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初设文本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 总 说 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徽县江洛镇邱门村,本次工程主要是对邱门村的广场铺装、道路硬化、活动场地硬化、戏台、广场绿化、和其它配套建、构筑物(健身器材、宣传栏、太阳能路灯、文化背景墙、半篮球场、兵乓球岸、景观置石、景观石小品、木制凉亭及廊架、成品石坐凳、垃圾桶)的设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为1048.0㎡,其中30厚芝麻灰毛面花岗岩广场砖铺设面积242.0㎡;150厚混凝土硬化面积(半篮球场、乒乓球岸、巷道、村委会院落及门口)801.0㎡;戏台设计占地面积72.0㎡;太阳能路灯9盏,场地配套健身器材一套,成品垃圾桶4个。其余工程量详见工程汇总表。
2、设计依据: 2.1、气象资料
省陇南徽县位于东南部,地处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西连成县,,东邻 ,地处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 ,徽县属北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区,大陆度52,千燥度0.89,四季分明.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 。基本气候特征如下:
.
年平均气温 10-12.5℃ 极端最高气温 38.3℃ 极端最低气温 -15℃ 年平均降水量 700-850mm 最大积雪深度 15cm 盛行风向 西北风 最大冻深 15cm 无霜期:198~204天 2.2、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参考该徽县县城周边建筑地质情况)自上而下的地质构成基本状况为:
1、耕土:黄褐色为主,稍密,稍湿,不均匀,见植物根系、黑色有机质等。该层厚度介于0.20~0.80m。
2、粉质粘土:遍布整个场地。黄褐色,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匀,含钙质结核、黑色有机质,泥岩碎屑物,属坡积产物。场地西北侧受山体裂隙水影响,湿度较大。该层厚度介于4.30~16.00m,层面起伏大,层顶埋深介于0.20~0.80m,层顶高程介于1008.02~1019.60m之间。
3、泥质砂岩N:棕红色,强风化状态,均匀,稍湿,密实,坚硬,层状结构、
水平层理。泥质含量较高,泥质胶结,胶结较好,透水性差,有较好的隔水性能。该层表部1.5m左右结构破碎,矿物有风化痕迹,部分矿物风化为灰白色、
灰绿色次生粘土矿物。按岩石坚硬程度划分为极软岩,岩石质量等级为V级。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未揭穿该层,该层最大揭露厚度为3.40m,层埋深介于4.50~16.50m,层顶高程介于1001.81~1011.98之间。
根据场地附近该层出露情况和区域地质资料,3泥质砂岩在此区域厚度超过50m。属第三纪沉积盆地红色陆相岩层,胶结较好,常有泥岩、泥质砂岩夹层呈互层状出现,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0.2g)、第二组、特征周期0.40s。 2.3、设计条件
2.3.1、 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3.2、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 2.3.3、国家相关的技术规程及规 1)、《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11; 3)、《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62/T25-3039-2014; 6)、《绿色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78-2014; 7)、《坡屋面工程设计规》(GB50693-2011) 8)、《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
.
9)、《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4版); 3、徽县邱门村概述
3.1、邱门村基本情况:邱门村位于徽县江洛镇,全村有8个合作社,482户,人口1928人。8个党小组,30名党员,村社干部6人。耕地面积3856亩,人均2.6亩,林地1156.8亩。专业合作社8个,规模养殖24户,劳动力资源964人,年劳务输出780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7200.0元,处于全镇低等水平,属于贫困村。目前全村贫困户80户,193人。现有通村公路8.0公里。自来水农户482户,已经建成沼气池156座,蔬菜大棚32户。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大豆、核桃。
3.2、建设背景: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
.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针对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实际情况,对徽县江洛镇邱门村进行文化广场的设计建设,真正解决了农民群众活动无场地难的问题。使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整体提高,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早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该[2010]1号)及《省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甘税改办[2010]7号)文件精神就提出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县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采取多种措施,繁荣活跃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3.3、制约邱门村发展的障碍:1.群众观念旧、需进一步开阔视野,加大教育培训力度;2.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薄弱;3.信息相对闭塞,对当前金融市场变化情况掌握不准;4.项目带动和帮扶措施相对较少;5、村级没有相对的文化休闲
.
