距。 13.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a、b、c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 点 第 5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时,凸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 14.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诱镜。 15.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屏、_______、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记录凸透镜的_______。 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_______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 …… 16. 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水面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实像,A项错;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应是虚像,不是实像,B项错;视网膜上成的是实像,不是虚像,C项错;D项表述正确。 2.【答案】B 【解析】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15cm<2f,则7.5cm<f<15cm;四个选项中在7.5cm到15cm之间的只有10cm。 3.【答案】BC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即“物近 第 6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像远像变大”,若要使实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即将蜡烛靠近透镜,同时增大像距,即光屏适当远离透镜,所以A错误,B正确。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相当于减小物距,像会变大,所以C正确,D错误,本题选择B、C。 4.【答案】A 【解析】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所以A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而B中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了,所以B错误;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凹透镜后应更加发散,而C中凸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了,所以C错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而D中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了,所以D错误。 5.【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成倒立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而且像是倒立放大的,所以当物体S在2f以外时,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S′。 6.【答案】B 【解析】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线发散,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光线会提前会聚,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主光轴远离凸透镜。 9.【答案】平行;两;焦距. 【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对于一个凸透镜来讲,它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因此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10.【答案】增大;增大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1.【答案】(1)凸 实 (2)25 (3)凹 【解析】(1)眼球好像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呈倒立、缩小的实像。(2)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25厘米时人眼看的物体最清晰。(3)近视眼是因为人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12.【答案】甲和丙 乙 两倍焦距 小于 【解析】甲和丙属于凸透镜,乙属于凹透镜,要使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要使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13.【答案】b 倒立 【解析】当物体位于1、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的实像,此时越靠近1倍焦距,所成的像越大,要使成的实像最大,蜡烛要放在b点。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4.【答案】如图所示: 第 7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解析】甲图中的折射光束虽是会聚的,但相比原来的会聚光束而言,会聚程度明显减小,故透镜对光起了发散作用,甲图应填凹透镜,同理可分析出乙图应填凸透镜。 15.【答案】光具座(刻度尺) 焦距 同一高度 光屏 【解析】“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通常在光具座上进行便于调节,也可用刻度尺代替;实验时应将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与烛焰中心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为了便于得出成像规律,需要多次改变物距(u>2f,f<u<2f,u<f),然后移动光屏找像。 16.【答案】倒立放大; 投影仪;能 【解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上能接到像是实像。 B组 一、选择 1.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2.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3.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 ) 第 8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4.(多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山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择( ) 7. 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8.(多选)小丁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如图所示。该同学首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小丁同学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9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在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5cm D.他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9.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 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 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二、填空 10.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11. 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2. 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13.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 (选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 点,光屏应放在 点。 三、作 图与实验探究 第 10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14.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凸透镜后射在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16.【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_______。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_______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与解析】 第 11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1.【答案】A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故A正确;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B错误;C、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A项错;凸透镜对所有的光都有会聚作用,C项错;水面下的鱼由于折射所成的虚像偏高,D项错。 3.【答案】B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图中的凸透镜对光线发散。A不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是焦点,B正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而C图中是会聚的,故C不正确。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而不是经凹透镜,故D不正确。 4.【答案】AC 【解析】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置不变,所以凸透镜应位于a点的左侧。当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所以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蜡烛在a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在b点时,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5.【答案】A 【解析】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物距u=30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答案】A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应该是上下左右都互换,所以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幻灯片的插法应该是“F”字的开口向左,尖端向上。 7.【答案】B 【解析】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图A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 8.【答案】ABD 【解析】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A选项正确。由图可知,在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选项正确。甲图中小丁同学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5cm,C选项错误。由乙图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该虚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又可以成像,所以他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所成的原蜡烛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在题中画出光路图可以判定A项正确。如下图所示。 第 12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10.【答案】凸 会聚 【解析】下雨时,雨水流入纯净水瓶,容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形成温度比较高的光点,容易点燃枯叶,发生火灾。 11.【答案】凸 80 实 【解析】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即物距大于8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2.【答案】投影仪;右 【解析】(1)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13.【答案】凸透镜 C A 【解析】在实验中,凸透镜应放在物体和光屏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从图上可以看出BC大于AB,所以蜡烛应放在C点,光屏应放在A点。 14.【答案与解析】(1)连接A′A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2)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15.【答案与解析】根据折射光线过凸透镜的焦点画出即可;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6.【答案】【提出问题】放大 缩小【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结论与应用】(1)大长 (2)远离缩短 【解析】小明用放大镜观看手指时,手指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因此小明看到的是手指放大的虚像。当小明手拿凸透镜观看远处的房屋时,由于房屋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由此小明看到房屋倒立、缩小的像。由此,小明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1)分析实验数据表格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光屏上像越大,同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2)照毕业照时,若使没有进入取景框内的同学进入镜头,则像必会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和像距都变大”的原理可知,像变小, 第 13 页 共 14 页 中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轮) 人教版 物理 像距变小,物距变大,因此照相机应远离同学,同时暗箱应缩短。 【课后反思】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