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中国课堂感悟
我与人文中国
概要:
人文中国,一门从山水诗词说到审美,再谈及中国饮食文化的包含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课程。在这节课上,每一节课都能拥有不同的思路,看到不同的世界,在不同的色彩中发挥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视野、收获各色的知识。
一、初遇人文中国
虽然这么说别的老师可能会有一些小伤心,但是最初让我决定选择人文中国这门课,是因为选课手册上的任课老师为王晓骊老师。学长在选课之前给过我建议,他当时的原话是:“如果想要真正学到点什么,就选王晓骊老师的课。”于是我就讲王晓骊老师的两门课都选在了我的课表里。然而,真正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这节课给我带来的是满满的惊喜。
二、走进人文中国
说来惭愧,第一次翻开人文中国的教材,是在第一节课上。打开书本,我才发现这节课是以讲座形式进行授课,每节课的老师、主题都是不一样的。这对于我来说是第一个彩蛋,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一位新的老师的色彩,了解到一个新的领域,这对于喜爱新奇事物的我来说十分愉悦。
第二个彩蛋,便是第四讲的杜素娟老师的存在。从训练营开始,只要有学长学姐来给我们授课,我们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推荐的老师或者课程。而令人意外的是,每
一位学长学姐都会在推荐的一系列课程中带上杜素娟老师的名字。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好奇,杜素娟老师的课,到底是什么模样。当时的我在翻看选课手册时,还因没有发现杜素娟老师的名字而有一些小失落,殊不知在之后的人文中国中会遇见这位明星老师。
事实上,我选这门课最担心的就是碰上一些非常“文绉绉”的东西,作为一个高考大三门中语文是最差的人,我其实是十分害怕人文中国会上一些十分“文学性”、令我头昏脑胀的东西。而现实却与之大相径庭,也许是这节课与我有缘,它的每一次课程都令我十分感兴趣,有些是想要了解具体内容,有些是不解想要与老师争论一二,这每一点都令我十分期待每周四的课。
三、我心中的人文中国
人文中国在我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首先,感谢人文中国在课程的安排上涉及了如此多的领域,能够让我在一门课上获得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节、唐诗金曲排行榜、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三门课程用温和、轻松的学习方式带领我走近古代文学,与千年前的中国文学面对面交流;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和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两课,带我领略近代文学与众不同的魅力与风采。当然,仅仅是古今的文学当然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了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的文化蕴含功能和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的课程,将古代与近代文学进行串联,将整一个人文中国进行串联。另外,审美、饮食、交际、与国家形象等热门话题这节课也不会错过,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文中国真的做到了面面俱到。
这么多令我感兴趣的课程,一个个详细说来怕是口干舌燥也不能尽其全部魅力,我便选择了其中的两节课细细道来,在这份总结中,我也将选取一二进行论述。
四、我的思考(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
在前五讲中,我选择了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这一课,会选择这一课当然有我的私人情感在里面。鲁迅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文学家,在那样一个昏昏沉沉的年代,他弃医从文毅然决然地发出了声音,去唤醒还在昏沉中的中国人。《阿Q正传》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本书将时间线定在了辛亥革命前后,文字主要聚焦在农村地区,描写了一个未庄的流浪雇农阿Q的生活。阿Q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社会地位极低,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欺软怕硬的人们也在生活中欺压着阿Q,但是阿Q却能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最终,阿Q因被认为是赵家被抢的主谋而被枪毙,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
在阿Q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最普遍的社会风气——欺软怕硬。当阿Q宣称自己是赵家人之后,人们对其产生了忌惮。好景不长,这种忌惮在赵太爷将阿Q打了一顿之后便烟消云散,开始了对阿Q长期的欺压——他们取笑阿Q头上的藓,他们殴打阿Q。而当阿Q看似表面风光地回到未庄时,人们又因他是从城里回来“飞黄腾达”而产生了“尊敬”。最后的最后,阿Q的被枪毙,他的形象似乎又变回了一个无赖的小混混。这一系列态度的变化是十分可笑的,他们会因一点点的风吹草动而受到影响,因毫无根据的言论而改变其观念。他们似乎是没有本人的价值判断的,随着大流而做出愚蠢的判断。这正是封建制度给中华名族带来的弊端,在封建时期,人们唯皇命为是,盲目跟随,偶尔能有那么一两个有自己清醒的判断的被称为了民族英雄,而剩下的只能唯唯诺诺过着自己平凡无奇的一生,即使不好也无力反抗。所以,随大流乃最常见的人们的价值判断方式,这样的悲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
当文学照进现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尽管是几十年前的社会情况,在如今的我们身上是不是还能看到当时的影子,鲁迅先生的话语是否也刺进了我们的心中。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也应当思考,如今的我们,是否也是一个悲哀的小人物。
五、总结
总言之,人文中国这门课带给我了许多的惊喜,在这节课上我也收获了许多。如果再来一次,我依旧会十分坚定地选择人文中国这门课,它非常稳固地为我的通识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