中心。 4、建设场地现状概述及解决方案
4.1、建设场地现状概述:项目建设场地位于徽县江洛镇邱门村,整个建设场地由一条贯穿南北的村级道路分开,村民服务中心前虽有相对大的空地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文化休闲广场,村民服务中心的西侧虽有一片空地,但杂草丛生,荒废、闲置着,与周围的居民区极为不诣调;村级道路没有进行整体性的硬化处理,路面破损不堪;建设场地基础文化及健身设施条件极差,村没有相对较集中的文化宣传墙,这些在信息相对封闭的邱门村来说,大力发展邱门村的文化娱乐事业尤为重要,这对相应县级文化基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4.2、解决方案:
1、整合场地,村民服务中心为一个封闭整体,服务中心院落西侧的便民广场为一个休闲、锻炼、交流、娱乐的整体,并留一条2.5米宽的巷道与新建广场的居民相衔接,形成人景合一的场面。
2、对村级道路进行整体性的硬化处理,对已经破损的路面进行二次硬化。 3、建设场地大面积的铺装(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建设场地),形成一个民有所去的村级文化休闲中心。
4、建设文化舞台及半篮球场、乒乓球岸、健身场,这对促进村级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5、规划整合道路设计,形成人车分流的道路主体。 6、配套设计文化背景墙20.0m。
7、配套设计太阳能路灯、垃圾桶、文化宣传栏。
8、景观置石及景观石小品。 9木凉亭及木廊架。
4.3、公共设施条件: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基本的通电由村基础设施供给。
5、文化广场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5.1.规划设计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镇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功能还有待提高,完善居民点的基础架构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点做起,让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要满足吃饭、睡觉、耕种的物质要求,还要满足休闲、健身、娱乐、文化宣传等精神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有茁壮强健的体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为中国梦做出更多的贡献。
5.1.1. 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
5.1.2. 广泛的群众性: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
.
.
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5.1.3. 多元的自娱性: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
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5.2.指导思想:
5.2.1、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规、规定及技术措施。 5.2.2、本设计遵从徽县城镇总体规划要求,符合民族产业振兴纲要领。 5.2.3、建筑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 5.2.4、加强、注重环境保护。
5.2.5、可持续性原则 :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稳定的优势,规划设计应着眼可持续发展,同时正确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有利结合。
5.2.6、人性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搭建一个舒适、和谐、宽松、安全的生活平台。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文化广场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场所。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乡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百姓之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在县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
包括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都离不开广场。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的文化建设仍是薄弱环节。许多乡镇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阵地,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广场。农村文化设施的滞后,导致人们文化落伍,思想道德水平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以前全县乡镇少有建有文化活动广场,组织的“文化送戏下乡”活动,都是在每个乡镇的路边、街上、学校操场等十分拥挤的场地上演出,无一处文化广场,文化阵地的缺失,使得很多文化活动无常开展。
近几年,徽县城乡推出广场文化活动共享计划,以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搭建开放式文化为载体,将政府重大节庆与小型、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城乡文化共建,繁荣乡镇广场文化活动;拓宽广场文化活动领域,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农民艺术大会演活动,积极推进“农村文化致富”工程,加强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的指导,加强对乡镇
.
文化站建设项目和新农村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在实施农村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把农村文化小广场纳入规划设计围,从而,让农民群众农闲之时有所去处。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1、 建设场地概述 1.1、周边环境及交通条件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地处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建设场地北侧为居民区,西侧为居民区,东侧为乡镇道路、南侧紧邻乡镇道路。 1.2、公共设施条件
1.2.1.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基本的通电由村基础设施供给,给水通过自行水井供给。
1.2.2.场地雨水由场地找坡后排至村镇道路系统。
2、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对本次工程批文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条件: 2.1、 执行的设计规与标准
1)、《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2)、《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
4)、《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GB50165-92)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11; 7)、《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9)、《坡屋面工程设计规》(GB50693-2011); 10)、《木结构设计规》(GB50005-2003(2005版)
1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4版); 2.2、施工、设计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规、规定执行
2)鉴于该项目的特殊性,要求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要合理设计、安全施工,做到安全第一,文明施工。
3)在施工工程中要注意周边的安全防护措施,注意村民与其他闲杂人等不得在施工期间进入施工场地。
4)在施工工程中注意文化文物的保护,一旦发现应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 5)施工工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等下一步处理方案。 6)对现状有疑义的,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联系主管部门,进行协商设计。
3、总平面设计
.
建设场地的整体设计主要分为:村级文化中心广场设计、健身广场设计、硬化道路及场地的设计、文化舞台设计、羽毛球场设计及绿化设计。
3.1.村级文化广场设计:集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规划设计,对村文化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健身广场设计:在文化中心广场南侧(廊架的左侧)设计健身广场,社会的快速发展,健身的容已逐步深入人心,加上老年化社会的形成,人们的日常活动除了正常的劳作外,晨练及健康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部分,这就促使我们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得注重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
3.3. 文化舞台设计:在建设场地北侧,篮球场的右侧设计文化舞台,配套文化背景墙,让民演有所去,文有所承。
3.4.道路绿化设计:整合场地硬化,在建设场地设计一定的绿篱、树池,以美化、相应生态自然为要,主要栽植常绿树种。 4、建设场地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消防设计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地处徽县江洛镇邱门村,便民广场东侧为村委会,西侧为农民区,北侧为居民区,南侧为乡镇道路、村镇道路与省、县级道路衔接,建设场地主要由规划的道路与村镇道路进行衔接。其场地建筑物消防主要依靠消防水池消防。 5、出入口设置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的场地车流、人流出入口由设在南侧的乡镇道路进行衔接。便民广场的人流在东侧设有两个出入口,满足
.
