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花的学校》教案4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学校》人教部编版

《花的学校》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荒野、落下”等词语,发现有新鲜感的词语就抄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调皮、活泼,感受课文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4.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妙处,会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荒野、落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花孩子的调皮、活泼。 教学难点:

1.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灵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2.感受课文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谁能说一说那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学生自由表达。

2.美丽的学校里有美丽的花朵,可是你知道吗?花儿也有学校,出示题目。学生质疑:花的学校在哪里?是怎样一所学校呢?花孩子们要到哪里去呢?

3.课前准备:(出示泰戈尔图片)泰戈尔,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4.(齐读课题):花的学校。 5.提出质疑:花儿怎么会有学校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3.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4.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它们就像花朵一样在等着我们,让我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吧。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荒、笛、罚、假、裳。

(1)比较认知“荒”“慌”和“扬”“杨”: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或者变换偏旁而成,比较容易识记。

(2)“笛”注意字的结构,书写时不要多笔少划。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认知进行)

5.小组展示自己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集体展示。小蝴蝶找到了这些词语,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找的多吧。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狂风带来了六月的阵雨,花儿一起开放,他们扬起美丽的脸庞,尽情地跳起舞来……让我们一起去花的学校,去看一看花的生活吧!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huāng)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dí)。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注意语速的快慢,读出相应的情景。在朗读时要想象花儿在草地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jià)了。

(读出坚定的语气,我多么相信他们啊!)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sù)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shɑng),冲了出来。

(多么美妙的想象啊!读好大自然的声音,拟声词“簌簌”。读“冲”字的时候,想象孩子们放学冲出来的情景。)

4.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5.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对你来说有新鲜感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五、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回想一下,我们应该怎样拿笔?现在请你坐直,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犭”的写法,注意笔顺和结构。强调“荒、罚、够、臂”的注意要点。(预设:“荒”中间不要多一点;“落”注意结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舞”中间有四个竖,不要少写;“臂”注意三部分的位置安排,注意下部的“月字旁”的变化“丿”要变成“丨”。

4、学生临写生字。 六、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花的学校》”,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回味花香

1.复习字词。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词语,先认读后组词,最后说一说结构。认真观察“荒、笛、罚、裳”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其中前三个是上窄下宽,第四个上下等宽。

复习多音字:“假”。给句子中的“假”选择正确的读音。 出示:假如明天放假,我们就去旅行。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看拼音写词语。 3.小组检查书写情况,汇报检查结果。 二、花语解读

导学:都说花儿最怕雨打风吹,可是就有一些花儿在风雨中盛开出最美的姿态,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最美的花朵,去揭开花的语言。

(一)花在风雨中成长。

1.请找出描写花儿在风雨中成长的描写,给大家读一读。

2.说一说哪个句子让你觉得有新鲜感,你觉得这个句子中让你感触最深的词语是哪个?

预设:拟人的句子,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

例句:湿润的东风走过荒(huāng)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dí)。(体会句子的修辞,体会一下“走过荒野”“吹着口号”这两组词语,说一说它们表达的作用。)

3.练习用“拟人”说句子,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拟人的作用。 预设:拟人修辞可以使事物人格化,描写生动传神。

4.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体会句子含义。)

5.“一群一群”你体会到什么?“一群一群”可以换成“一朵一朵”吗?为什么?

6.请想象一下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并表达出来,小组推荐代表课堂展示。

7.你在课文中找到其他使用“拟人”修辞的句子了吗?你还知道哪些修辞手法呢?能不能说几个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二)花在学校的故事。

请找出关于花的学校的描写,说一说花的学校有什么特点,“我”对花儿的生活进行了哪些想象呢?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为什么会觉得花儿在地下的学校上学? 2.为什么会想象出花儿们做功课的情景? 3.你还能读出什么呢?

4.上学?做功课?做游戏?放假?受惩罚?请分别说一说你的想象依据。你能说一说他们是如何上课、做游戏、受惩罚的吗?

