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白桦次生林改造中树种选择的探讨

来源:华佗健康网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3):92 ̄94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内蒙古白桦次生林改造中树种选择的探讨 郭振明 (内蒙古鸟兰察布市林业局造林站,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 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 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 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 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白桦次生林;改造;树种选择 中图分类号:¥7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3)03—0092—03 上高台林场位于内蒙古大青山东端支脉,乌 兰察布市卓资县西北部,E111。5O ,N41。1O 。海 拔1 350~2 235 ITI。林场有林地面积1.73 年来,对场内6 000多hm 白桦次生林低效林逐 年进行改造,现已改造栽培白桦与针叶树混交林 2 000多hm ,现将历年改造的林分进行调查分 析,以便指导今后次生林改造的生产作业。 万hm ,其中天然次生林1.4万hm ,占有林地面 积的81 ,人工林0.33万hm ,占有林地的 1 白桦次生林改造的必要性 内蒙古中部白桦天然林是高度适应大青山自 然保护区内的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和物种演替后对当地有高度适应性的木本植物, 即为本土自然植被中留存的原生树种,从植被演 替的规律看,白桦次生林是植物群落演替中的一 个处于不稳定状态的阶段。通过人为措施引进针 19 9,5。在天然次生林中97 9/6为自桦天然林,3 9,6 为山杨天然林。由于该林场位于内蒙古中部干旱 半干旱内陆气候区,以自桦次生林形成的天然林 相生长较差,约1/3白桦千形低劣,稀疏,林分产 量很低,平均蓄积量只有25~45 1TI ・hm- 。为了 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国有林场土地利用率,从20世 纪80年代开始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对 白桦次生林进行改造的试验及经营活动。3O多 叶树种并加强管护,结合白桦采伐后萌芽更新,可 形成针叶树与白桦片状或带状较为稳定的针阔混 交林分。 收稿日期:2012—12—22 作者简介:郭振明(I964一),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 学士,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低产低效林人工林改造研究。 E—mail:948582631@qq.corn。 由白桦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根茎部具有很强 的萌生能力,伐桩上的不定芽与休眠芽只要得到充 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就会萌发产生大量萌条 ]。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culpture in Hangzhou City YUAN Jie,SI Zhen,ZHANG Liang-liang,ZHAO Rui,CAO Qing-ying,LIU Zhua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College of Zhej ia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in’an,Zhejiang 311300)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city sculpture bring art enjoyment for urban beautification and people,the con— cept of city sculp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angzhou city sculpture were elaborated,taking the sculpture of Hangzhou urban public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e character— istics of urban sculpture were analyzed from artistry。environment,humanism and regionalism,etc. Key words:urban sculpture;characteristic;regional 92 3期 郭振明:内蒙古白桦次生林改造中树种选择的探讨 林分形成隔带针阔混交林。 搴浸 麟 大量萌条的产生和根系完整性决定采伐迹地上不 发生水土流失,这为伐后更新造林栽植针叶树形 成针阔混交林提供可靠条件。 白桦次生林由于自身作用和动物反复破坏的 结果达不到合理密度,郁闭度多在0.2~0.4,土 采伐季节一般在冬季,每年11月至翌年4月 进行,春季边整地边造林,整地规格为50 cm× 50 cm×30 cm穴状整地,每穴栽植2株,二~四 年生针叶树幼苗,树穴内施保水剂后浇水覆膜,在 上高台林场合理管护的幼树当年成活率可达 9O 以上,三年的幼树保存率在85 以上,生长 旺盛 引。 壤腐殖质含量高,肥力大,保水性好,为大量引进 针叶树造林推进植被正向演替创造良好的生境。 2 白桦次生林改造的方法 2.1 改造对象的选择 白桦次生林改造的对象为林分郁闭度0.3以 3改造后林分生长状况调查分析 白桦次生林皆伐改造后栽植的针叶树树种为 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和云杉。2009年9月 下的林地和疏林地,其中有多次人畜破坏的残林 或多代自然萌生无培育前途的林分,有遭受严重 病虫害、兽兔火灾的林分,以年生长量低于 I.5 m hm 的低效林为主。 2.2 改造方法 对上高台林场1992年改造后19 a林龄的华北落 叶松、油松、樟子松、白桦萌生林带按照阴坡、半阴 坡和阳坡、半阳坡各选取10个标准地进行调查统 计(见表1,表2)。 白桦次生林改造的方法以皆伐更新造林为 主,多年来试验总结择伐改造由于不利于机械造 林和遮荫导致新造幼林生长不良。