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转变海岛经济增长方式

来源:华佗健康网
领导干部论坛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转变海岛经济增长方式

张家盟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舟山座落于长江口东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是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从舟山市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发展海洋经济不仅可以为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资源,而且可以有效缓解陆域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上花园”;五是进一步发挥海洋渔业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六是进一步发挥舟山的海洋文化和人文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名城。

在发展思路上,我们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提出产业发展重点,即一产要以建设现代渔业基了“3×3”地、推进渔农民”双转”、发展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为重点;二产要以临港重化工、船舶修造业(包括海上平台)、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三产要以港口物流、海运业、海洋旅游业为重点。

在具体举措上,我们按照做大成长性产业、做强传统性产业、做优基础性产业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规模经济。一是大力打造临港工业基地,抓好大基地、大项目、大配套,全力推进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货物加工、临港石化等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二是全力打造港口物流基地,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步伐,金塘大浦口现代化集装箱泊位建设已经启动;进一步完善航运业扶持政策,打造航运强市。三是努力打造海洋休闲旅游基地,我们明确了“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的发展思路,全面推介“海天佛国、渔都港城———中国舟山群岛”整体形象,着力打响舟山群岛旅游品牌。四是着力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坚持“减、堵、转”并举,积极引导渔民弃捕上岸从事海运业、养殖业和其他二、三产业,保留精干海洋捕捞队伍。以远洋项目为主要抓手,不断巩固了舟山作为全国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的地位。

通过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0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到51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166亿元,占

稿

(一)

长期以来,以“渔”为主一直是海岛地区的基本生产格局。但是,海洋渔业资源是一种公有(共有)资源,随着渔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然导致过度捕捞。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试行和作业空间的缩小,以“渔”为主的经济难以为继。自2001年起,市委、市政府就在全国率先开始了渔民转产转业的劳动力大转移。目前已成功转移渔民1万余人次,减少捕捞渔船近2000艘,目标是保留3万人的精干渔业劳动力,打造现代化的渔业基地。

随着陆地资源日益短缺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发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进大出和重要战略物资的储运为拥有深水良港的海岛地区创造了腾飞的条件,海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舟山市提出:一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港;二要进一步发挥港口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和大宗货物物流中心;三要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之一;四是进一步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把舟山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

—26—

领导干部论坛

全市GDP比重达到61%,成为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十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年均

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海洋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提升和优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科技资源整合是关键。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最近我们正式启动了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依托办在舟山的浙江海洋学院和舟山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整合市海洋科技(人才)创业园(孵化器)、市各类科技研究所、企业研究所和市外有关大学、科技研究机构等海洋科技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官产学研结合、开放式建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等原则,力争早日使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投入实质性运作。我们还准备建立全市自主创新投入的风险基金,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海洋开发自主创新项目,获得的收益将滚动用于新项目的研发,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环境优先。近几年来我们以实施“登陆战略”为核心,加快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0亿元,比全市1950-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和还多出175亿元,年均增长达到

14.6%的增长速度,人均GDP达到3325美元,工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2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3.9%,城市综合竞争力有明显提升,列2004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二)

要实现从传统海岛型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化,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结合这几年来我们舟山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具体实践,关键是要始终做到“三个必须”。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认真贯彻浙江省委提出的“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上海各方面的优势,以洋山深水港开发为契机,推进以港口旅游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两市合作开发舟山港口资源,努力把舟山建成浙江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蓝色通道”。我们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注重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途径,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的联络沟通,认真做好招商引资的各项服务工作。近年来,以中远、中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粮、中投、神华等为代表的国内大集团、大公司纷纷到舟山考察、投资,一批重大项目快速推进。2005年全市引进投资项目68个,引进资金达到8.7亿元。近五年来,全市累计合同引进外资2.4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实际使用外资9296万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6倍,引进的国内外项目投资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支持国防建设的前提下,我们积极抓好口岸开放工作,目前舟山港对外开放的陆、海域面积已增加到1044平方公里,开放面积是

31.0%,其中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30亿元,占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1%。舟山大陆连岛一期工程岑港、响礁门、桃夭门三座大桥已经建成,二期工程西喉门、金塘两座大桥正在抓紧建设,到

2008年,舟山将迎来崭新的半岛时代。舟山大陆引

水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后,在这几年抗击特大旱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期工程也在启动建设,海水淡化厂已在几个主要大岛建成使用。我们积极实施中心城市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集约化和“大岛建、小岛迁”战略,对全市40个住人偏远小岛2万余居民进行了迁移,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接近60%,在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全市渔农村全面实施了”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经过两年多努力,渔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难的矛盾得到明显缓解,渔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我们在全省率先组建了由处访劝返、防控干警、社区群防群治三支队伍组成“平安支队”,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舟山”称号,使舟山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地区之一。

(作者:浙江省舟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0年的3倍,形成了主要大岛全面对外开放、8

个港区均有开放区域的全面开放格局。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海洋经济是高技术、综合性经济,没有相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发展海洋经济就无从谈起。舟山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增强海洋开发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几年我们从舟山实际出发,主攻化工与海洋工程、船舶工业、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文化等领域,使海洋高新技术

2006年第15期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