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6套)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6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风热感冒的首选方是:( )

A.新加香薷饮加减 B.荆防败毒散加减 C.桑菊饮加减 D.银翘散加减 2.和解法不包括:( )

A.调理脾胃 B.和解少阳 C.调和肝脾 D.调理胃肠

3.患者咳嗽日久,反复发作,痰多粘腻,色白,晨起痰多,胸闷脘痞,纳少,体倦,便溏,苔白腻,脉濡滑。其首选方是:( )

A.香砂六君子汤 B.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C.清金化痰丸 D.补中益气汤 4.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 A.暴饮暴食 B.情志失调 C.气候因素 D.劳倦过度 5.宜用藿香正气散治疗的泄泻证是:( )

A.湿热泄泻证 B.寒湿泄泻证 C.脾胃虚寒证 D.伤食泄泻证

6.钟某,男,40岁,头晕且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胸胁胀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数,其首选方是:( )

A.龙胆泻肝汤 B.天麻钩藤饮 C.镇肝熄风汤 D.半夏白术天麻汤 7.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

A.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B.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C.痰湿中阻,浊气上逆 D.脾胃阳虚,虚气上逆

8.咳嗽风热犯肺证的治法是:( )

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B.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C. 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D.滋阴清肺,化痰止咳。

9.身目俱黄,黄色欠鲜明,身热不扬或无热,头身困重,胃脘痞闷,呕恶纳呆,厌食油腻,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而黄,口粘,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濡数。治疗首选方是:( )

A.茵陈蒿汤 B.大柴胡汤 C.茵陈四苓汤 D.茵陈术附汤

10.患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不易复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弱。治疗用何方最佳:( )

A.实脾饮 B.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C.胃苓汤合五皮饮 D.参苓白术散 11.劳则遗精,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最佳的代表方是:( )

A.程氏萆薢分清饮 B.妙香散 C.金锁固精丸 D.水陆二仙丹

12.证见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有咳血,量多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颧红,骨蒸,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急噪易怒,胸协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而干,舌苔薄黄或剥,脉细数。治疗最佳选方是:( )

A.月华丸 B.百合固金汤 C.保真汤 D.沙参麦冬汤

13.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湿有力。首选方是:( )

A.消渴方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玉女煎

14.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

黄,脉浮数。辩证为:( )

A.风寒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寒湿头痛

15.苏某,女,62岁,近来反复出现胸闷重而心痛轻微,阴雨天易发并加重,形体肥胖,痰多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其主方是:( )

A.当归四逆汤加减 B.血府逐瘀汤加减 C.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 D.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味

16.下列何病因是导致痢疾发生的首要因素?( )

A.暑湿之邪 B.湿热之邪 C.寒湿之邪 D.时邪疫毒和饮食内伤 17.肺痈的治疗下列那一项不妥?( )

A.苦寒之品 B.早投补敛 C.泻肺之品 D.解表之剂

18.曾某,男,58岁,有高血压病史15年。此次发病骤急,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半身不遂,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数,属中风病何证?( ) A.阳闭 B.阴闭 C.脱证 D.内闭外脱 19.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法为:( ) A.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B.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C.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D.滋阴清火,镇心安神

20.张 某,男,65岁,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每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并加重,形寒,痛甚时冷汗出,手足不温,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脉沉紧,证属:( ) A.心血瘀阻 B.寒凝心脉 C.痰浊痹阴 D.气滞心胸

21.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眩晕何证型的代表方?( ) A.气血亏虚 B.肝肾阴虚 C.痰浊上蒙 D.肝阳上亢

22.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胃的治法,最适合治疗:( )

A.湿热积滞之腹痛 B.肠胃积热之便秘 C.湿热中阻之胃痛 D.湿热泄泻 23.龙胆泻肝汤治疗失眠何证?( )

A.痰热内扰 B.肝郁化火 C.心火积盛 D.阴虚火旺

24.胃痛的病位主要在胃,与下列何脏腑关系最为密切?( ) A.肝脾 B.肝胆 C.肝肾 D.肝肺

25.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证属于:( )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伤食泄

泻 D.肝郁泄泻 26.淋证的病因以下列何项为主:( ) A.湿 B.热 C.火 D.湿热

27.郁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 )

A.内伤饮食 B.劳倦过度 C.情志失调 D.房劳过度

28.吐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脘腹胀满痞闷,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数。治疗首选代表方是:( ) A.龙胆泻肝汤 B.归脾汤 C.地榆散 D.泻心汤合十灰散 29.阳虚发热的治法是:( )

A.益气养血 B.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C.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D.滋阴清热

30.补中益气汤最适宜治疗下列何证发热?( )

A.气虚发热 B.血虚发热 C.阴虚发热 D.阳虚发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2~5个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将他们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

1.中风病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内伤积损 B.劳欲过渡 C.饮食不节 D.情志所伤 E.气候骤变 2.补阳还五汤由下列那些药物组成?