结合图片表达。

例如:早春的时候,我看见一朵小花开了,他静悄悄地开在墙角里。他一定是不好好待在教室里上课,被老师叫出来挨罚的小家伙。

5.仿写句子。

如果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那么风一来会怎样呢?仿写句子。 例如:清风一吹,他们就舞蹈了……

(三)放假了,花孩子们可开心了,他们是怎样表现的呢?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sù)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shɑng),冲了出来。

1.“雷云拍着大手”你知道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吗? 2.你是怎样知道的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3.“狂风簌簌”和“雷云拍着大手”表现的是什么? 预设: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4.“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 预设:花孩子的绚丽多彩。 5.“冲”你体会到了什么?

花孩子不畏环境的艰苦,在暴风雨中盛开的情景。

(四)花去天上找妈妈。

急着冲出校门的花儿要去哪里?说一说你的依据。

预设: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1.读一读句子,想一想句式,分析一下情感。 用反问句表达肯定的猜想。

2.花儿们为什么一放假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呢?学生自由表达。 三、甜言蜜语。

1.放学后,你有没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妈妈讲呢?学生自由表达。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花孩子呢?

预设:课文以儿童的眼光描绘了雨后花儿竞相开放的景象,表现了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

四、花朵采撷 1.推荐阅读《金色花》

2.积累拟人句,并练习仿写修辞句子。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花的学校》”,一起来闯关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学校

2花的学校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的灵性和童真童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的灵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用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花孩子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孩子的 之情。

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课文写了关于花孩子的哪几件事?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体会其好处。

4.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一句中感悟到了什么? 5.“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这句话说明了 。 6.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7.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呢?为什么?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是为了 。 8.搜集泰戈尔的相关资料(故事、作品)。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提出疑问。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学生通过对优美而富有童趣的诗歌的学习,以及作者所使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不难体会到花孩子们的美丽、活泼、调皮,难点在于朗读。如何读出喜爱之情。方法:教师范读、播放朗读。

预设2对于课文围绕花孩子所写的事情,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答案。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东风湿润的特点。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跳舞、狂欢”这两个词语表现出了花孩子们的活泼、快乐。 (3)“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这两句话让我感受到花孩子们的调皮。 预设4有感情地朗读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句话要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2)“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要读出花孩子们调皮、快乐的特点。 (3)“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这句话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检测环节

1.花孩子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那么,花孩子的妈妈是谁呢?

花孩子的妈妈是 。 2.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 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 。

于是, 的花跑出来,在 上跳舞、 。

3.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含有这个特点的句子。

(1)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仿写: 4.拓展阅读。

我爱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它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它从不计较人们给予它什么,只是默默地为人们做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它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它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我爱小草,爱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短文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诗。

(2)短文是按 的结构来写的,第二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写小草的。

(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4)短文中哪句话说明小草有强大的生命力?用“——”画出来。 (5)用几句话表达你对小草的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重点句,体会到了花孩子的特点,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花的灵性和童真童趣。 六、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孩子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雨一来,他们便冲了出来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可爱、活泼 美丽、调皮 七、拓展阅读 《泰戈尔作品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学校 人教(部编版)

2花的学校(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荒、笛”等5个生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 5.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6.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课件页码 导入类型:播放歌曲《上学歌》。 师生交流:同学们天天在学校里学习,谁能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二课 《花的学校》,板书课题。(板书:2 花的学校)学生齐读课题。 (1) 展示图片:你听说过“花的学校”吗?谁能看图说说你眼里的“花的学校”。 (2)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花的学校”里的学生,说说“花的学校” 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课文《花的学校》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写的 一首散文诗。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吧! (3) 二、介绍作者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4)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教学课时】2课时 家庭。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等。

风华正茂的泰戈尔,正值春风得意。他的第一个女儿刚好降生,事业上也不断取得成功。温馨的家庭,锦绣的前程,使得青年诗人身心愉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了这本著名诗集。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有人说,《新月集》是天使带给人间的浪漫,是天堂送给大地的诗篇。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荒野 口笛 罚站 放假 衣裳

