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ss中破坏模型FAILTAB1详细介绍
在Radioss的破坏模型中,/FAIL/TAB1是一个用于描述延性破坏并且功能强大的破坏模型。相对于Radioss中的另两种破坏模型FAIL/JOHNSON 和 /FAIL/BIQUAD的参数输入方式,/FAIL/TAB1能支持完整曲线的输入,全面地描述破坏信息,并且它还可以考虑材料破坏受不同应变率,网格单元大小,甚至不同温度的影响。
塑性破坏应变和应力三轴度(stress triaxiality)的破坏曲线通过/FAIL/TAB1 输入
弹塑性材料破坏模型/FAIL/JOHNSON、/FAIL/BIQUAD和/FAIL/TAB1均需要定义材料塑性破坏应变εf 和应力三轴度σ*的关系。通过/FAIL/TAB1能将εf -σ* 破坏曲线完整地输入,这样就能将某些材料的εf -σ*曲线局部最大值轻松地体现出来,且能保证精度。 破坏曲线是使用/FAIL/TBA1模型中的table1_ID定义。
实例:使用/TABLE 一维(即dimension=1)设置εf -σ * 破坏曲线
支持应变率
有时材料的破坏曲线与应变率有关,/FAIL/TAB1可以针对应变率的影响在 /TABLE 中进行定义。 下图是一个设置/TABLE考虑应变率的实例。
实例:使用/TABLE 二维(即dimension=2)设置不同应变率下的破坏曲线
实例中,同时输入三条不同的破坏曲线,可以在后方填写相对应的应变率数值。
考虑罗德角的材料破坏面
使用/FAIL/TAB1用于模拟3D(实体单元)的破坏曲线时可以设置和罗德角的关系,在/FAIL/TAB1中table1_ID卡片加入关于罗德角的曲线关系。如此,关于三轴应力和罗德角构成的完备的材料破坏面就可以描述出来。*关于罗德角(Lode Angle)的介绍,请参考上一篇公众号文章《Radioss破坏模型/FAIL/JOHNSON和/FAIL/TAB1》。
罗德角θ以及罗德角参数ξ 有以下特点:
罗德角参数ξ 罗德角θ 应力状态
轴对称拉伸 1 0
平面应变 0 30
轴对称压缩 -1 60
下图是通过三轴应力和罗德角参数描述的材料破坏的曲面,以及描述该曲面的一些实验数据点。
不同的实验所对应的应力状态和罗德
实例:使用/TABLE 三维(即dimension=3)来描述关于三轴应力,罗德角参数以及应变率的材料破坏曲面
通过上方的定义,考虑了应变率和罗德角对破坏曲线间的影响,会形成下图的失效面
/FAIL/TAB1定义破坏受网格单元大小、温度的影响
/FAIL/TAB1 考虑关于单元网格以及温度所引起的材料破坏的变化。它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所以破坏曲线计算如下
公式中 Xscale1是一个总缩放因子,factorel 是基于网格大小的缩放因子,而 factorT 是基于材料温度影响的缩放因子。
下面详细介绍 factorT 和 factorel 两种因子:
单元网格大小的影响factorel
在仿真计算中单元网格的大小会影响到材料的破坏形态,通常细密网格的模型中材料破坏的要晚于粗大网格的模型。由于不同模型中使用的网格大小不同,所以根据单元大小来相应缩放材料破坏应力就方便多了。
在Radioss中这个单元网格的缩放因子如下考虑:
式子中𝑓𝑒𝑙(通过
𝑆𝑖𝑧𝑒𝑒𝑙
𝑆𝑖𝑧𝑒𝑒𝑙𝐸𝑙_𝑟𝑒𝑓
)是关于单元大小的比例系数的曲线(破坏应变-相对单一大小的曲线),用户可以在
𝑓𝑐𝑡_ 𝐼𝐷𝑒𝑙中输入该曲线中输入该曲线。𝐹𝑠𝑐𝑎𝑙𝑒𝑒𝑙 是这个曲线的调节比例。那么对于单元大小的对应参考关系需
𝐸𝑙_𝑟𝑒𝑓
来设定,𝐸𝑙_𝑟𝑒𝑓是参考单元大小。例如用户对标模型中的单元所使用的尺寸。应用到其它模
型中,可以通用𝑆𝑖𝑧𝑒𝑒𝑙设定单元大小。
实例,对标实验中的单元大小为2mm,那么El_ref =2,然后同样的模型,使用不同的单元大小,得到相同受力状态下破坏的应变,那么就可以得出下面的曲线。
温度的影响