A.黄芪 B.当归、川芎 C.桃仁、红花 C.地龙、赤芍 E.菖蒲、郁金 3.患者诉不寐多梦,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肝火扰心证 B.治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C.方选龙胆泻肝汤 D.方选天王补心丹 E.可选加黄芩、山栀 4.以下属于痫病的证候特征的是:

A.突然意识丧失,不省人事 B.两目上视 C.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 D.移时苏醒,一如常人 E.肢体功能障碍

5.病人患狂病日久不愈,面色暗滞而秽,躁扰不宁,妄见妄闻,妄思离奇,头痛心悸而烦,舌质紫暗有瘀斑,少苔,脉弦细或涩。以下处理不正确的是?

A.证属痰热结瘀 B.治以疏瘀通窍 C.方选癫狂梦醒汤 D.治以豁痰化瘀 E.方选定狂逐瘀汤

6.饮食停滞型胃痛的代表方哪些是不正确的:

A.保和丸 B.良附丸 C.柴胡疏肝汤 D.清中汤 E.黄芪建中汤 7.头痛治法的基本原则:

A.调神利窍 B.祛风胜湿 C.疏风清热 D.缓急止痛 E.平肝潜阳 8.呃逆的临床特点是: A.胃脘部痞塞满 B.气逆上冲 C.喉间呃逆连声,不能自止 D.呃声或高或低 E.呕吐痰涎 9.便秘虚秘的证型有: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肝肾阴虚 10.胃热滞脾型肥胖的代表方是:

A.小承气汤 B.保和丸 C.藿香正气丸 D. 香砂六君子汤 E.葛根芩连汤

11.癃闭的病因病机有:

A.湿热蕴结 B.肺热气壅 C.脾气不升 D.肾阳衰惫 E.肝肾亏损 12.痿病的主要证候特征有:

A.四肢关节疼痛 B.手足软弱无力 C.筋脉迟缓不收 D.肌肉萎缩 E.六脉弦滑

13.湿热腰痛的证候特征有:

A.腰痛剧烈,痛处多热而喜冷拒按

B.腰痛多冷,重着不适,甚则转侧不利 C.每遇暑热及腰部着热而加剧

D.每遇阴雨寒冷季节或腰部感受寒湿后加剧 E.脉象沉细无力

14.噎膈一般分为哪些证型论治?

A.痰气交阻证 B.淤血内结证 C.津亏液结证 D.气虚阳微证包 E.心脾两虚证

15.阳黄的辨证要点是:

A.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 B.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

C.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D.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E.脉象沉细而迟

16.属于郁病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情绪不宁 B.易怒易哭 C.咽中如有异物梗塞 D.胸膺闷痛 E.精神抑郁

17.出现以下证候提示血证病情危重: A.头昏目眩,面色无华 B.心悸,大汗淋漓 C.少尿,甚至无尿 D.肢体湿冷 E.脉芤或细数 18.肺胀发病特点是:

A.常因外感诱发 B.以喘,咳,痰,胀为临床特征 C.病程缠绵 D.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 E.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19.水凌心肺型喘证可见: A.喘咳气逆 B.喘咳气涌,痰粘色黄 C.咯痰稀白 D.心悸,浮肿 E.小便少,怯寒肢冷

20.有关哮病与喘证的鉴别要点的正确描述是:

A.喘必兼哮 B.哮未必兼喘 C.哮必兼喘 D.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 E.哮多实,喘多虚

三、填空题,每题(空)1分,共15分 1. 哮证的治疗原则是 。

2. 《金匮要略》归纳胸痹的病机为 。 3. 中风临床需注意辨察病人之“神”,尤其是 和 的变化。

4. 胃痛的脏腑关键在胃, 起重要作用, 也与之相关。 5. 水肿是 三脏相干之病,但其本在 ,其标在 ,其制在 。

6. 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尤以 为关键。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内伤发热 2.痴呆 3.腹痛 4.厥证 5.癃闭