村民们的疏散要求。 6、竖向设计 6.1、设计目标
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及合理改造自然地形,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的要求、道路纵坡要求、污水、雨水排放要求等的基础上,对用地的一些主要控制点标高进行规划,使各项标高互相协调,最终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优美的目标。
6.2、场地地形地貌及场地竖向设计
徽县江洛镇邱门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广场工程建设基地地势起伏较小,场地假设标高1000.00米;场地的道路纵坡控制在0.1%~0.2%,道路横坡控制在0.3%~0.5%。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场地找坡排水,然后直接排入村镇道路的洪水渠。 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7、种植设计:根据各段景点的意境配置相应的植物;适地适树,突出乡土树种;尽量选择一些耐旱的长青植物,注意植物景观和植物空间的组织,如草坡、疏林、密林等。以乔灌地被等多层次植物合理的搭配,形成人工生态植物群,充分发挥绿带的生态效益;
7.1.本次种植设计根据现场实际进行,种植时注意了层次和方向,能较好的体现自然式植物配植风格。
.
7.2. 全面清除地面的建筑垃圾、枯枝等残留物,要求绿化种植土为颗粒相对均匀的较细的有机质土。
7.3. 广场上的乔木应先于铺装前种植,以免出现铺装完成后无法种树的情况,广场乔木种植时应准确定位。
7.4. 绿化施工选苗应按苗木表规格要求。所植苗木应冠形整齐,生长势旺盛,分支点大于2.0米。所移苗木应保证土球大小,苗木整枝应兼顾树姿优美,花灌木则要求选择苗壮、蓬形大、姿态好的苗木,水生植物的种植根据等深要求进行,以确保植物有良好的长势。
7.5. 植物设计要以:色、香、味、形为主,主要以营造自然生态景区氛围为理念,建立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绿化种植运用不同树种穿插种植,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在重点景观位置点缀一些较为醒目的特色树种,成为植物中的亮点。
8、主要景观建筑形式:建设场地羽毛球场与乒乓球岸中间设计一处景观置石,让村民在锻练身体的同时欣赏着美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9、建设场地分项工程指标: 1 用地面积:1048.0㎡ 30厚芝麻灰毛面花岗岩广场砖铺设面积:242.0㎡ 其150厚混凝土硬化面积(半篮球场、乒乓球岸、巷道、村委会院落及门中 口):801.0㎡ .
戏台设计占地面积:72.0㎡(并铺25厚芝麻白毛面花岗岩) 3 场地花池、树池设计长度(单面砖砌长度):72.0m 4 成品垃圾桶4个,以及配套健身器材一套 5 建设场地配套太阳能路灯9盏 6 戏台文化背景墙设计长度20.0m 7 建设场地设长度为6m文化宣传栏一处 8 建设场地绿化面积:188.0㎡ 9 成品木制凉亭长*宽*高(2.4*2.4*3.0)一座 成品木制廊架长*宽*高(10.8*2.4*2.4)一处 10 景观石小品:二处 11 景观置石:一处
第三章 绿化和环境保护措施
1、地理概况:
由于施工场地附近为自然山区,附近靠近农田和居住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免影响周边自然环境。根据陇南市环保局的要求,针对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敏感环境问题、敏感点和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依照国家、地方环境及相关法规和工程环评报告的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要做的环保工作及具体的工作安排,使施工期的环保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减少施
.
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环境保护目标和保护容:
本工程施工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边农民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目的,由此确定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目的和保护容为: 2.1.地下文物: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并保护现场。
2.2.绿化植被:对施工红线外的绿化植被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损,施工红线的植被按要求进行砍伐或移植。
3、施工期间主要环境保护要点及措施: 1)噪声
1.施工噪声包括现场施工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
2.施工过程将动用挖掘机、打夯机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成为对临近敏感点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这些噪声声源有的是固
定源,有的是现场区域的流动源。此外,一些施工作业如搬卸、安装、拆除等
也产生噪声。有些工艺必须连续施工,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也比较突出。 3.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要有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2)振动
施工振动包括重型施工机械运转,重型运输车辆行驶、锤击、夯实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作业产生的振动。施工作业产生振动的影响围通常在30米以。
.
3)大气污染
1.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饰、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2.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
3.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4.工程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
5.水泥等易飞扬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库存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6.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 7.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8.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布置,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要硬化。 4)水污染
1.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2.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回填土堆放场、泥浆水产生处设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根据排水量和所需沉淀时间确定。
.
4.在季节环保措施中要有雨季施工时的有效排水措施。
5.根据施工实际,考虑徽县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避免废水无
组织排放、外溢等污染事故发生的排水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并在需要时实施。 6.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油料库,库房地面墙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
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植被、水体。 5)固体废弃物
1.工程管理部门要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加护墙护板。
2.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按照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余泥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事件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
3.剩余料具、包装及时回收、清退。对可再利用的废弃物尽量回收利用。各类垃圾要及时清扫、清运,不得随意倾倒,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4.保证回填土的质量,不得将有毒有害物质和其它工地废料、垃圾用于回填。 5.施工现场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面落地料及时清用,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应采取防撒落措施。
6.教育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7.严禁乱倒垃圾、乱卸或用于回填。施工现场设垃圾站,各类生活垃圾按规定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清理、清运,一般要求每班清扫,每日清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