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课教学应注意问题论文
【摘 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近文本,感知文本情感,升华文本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朗读课要”注重范读,做好引领;朗读课要“注重感悟,升华体验”; 三、朗读课要注重积累,学习语言;朗读课要“注重评价,促进发展。”
【关键词】范读引领,感悟体验,积累语言,把握作品基调 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深知朗读课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课程。朗读课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说,朗读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朗读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识字、解词、理解句子,特别是写作、交际的基础,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课要做到”重视范读,做好引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无非看他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大小。阅读能力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平时朗读训练中,正所谓“文章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因此,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是教师在语文朗读课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教师永远都起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二、朗读课要“注重感悟,珍视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语文实
践的机会,正所谓“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给他们读的机会,在读中与文本对话,在读中交流体验,自主感悟,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课标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不应该刻意追求语言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这样学生有了思考,有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也就愿意进行交流,表达,从而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能力,有时不是靠教师做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就能达到的,“悟”字也很重要,我们要善于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体验文章情感
三、朗读课要注重积累,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语文素养 决不是一朝一夕,或几节语文课就能提高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慢慢地积累沉淀的过程。所以,在朗读课上,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学习语言。
在朗读课上让孩子们反复朗诵,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二是朗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中,词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透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什么样的朗读形式有助于学生积累和学习语言呢? 四、朗读课要“注重评价,促进发展”
班级里学生的朗读水平总是不尽相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学识水平,生活环境经验积累以及先天条件的不同,所以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体验也往往不同。学生朗读得怎么样,总需要教师做出及时的评价。对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教师及时的表扬,肯定让他们更自信。对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要适时的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贬低,指责他们。
那么怎么样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朗读在创造呢?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
(一)要把握作品的基调
首先要熟悉作品。从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透彻的理解所要朗读的内容,才能由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调与节奏,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 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二, 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关键。 第三,根据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熟悉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二)设计朗读方案
就是深刻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如何通过语音的具体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第一,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听
众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朗读的基调。
第二, 对整个作品的朗读方案应有总体考虑。例如:作品中写景的地方怎么读?作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怎么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顿等。
总之,朗读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朗读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就是放声朗读,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的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的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它是对一个人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如果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懂得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网《中国播音》.
[2]梁国智《广播电视播音技巧与艺术实用全书》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2004年.
[3]牛运清《朗读诗与诗朗诵》.
[4]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65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