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A卷(模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第一至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 . 阅读一、二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 .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 . 第四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 .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 . 认真阅读第六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深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令人惊叹的细胞
①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第一个细胞一分为二,二又分为四,以此类推,仅仅到第47次加倍以后,你就有了1亿亿(10000000000000000)个细胞,并作好了最终形成一个人的准备。从卵子受精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你离开人世,为了维护你,这些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可谓是恪尽职守。
②对于你的细胞来说,你无任何秘密可言,它们对于你的了解,远远超过你对自己的了解。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带有一整套基因密码——你身体的指令手册,所以它不仅知道怎样做自己的工作,而且对于你体内的其他任何一项工作,它都了如指掌。在你的一生中,你永远没有必要提醒任何一个细胞,要它随时注意其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的情况,或是找到存放不期然间出现的多余叶酸的地方。它将会为你做这样的一些事,以及几百万件别的事。
③每个细胞都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即便是最简单的细胞,其构造的精巧程度也是人类的智慧永远也无法企及的。举个例子,即便是制造一个基本的酵母细胞,你所需要的零部件就和一架波音777喷气式飞机的一样多,而且还必须在直径仅有5微米的球体内将它们组装起来,然后你还得以某种方式驱使那个球体进行繁殖。
④……
第 1 页 共 5 页
⑤你的细胞是一个有着1亿亿个公民的国度,每一个公民都以某种特有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为你的整体利益服务。它们为了你什么都干,它们让你感觉快乐,产生思想。它们使得你能够站立、伸懒腰和蹦蹦跳跳。当你吃东西的时候,它们摄取养分,供给能量,排除废物——干所有你在高中生物学中所了解到的事情,它们还在第一时间使你有一种饥饿感,并使你在就餐后产生舒适的感觉,以后就不会再忘记吃东西。它们使你的头发生长,耳朵产生耳垢,大脑保持清醒。它们管理你身上的每个角落;当你受到威胁时,它们会挺身而出保护你。它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你献身——每天有多达数10亿个细胞在这么做:可是终其一生你从未向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表达过谢意。因此,现在就让我们肃立片刻,向它们表示我们的敬佩与赞赏之意。
⑥大多数细胞的存活时间很少超过1个月左右,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例外,肝脏细胞可以存活几年,虽然它们的内部成分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从你出生起,你拥有大约1000亿个细胞,这也就是你所能拥有的细胞数的最高值。据估计,你每小时大约丢失500个细胞。因此,要是你认真想一想的话,你真的是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令人欣慰的是,你脑细胞的组成部分总是在不断更新,因此,与肝脏细胞相类似,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事实上,据认为,我们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除了迷途分子以外——都与9年前不同。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但从细胞的层面上讲,我们都是年轻人。
(节选自《万物简史》[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 6 . 概括选文第②③⑥段细胞的“令人惊叹”之处。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 7 . 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8 . 第⑥段中两个画线句子“大脑细胞和你的寿命一样长”与“你的大脑细胞实际上只存活1个月左右”是否矛盾?为什么?
9 . 选文作者感叹“一刻光阴也不该浪费”,我国古代诗词中也有许多表现惜时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1—12题。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
第 2 页 共 5 页
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10 . 选段第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哪些特点? 11 . 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
二、句子默写
12 . 默写填空。
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⑤“思乡”是诗词中极为鲜明的主题之一,请你从积累的诗词中列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③。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④梦中初遇洛神⑤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⑥,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
第 3 页 共 5 页
帖子,至十九日,石簧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娥:美女。③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④东阿王:曹植。⑤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⑥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是金陵人,客此(______) (2)余挐一小舟(______) (3)武林门而西(______) (4)即棹小舟入湖(______) 1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必有我师焉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杂然而前陈者 C.则已心飞湖上也 则有去国怀乡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聚室而谋曰
15 . 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16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7 . (甲)文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乙)文中“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四、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第 4 页 共 5 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9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五、作文
20 .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仔细观察,有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