(重点指导生字 “荒、裳”为翘舌音;后鼻音“裳”;多音字“假”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地(dì de) 假(jiǎ jià)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地(dì de)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5>土地、田地;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

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②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假(jiǎ jià)

jiǎ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等。

jià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放假、寒假、暑假等。

练读一读。

①燕子妈妈高兴地(de)对小燕子说:“我们要飞到南方过冬,小青蛙在地(dì)下冬眠,明年春天大家才会见面。”。

《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出版于1886年。当时,(5)

(7) (8) (9) (10)

②放假(jià)了,我和爸爸去旅游,在一个公园里我看到很多假(jiǎ)山。 (3)理解词语

(11)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荒野】 高举,卷起。 【狂欢】 荒凉的野外。 【碰触】 潮湿;湿润。 【扬起】 接触、碰撞。 【润湿】 纵情欢乐。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先写(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再写(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然后写(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最后写(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学习“会写字” (12) (13) (14—26)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落、荒、笛、舞、臂”,上下结构,上宽下窄。“舞”,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罚”,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狂、假、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所、够”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学生练写。 荒:上宽下窄,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中间“亡”字要扁小、竖折不要写成撇折,下边儿字中间有一竖。 够:左扁右长,右边两个“夕”字上下排列,最下边的撇要长。 猜:左窄右宽, “青”字上边三横中下横最长,中间一竖上边出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雷云、阵雨、荒野、竹林、口笛、绿草、花朵、学校、墙角、树枝、绿叶、狂风、衣裳、星星; (2)表示动作的词语:轰响、落下、走过、跑出、跳舞、狂欢、上学、游戏、碰触、扬起;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荒、舞”和左右结构的字“够、猜”, 舞:右边部分,上边中间是一横四竖,下边一横最长,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润湿 (4)叠词:一群一群、簌簌、急急忙忙 (5)描写颜色的词语:紫的、黄的、白的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狂欢、湿润、急急忙忙说话。 【设计意图:词语源于生活,而为反映生活所用,对于学生初学词语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景入手,来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总结归纳,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增长知识。】 六、课堂小结 (27)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自由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字形、 字义,学会了正确书写本课的会写字,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28—情趣。 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通过想象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体会拟人的写法。(重点) 3.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1) (3)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的学校》。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导入课文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花的学校是怎样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品读释疑 (一)朗读感悟,充分想象。 1.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是怎样的情景? 预设: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玩得真开心!(板书:跳舞 狂欢 )

小结: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拟人句,“跑出来、跳舞、狂欢”突出了花儿们的美丽、活泼、可爱、向上。

2. 自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1)想一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用笔画出这些景物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品读吧。 (二)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2)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3)“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哗啦啦、淅沥沥……)这样的词语是拟声词。

(4)“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哨”,谁能学一学这种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

(5)从“走过荒野、吹着口哨”你感受到什么?

(东风“走过原野、吹着口笛”这样拟人化的描写,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大自然雷雨交加的画卷。)

(6)读课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两个句子都是拟人的写法,将东风、树枝、雷云当作人来写,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可是花孩子却很愉快的心情。)

2.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1)反复朗读,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笔下,花儿是“跑出来的,在绿草地上跳舞、狂欢”,读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便会展现这样一副流动的画面:一朵朵娇嫩的花儿从草丛里,从小河边,从大树旁,使劲往外钻,很快地聚集到草地上手舞足蹈。)

(2)想象过渡: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用天真烂漫的语气来读好这段话。)

3.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在孩子眼里,花儿是和他们一样上学读书的。”生活中的孩子有太多的压力,家庭、学校、自身,完全已经泯灭了他们该有的童真,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

(2)想象过渡: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各抒己见) 4.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散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4) (5)

(6) (7)

(8)

(9)

(10)

(1)指名朗读,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板书:关门做功课 )