相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破坏应变会不同,这个温度的影响在/FAIL/TAB1中时作为缩放因子考虑的。
𝐹𝑎𝑐𝑡𝑜𝑟𝑇=𝐹𝑠𝑐𝑎𝑙𝑒𝑇∗𝑓𝑇(𝑇𝑠𝑡𝑎𝑟)
这里𝑓𝑇(𝑇𝑠𝑡𝑎𝑟) 是考虑温度影响的缩放比例曲线,用户可以通过fct_IDT中输入。𝐹𝑎𝑐𝑡𝑜𝑟𝑇是这个曲线的比例调节系数。
这个曲线的横坐标是相对温度T*=𝑇
𝑇−𝑇𝑖𝑛𝑖
𝑚𝑒𝑙𝑡−𝑇𝑖𝑛𝑖
,式子中的𝑇𝑖𝑛𝑖和𝑇𝑚𝑒𝑙𝑡 既可以定义在包含考虑温度的材料
卡片(如LAW2),也可以用/HEAT/MAT定义。这条曲线一般是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实验数据得到的。
单元破坏的处理
在/FAIL/TAB1中也可以使用累加破坏模型。破坏(damage)参数可以使用ANIM/SHELL/DAMA 或/ANIM/BRICK/DAMA在后处理中显示。 /FAIL/TAB1 中的累加破坏参数如下定义:
∆𝜀𝑝 是积分点上的塑性应变, 𝜀𝑓是材料处于当前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应变,用户可以在破坏应变曲线中读取Dp 和 n 破坏模型的系数。破坏效应就是所有积分点上的累加破坏参数之和与 Dcrit 间的比较,用户输入Dcrit 的数值在0~1之间。
Dcrit 取值越小,材料越早破坏,如下图:
破坏参数n将影响破坏的进程,n=1时是曲线属于线性变化,而当n>1时破坏进程属于快速曲线变化,n<1时破坏进程属于缓慢的曲线变化。
材料的不稳定性(分散性失稳Diffuse Necking)
在物理拉伸试验中,当材料到达颈缩点后,材料进入软化阶段。软化阶段中,材料会进入分散性失稳状态(下图左)。对于金属薄板,当拉伸效应继续作用时,材料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出现局部颈缩的现象(下图右),这个现象也称为局部颈缩(localized necking)。通常分散性失稳出现在应力三轴度在0<𝜎∗≤3 之间,而局部颈缩出3<𝜎∗≤3 范围。
2
1
2
在/FAIL/TAB1中可以使用 Table2_ID, Inst_start 以及 Fad_exp来考虑材料失稳。材料由于失稳在过了颈缩点后承载力下降,那么这个现象在/FAIL/TAB1中如下描述:
失稳参数𝐷𝑖𝑛𝑠𝑡𝑎𝑏𝑖𝑙𝑖𝑡𝑦=∑
∆𝜀𝑝𝜀𝑓
, 𝜀𝑓属于当前专题晓得失稳失效应变,用户可以通过Table2_ID中输入
(下图蓝色曲线)或者使用Inst_starter定义。
例如单轴拉伸(𝜎∗=3 )实验中:
⚫ 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失稳,那么仅仅使用Table1_ID输入下图中的红色曲线,当材料中的应变
超过红色曲线,材料破坏。
⚫ 如果考虑材料的失稳,那么不仅需要Table1_ID输入下图中的红色破坏曲线,还需要
Table2_ID输入下图中的蓝色失稳曲线,那么此时:
➢ 材料破坏可以发生在应变超过蓝色失稳曲线时,虽然可能还没有超过红色破坏曲线,
由于材料的失稳,材料可能在超过蓝色失稳曲线时就破坏了。
➢ /FAIL/TAB1中的失稳参数Fad_exp用于描述材料失稳破坏的形态,当Fad_exp=1时材
料属于线性软化状态。下图中 Fad_exp从1~10之间变化时,材料表现是从线性延性破坏向脆性破坏的演变。在/FAIL/TAB1中建议使用Fad_exp =5 ~ 10. ➢ 当应变超过红色的破坏曲线时材料肯定就破坏了。
1
⚫ 使用Inst_start 的方式定义材料失稳,那么只能定义定值常数的失稳,如下图:
Radioss中材料编号大于28的材料本构均适合调用/FAIL/TAB1用于描述材料失稳。
Reference
[1] Wierzbicki, Tomasz, \"Addendum to the Research Proposal on \"Fracture of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