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篇一:教育学的试题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描述教育事实B.探讨教育问题
C.分析教育现象D.揭示教育规律
3、()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原则D.教育问题
4、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教学论》
第 1 页 共 20 页
5、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6、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是通过()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
8、下列教育家中()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9、“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第 2 页 共 20 页
10、下列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11、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学等著作,表现出有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时机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
C.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2、教育学被正式列入大学课程始于十八世纪()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A.卢梭C.康德B.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13、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4、制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教育家()。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第 3 页 共 20 页
15、美国的()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乌里B.鲍尔斯C.梅伊曼D.狄尔泰
16、以杜威为代表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17、我国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概论》
C.《教育过程》D.《现代教育原理》
1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作()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
1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
20、下列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第 4 页 共 20 页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22、教育学首次被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是在()中。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3、人类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A.思孟学派的《学记》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4、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的出现。
第 5 页 共 20 页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
26、于1933年出版,以前苏联()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7、下列教育家中,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的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二、简答题
1、请联系实际,评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2、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并谈一下你对它的认识。
三、分析论述题
第 6 页 共 20 页
试述教育学包含了哪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尽心上》D.《劝学篇》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A.自然性B.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第 7 页 共 20 页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
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D.我国教育学者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A.沛西·能B.孟禄C.高尔顿D.达尔文
第 8 页 共 20 页
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A.心理起源说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D.生物起源说
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
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
第 9 页 共 20 页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多质说D.本质规定说
二、简答题
1、试述8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说明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何重要意义。
2、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3、试列举中西方历史上有关教育的代表性定义并谈一下你对这些不同教育定义的看法。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教育的起源并谈一下你对各种不同教育起源说的认识。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 10 页 共 20 页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
第 11 页 共 20 页
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第 12 页 共 20 页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第 13 页 共 20 页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B.自然环境C.政治制度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第 14 页 共 20 页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马克思主义原理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三、分析论述题
运用现代教育功能的原理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孔子的教育思想篇二: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摘抄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摘抄 例1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 15 页 共 20 页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3、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第 16 页 共 20 页
1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8、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摘抄 例2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三、学而时习之!
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八、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第 17 页 共 20 页
九、子曰:“有教无类”。
十、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十一、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十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四、 三思而后行!
十五、 敏于事而慎于言!
十六、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十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十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十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二十、 德不孤,必有邻!
第 18 页 共 20 页
二十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十二、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二十三、 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十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十五、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十六、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十七、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二十八、 不学礼,无以立。
二十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十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十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 19 页 共 20 页
三十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十五、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十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七、三十八、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第 20 页 共 2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