五、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治外感如将”之意是指外感病证祛邪之法因外邪性质和证候特征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且祛邪务净。( ) 2.血府逐淤汤出自《金匮要略》。( )

3.疟邪传染流行,病及一方,同期内发病甚多者,是谓疫疟。( ) 4.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 5.肺癌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 )

6.便秘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属实,冷秘、阴阳气血不足的属虚。( ) 7.鼓胀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和全身。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 )

8.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并见呕吐者,小便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称之格。( )

9.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 10.痹病治疗时以缓急止痛为其大法。( )

六、病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胡某,女,50岁,工人。2001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

病史:3月前因高热一周,热退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到某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呕吐稍缓解,但未能根治。时作干呕,2天前因睡眠不佳而又出现呕吐而来院就诊。现症见: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一剂,水煎服。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2.徐某,女,27岁,1998年5月6日入院。

主诉:咽中不适,如物梗塞,胸闷,胸胁胀痛已4月余。

病史:4个月前因失恋与男友分手后,经常失眠,多愁善虑,精神抑郁,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情不舒则更明显。曾到市某医院喉科检查未发现异常,而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现在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咽中不适。如有物梗塞,胸闷,胁肋胀痛,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3.国某,男,42岁,工人。2001年3月3日初诊。 主诉:目黄、身黄、尿黄2天。

病史:平素偏嗜饮酒,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目黄,身黄,尿黄。但未引起重视,今见尿黄、身黄加深而来就诊。刻下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憹,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恶心呕吐,纳呆,口苦,胁部胀痛拒按,小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

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6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B 6.A 7.A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C 15.C 16.D 17.B 18.A 19.C 20.B 21.C 22.C 23.B 24.A

25.B 26.D 27.C 28.D 29.B 3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D 5.ACD 6.BCDE 7.AD 8.BCD 9.ABCD 10.AB 11.ABCD 12.BCD 13.AC 14.ABCD 15.AC 16.ABCE 17.ABCDE 18.ABCD 19.ACDE 20.CD 三、填空题

1.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2. 阳微阴

3.神志 瞳神 4.肝脾 胆肾

5.肺脾肾 肾 肺 脾 6.肺胃肾 肾

四、名词解释

1.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的以 发热为主的病证。

2.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3.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4.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 5.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期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称为闭。

五、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 六、病例分析题

1.诊断:呕吐(胃阴不足)

分析:根据患者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呕吐。由于出现时作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胃阴不足证。因患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不得润降,故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胃失濡养,故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胃阴不足之象。 治法:滋养胃阴,止吐降逆。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沙参20g 人参10g(另炖) 大枣12g 麦冬15g 粳米15g 制半夏10g 玉竹15g 竹茹10g 甘草6g 日一剂,水煎服。 2.诊断:郁病(痰气郁结)

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胸闷不适,胁肋胀痛等症,反复发作4月;并有因失恋而失眠、思虑、郁愤等情志内伤史;曾在某医院检查排除咽喉炎症病史。符合郁病的诊断。由于失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郁侮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气滞

痰郁交阻于胸膈咽部,则出现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胸闷,胁肋胀痛;肝郁失于疏泄,则精神抑郁;肝郁化热,则烦躁易怒;热扰心神,则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为肝郁化热夹痰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痰解郁。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10g 陈皮6g 茯苓15g 枳实10g 竹茹10g 川连6g 浙贝母10g 栝蒌12g 枳壳10g 郁金10g 枣仁10g 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3.诊断:黄疸(阳黄——热重于湿)

分析:根据患者目黄、身黄、尿黄3天的临床特征,故诊断为黄疸。因患者平素嗜酒,现症见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憹,腹部胀满,大便秘结,恶心呕吐,纳呆,口苦,胁部胀痛拒按,小便短少而黄,舌苔黄腻,脉弦数等证候,此乃属阳黄的热重于湿证。因平素嗜酒,损脾胃运化,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发为黄疸。湿热熏蒸,胆汁排泄失常,泛滥肌肤则目黄、身黄。下渗膀胱则小便短少而黄。热为阳邪,“阳主明”,故黄色鲜明。热盛津伤则便秘。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纳呆。湿热阻于肝胆,疏泄不利,气滞血瘀,则胁部胀满拒按。舌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困遏脾胃,壅阻肝胆之征象。 治法:清热利湿,通腑化瘀。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 山栀15g 大黄10g(后下) 日一剂,水煎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