采取皆伐改造 从表1可知,改造后栽植的华北落叶松、油 松、樟子松在阴坡、半阴坡生长已居于上层林冠, 尤其以华北落叶松生长最好,生长快慢与树种耐 荫性排列相符,即: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白 桦,在林场阴坡、半阴坡白桦次生林改造主选树种 应以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为主,华北落叶松具有 速生丰产性能,而樟子松较前者有抗旱、抗病虫害 等优点。 主要方式为块状皆伐改造和带状皆伐改造。块状 皆伐改造多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白桦次生林,扩大 林间空地采取穴状整地后栽植针叶树二~四年生 幼苗;带状皆伐改造将改造林分作带宽30~50 m 横山采伐,在采伐带内穴状整地后营造针叶树林 带,同时将原有白桦次生林进行修枝抚育,使整个 表1 改造后阴坡和半阴坡针阔混交林与白桦纯林生长状况比较 Table 1 Compare of theropencedrymion and white birch in shaded and half shaded slope after transformation 从表2可知,在阳坡、半阳坡经栽培针叶树改 造后的白桦次生林成林后生长量均高于白桦林, 种,在富含腐殖质的1 300~1 600 m的山地阳 坡、半阳坡生长非常好,抗病虫鼠害能力强,现在 混交林中已形成优质林分。 每公顷蓄积量均增加4倍左右,在阳坡生长最好 的是油松,其次是樟子松,油松作为大青山乡土树 93 园 麟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 3期 4 白桦次生林改造的成果总结 母树林,长远经济潜力巨大。 4.1提高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 4.3森林生态功能增强 据调查,内蒙古上高台林场白桦次生林平均 上高台林场处于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东段的重 蓄积量仅为25~45 m。・hm l 。经过改造形成针 点保护区位,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极其重要的水 阔混交林,不论混交的目的树种是落叶杉、油松或 源涵养林区。改造白桦次生林,并不是无选择的 樟子松,在幼龄林阶段蓄积量的增长幅度都很大, 砍伐天然林变为人工纯林,而是利用白桦天然萌 可达到35~105 In。・hm一,为同龄白桦纯林的2~ 芽更新能力强的特点,在局部区位人工引种针叶 4倍,比较3种针叶树生长状况,在阴坡、半阴坡 树种构成针阔混交林分,形成科学合理的森林群 生长量最大的是华北落叶松,其次为樟子松,而在 落结构,有利于发挥森林的巨大生产潜力和生态 阳坡、半阳坡生长量大的是油松,樟子松次之。随 功能 ]。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 着林龄的增长,不论坡位油松和樟子松的生长潜 展的目标。 力都将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4.2林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关炳福.造林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对人工林后期的影响分 析及造林对策E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4):57-58. 在阴坡、半阴坡结合白桦次生林改造营造华 [2]贾明志.落叶松菌根苗培育和造林技术应用[-『].内蒙古林 北落叶松用材林,二十年生即可达到用材林标 业调查设计,2005(6):22~23. 准 ],由于其干形通直出材率可达80 。在阳 Es]银在永,薛金风.白桦次生林改造技术的调查[J].内蒙古林 坡、半阳坡结合白桦次生林改造营造油松、樟子松 业科技,1994(1):3O一33. 与白桦混交林,2O年后形成的油松、樟子松林可 [4]孙德学,孙强,李吉文,等.杨树平茬复壮更新在实践中的应 用[J].防护林科技,2005(2):14. 进人生长旺盛期,经过单株选优可培育成为采种 [5]吴道胜.阔叶林人lT复壮改造r J_.浙江林、 2005(2):15. Discussion on Tree Species Selection in Inner Mongolia White Birch Secondary Forest Reform GUO Zhen—ming (Afforestation Station of Forestry Bureau of Ulanqab City,Ulanqab,Inner Mongolia 012000)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olume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the reconstruction of white birch’s sec— ondary forest tree for 30 years was implemented.Our country has approved farm for planting larch,planting Chinese pine,Mongolica and other conif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lope and aspect,together with natural white birch to form theropencedrym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in the shade and half shade slope mixed forest,Iarch grew fastest and followed by Mongolica,while in sunny slope and half sunny slope mixed forest,Pinus tabulae— forrnis and Mongoliea grew vigorously.With the growth of the age of tree,forest’s volume grew stably.Prac— tice proved tha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of norihern natura1 secondary forest,coul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Key words:white birch secondary forest;reform;tree species selection 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