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华佗健康网
论园 f--1企 Idli 赫蠕m肛ill"珏lntlltF-i"i'l垒喜_ Ql GHAI EOUCATIO 二是抓典型、树榜样。我们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 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人才、树立榜样,涌现出了 马复兴、吴彦金、汪昌祥等一批优秀教师。以优秀教师 育发展规律的、人员编制科学规范的中小学运行机制 为指导,以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与西宁经济发展zk 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为原则,以2003::;U-12月在校 学生数为依据,于2004 ̄-初对全市中小学逐校、逐班进 行了学生数的摸底调查,配合省市编制部门核定了全 市中小学校人员编制数。 结合编制核定,加大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在 城区实行集团办学、强校带弱校,发挥名校的品牌效 应,实现规模办学,改造薄弱学校。与此同时,为确保农 村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地广人稀、山大沟深 的农牧区,对20人以下教学点,逐步取消校级建制,撤 销5人以下教学点,就近并入当地中,t2、校管理;对不能 为榜样,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 了较大的提高。 (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师的能 力 Il练。 教师专业素质训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frq 制定了《西宁市中小学跨世纪园丁工程实施意见》、《西 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和《两宁市中小学 关于依托“网络联盟”推进校本全员培训的实施意见》, 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和按需施教、学用 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地开展 师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的针对陛和实效 性,充分体现岗位特点和教师需要,防止训研脱节、训 撤并的农村学校,以县为单位,在不突破县属学校总编 制的情况下,允许按照实有班额核定编制,设定了一定 数量的机动编制,用于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病假、产假、 进修等需要。清退了227名代课教师,确保了专任教师 教脱节。注重.i ̄i-.Jil的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教师培训的 10 — 青海教育 00。年第’ 期 Ql GHAl£ eATlO n拿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专题 人数达到规定的比例。 2.建立并实施校长聘用制度,进一步加强校长队 论园 2000年以来,有2600余名教师通过函授、自考、脱 产或半脱产等学习方式,接受了学历提高教育;全市 伍建设工作。 随着教职工聘用制的实行,我市及时改革了中小 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积极实施竞争上岗,公开选拔校 长,改变单一的委任制,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取消了 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改变了以往用管理党政干部 办法管理中小学校长的模式。自2007年以来,仅市教育 局直属学校的校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聘l0名,因工 作实绩不明显被降职使用的3名。平均每年有20名校级 1791 1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83名、大学本科学历 7849名,小学教师大专率为75.1%,初中教师学历达标 率为98.2%,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8.8%。教师素质 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 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宏观调控,政策引导,鼓励教师在校际间交流, 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和相对薄弱学校支教。 为切实加强相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 干部轮岗交流,激发了校长的竞争意识和争先意识。同 时,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了校长的岗位责任,落 实了校长的人事聘任权、财务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工 作管理权 3.推行教师资格准入制,严l『巴教师入口关。 近年来,随着西宁市扩市提位战略的实施,西宁市 城区的就学人数逐年增加,为了缓解部分中小学教师 紧缺的问题,保证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发挥西宁 教育在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示范性作用,实 现西宁教育的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从1999年起,我市 补充教师执行“凡进必考”的政策,特别是2003'i ̄以来, 伴随着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正常化,面向社会招聘教 设,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县域 内城镇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多年来,根 据联合办学和集团办学的实际,坚持开展了骨干教师 支教活动,同时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支 教人员以倾斜政策。如西宁四中、西宁七中、虎台中 学,发挥名校的品牌效应,采取强弱联合方式,分别与 三所市属中学建立了一帮一的联合办学模式,促进了 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提 升。大通县对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边远地区工作的教 师,按不同地区发放2O元、3O元高寒补贴。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建议建立乡以 师实行了教师资格准人制度,在教师招聘录用、竞争上 岗等工作中,逐步规范了对教师资格的要求,把教师资 格作为学校用人、进人的必要条件,使师资队伍的学历 下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津贴经费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市 乡以下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仅 1 999年至2006年8年间,西宁市区学校招聘教师工作 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 质有了明显提高 4.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 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深化局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转换事业单 中,前来应聘的农村学校教师占报名人数的23%,此 外,还有部分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向了外省市。主要原 因是农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低,农村学校缺 少吸引教育人才的优惠政策。 外省市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相继出台了支持农 位用人机制,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要求和基础 教育发展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 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08 村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值得我们借鉴。如上海市2007 年安排了3亿元专项资金,加大对远郊农村地区学校的 资金扶持力度,还制定了农村学校教师上浮一级工资 的优惠政策。湖北省丹江口市从2006年起,给农村中IJ、 年,我局下发了《西宁市教育局关于在局属事业单位开 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实现了科学设岗、全员聘用, 进一步推动了中IJ、学人事制度改革。 5.以推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为突破口,搞活内部 分配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起了与聘用制相适应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 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配套的工作量标准,采取学期考 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个人述职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学 生问卷调查与家长评议相结合等办法,及时、科学、准 学教师每人每月增加80元标准的津贴并纳入财政预 算,今后每年还将拿出304万元支付农村中小学教师津 补贴。这些优惠政策,为农村学校留住教师、吸引优秀 教育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学校编制需 求矛盾突出。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 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 5.2人、2 1人,城市 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 键在教师。建议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 准,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学校附加编 确地评价教职工的工作。在全市积极推行了内部分配 制度改革,制定了由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 的结构工资制,严格执行一岗一薪制度,加大了岗位津 制比例。 (三)编制管理、审批滞后于事业的发展。自2004 年核编后,至今没有进行编带lJ的核定。每年自然减员产 贴中“活”的部分的比重,对工资中30%津贴按月考核、 学期考核、学年考核后重新分配,把教职工的个人工作 实绩与收入报酬捆到一起,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 优酬的分配原则。 生的空编,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也不能自主使用, 而是要经过层层审批,费时费事,耽误了招聘教师的黄 金季节,影响了教师的补充,对教育教学带来直接的负 面影响。 1 1 青海教育 009年第’ 期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