(孩子把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孩子猜想的,花儿会被“罚站壁角”,这就是花和孩子一样的生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补充课文的空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过渡:这种时候花儿们最盼望的是什么? 5.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诗里的“雨”是花孩子最盼望的,因为只有下雨了,他们就可以放假了,就可以在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了。

(2)仿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预设一:清风一吹,他们便开心了。 预设二:蝴蝶一来,他们便撒欢了。

(3)想象过渡:放假后花儿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6.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探究交流: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哗啦啦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理解“簌簌”,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积累拟声词)

(这是描写大雨来临前狂风大作的景象,但是在孩子眼中就像人一样“互相碰触”、“簌簌地响”、“拍着大手”,他们没有任何的害怕,表达出喜爱。)

7.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这些各种颜色的花,都非常的欢乐,“冲”出束缚,那么的迫不及待。)(板书:冲进狂风 )

(2)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紫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黄色衣服的是什么花?穿着白色衣服的是什么花?

(3)想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

(4)大家回忆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看一下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6)谈话过渡:课文告诉了我们会儿的学校,你想过没有花儿的家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8.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作者为什么说花儿的家在天上?(这是孩子的想象,他们化身为烂漫的小花!是对生活的渴望,天空是辽阔的,星星所住的地方是宽敞的,没有约束的,太阳妈妈对它们的爱是温和的。)

(2)谈话过渡:花儿玩够了,他们要到哪儿去呢?(学生各抒己见) 9.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

(11)

(12) (13)

(14) (15)

(16)

急忙忙吗? (1)反复朗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两个疑问句,告诉我们孩子是多么希望能得到太阳般的温暖,天空般的自由。) (2)指导朗读,读出花儿急迫地想回家的语气。 (3)问题过度:花儿急迫地想回家做什么?(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板书:扬起双臂 ) 10.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三)想象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想象的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讨论形成想象的方法: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再想花在风雨交加情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还可以想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这样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方法指导:互相交流,小结引导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方法很多,第二自然段想象方法主要是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来想象。首先确定重点词语是“跳舞 狂欢”,然后我把自己当成那些花,如果让我狂欢我怎么做的,同学们怎么做?再想花在风雨交加的情境中是什么样的?接着还可以想同学们都是怎样跳舞的?……这样我就能说出来这道题的答案了。 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四、总结课文主旨 读了课文你喜欢花的学校吗?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喜欢花的学校这篇课文,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运用拟人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板书:可爱 童真童趣 )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拟人化的写法) (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本文全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如“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中,“走过、吹着口笛”这些动作只有人才会做,作者把“东风”当作人来写,让它像人一样有这些行为,更加生动形象。 (2)你能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举例:一阵强风吹来,弄乱了花儿的美丽的秀发,也吹弯了草儿笔直的腰板。) (3)练一练: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①太阳升起来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②石榴熟了。(石榴咧开嘴笑了。)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篇 (17) (18) (19) (21) (19) (22) (23) (24) (25) 课文美而富有童趣。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的方法。 七、主题延伸 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预设:春天到了,花的学校里,花儿睁开了眼睛,只见她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些花虽然不名贵,但它们用自己的点点姿色把学校点缀得更加靓丽。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引导学生写一写,在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雨后》《几张飘落的红叶》。 (一)读《雨后》思考: 1.从哪里可以看出哥哥和妹妹玩水乐在其中? 2.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 (二)读《几张飘落的红叶》完成练习: 1.想象红叶是怎样飘落的,用你的笔写下来。 2.想象红叶“窃窃私语”会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26) (30——31) (32) 板书设计 花 跳舞、狂欢 的 关门做功课 可爱 学 冲进狂风 童真童趣 校 扬起双臂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条件,采用多种手段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如“大胆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再如:“大胆想象,花儿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指名朗读,鼓励学生想象并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想一想大雨前花儿们在想什么?说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自由描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抓住空白、借助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运用欣赏的语气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再加上婉言的引导性语言,适当配合动作、表情等体态,激起学生的想象、兴趣,激发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主动地展开想象,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时展开想象的有效手段。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在“扶”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学生的进步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放”手学生独立学习,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