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伤寒试卷及答案总汇

来源:华佗健康网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湖南中医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A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 )

A.孙思邈 B.王叔和 C.成无己 D.林亿 E.柯韵伯 2.《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它证候 3.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 )

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 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 C.温解之余,上焦津液一时尚少 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 E.温解过度,津液受损 4.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方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法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

5.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是:( )

A.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 E.少阳阳明合病 6.栀子干姜汤的病机是

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C.肺热脾寒 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E.以上都不是 7.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

A.中阳不足 B.心阴阳不足 C.血虚而血不养神

D.气虚而肺气不足 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8.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主要脉证之一:( ) A.心烦 B.口渴 C.心下痞 D.腹中雷鸣 E.关上脉浮 9.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 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证:( )

A.发热 B. 口渴 C。 汗出 D. 脉滑 E。 不大便 11.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12.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

A.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B.上焦有热,下焦有寒 C.肺热脾寒 D.心下有热,下焦有寒 E.以上都不是

13.患者,女,50岁。时发热汗出3年余。余无特殊不适,体检未发现异常,二便调,纳可,

口中和,舌脉如常。临床辨证当是:( )

A.桂枝汤证 B.桂枝新加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白虎加人参汤证 E.桂枝加人参汤证

14.患者,女,36岁。进食冰淇淋后腹部胀满疼痛,腹中寒冷,大便泄泻日十余次,呈稀

水样便,无粘冻,无明显里急后重感,饮食乏味。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辨证当是:( )

A.桂枝加芍药汤证 B.理中汤证 C.四逆汤证 D.白头翁汤证 E.小建中汤证

15.患者,女,34岁.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心

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 )

A.小陷胸汤证 B.黄连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 1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D.大陷胸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16.下列方剂中,甘草生用的是:( )

A.四逆散 B.桔梗汤 C.半夏汤 D.甘草泻心汤 E.小柴胡汤

17.赵某,男,68岁.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即不喜欢饮水,食稍不适即肠鸣腹泻.近1月来,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唾液增多,1日1夜可达1碗。舌淡而胖,并有齿印,脉沉迟。曾给予吴茱萸汤及五苓散数剂,病情反而增剧.临床应辨证为:( ) A.炙甘草汤证 B.芍药甘草汤 C.甘草干姜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8.患者,男性,45岁.素有慢性胃炎史,患感冒发热3天,经解表发汗等治疗后,热退表

解,但继而出现胃脘胀闷痞阻不舒,频频嗳气,呕吐,胃纳差。舌苔白腻,脉滑.治疗选方用:

A.生姜泻心汤 B.吴茱萸汤 C.旋复代赭汤 D.竹叶石膏汤 E.黄连汤

19.患者,男,50岁。患阿米巴痢疾达15年之久,每次发作均见腹胀,纳差,食后胀甚,里

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伴见低热,心烦,口干欲饮。舌质红,舌苔略黄腻,脉濡数。临床最佳辩证是:( )

A.葛根芩连汤证 B.黄芩汤证 C.白头翁汤证 D.乌梅丸证 E.少药汤证 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重,

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

A.自利不渴 B.时腹自痛 C.腹满而吐 D.不欲饮食 E.胸下结硬 2.属于桂枝汤煎服与护理方法是:( )

A.温覆微汗 B.药后啜粥 C.不效停服 D.见效尽剂 E.病重者一日一夜服 3.结胸证的证候特点是:( )

A.按之濡 B.按之痛 C.寸脉浮 D.关脉小细沉紧 E.关脉沉

4.附子汤和真武汤均有的药物是 ( )

A.附子 B.茯苓 C.生姜 D.白术 E.芍药 5.吴茱萸汤证可见:( )

A.食谷欲呕 B.烦躁欲死 C.手足逆冷 D.干呕,吐涎 E.下利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伤寒表不解, ,干呕, ,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2.结胸证因其性质不同分为 与 两大类型。 3.“少阴之为病,脉 , \"。 4、乌梅丸主治 证,又主 . 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宜 。\" 6.谵语表现为 ,属 证。 7.“伤寒 , 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8.“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 , ,黄连阿胶汤主之。” 9.阳明热证包括 , ,白虎汤加人参证,猪苓汤证四种证型. 10.黄连汤证的主证是 , .

- 2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振振欲擗地

2。胃家实

3。漏不止

4。干噫食臭

5。戴阳证

6.清血

7。痞证

8.麻沸汤

9.蛔厥

10。除中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简述真武汤证的证候表现及机理.

3.简述五苓散证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4.简述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

六、病例分析题(共10分)

张某某,男,36岁.

主诉:上腹部胀痛3天。

现病史:3天前清晨开始,忽作乍寒乍热,右胁下胀痛,连及心下胃脘,掣痛不可忍.诊时伴有口苦呕逆,不欲食,大便3日未解。自述喜食辛辣。 检查:体胖,面部潮红,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有力。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 3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湖南中医学院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B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 )

A.113首 B.112首 C.111首 D.397首 E.245首 2.脾约的病机是:( )

A.阴亏肠胃燥热 B.脾阴虚心火旺 C.脾气虚失运 D.肠胃气滞邪结 E.血虚肠胃失润 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病机是:( )

A.邪热下迫大肠 B.重在表证未解,外邪内迫肠道而下利

C.太阳少阳合病 D.大肠滑脱不禁 E.少阳阳明合病 5.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 )

A.中阳不足 B.心阴阳不足 C.血虚而血不养神

D.气虚而肺气不足 E.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 6.真武汤的方药组成:( )

A.茯苓、泽泻、猪苓、桂枝、白术 B.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 C.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D.茯苓、桂枝、甘草、白术、芍药 E.茯苓、干姜、附子、葱白、人参 7.治疗上热下寒证的主方是:( )

A.大青龙汤 B.桂枝二越婢一汤 C.栀子干姜汤 D.黄芩汤 E.黄连汤 8.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 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9.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 )

A.温中化湿退黄 B.泻热逐瘀退黄 C.清热利湿退黄 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 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10.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 )

A.弦细 B.弦大 C.浮大 D.沉紧 E.滑数 11.下列关于四逆汤证病机的描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 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 D.心肾气血阴阳俱虚 E.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 12.《伤寒论》中并病是指:( )

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 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

13.患者,男,43岁.颈项拘急并牵涉至背部三天,伴恶风、汗出.临床辨证当是:( )

A.葛根汤证 B.桂枝加葛根汤证 C.桂枝加附子汤证 D.附子汤证 E.白虎加人参汤证

14.患者,男,24岁.咳嗽已月余,现仍无汗,鼻塞清涕,偶感胸痛,咳而微喘,痰白质稀

量多,口干而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滑,脉浮弦,宜选用:( )

A.麻黄汤 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C.小青龙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甘石汤 15.患者,男,52岁。腹部硬满疼痛拒按1天。伴不大便,口燥渴,心烦,发热尤以午后为

甚。舌红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临床辨证当是:( ) A.大柴胡汤证 B.大陷胸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调胃承气汤证

16.患者,女,34岁。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膈满闷,咳吐黄痰,恶

- 4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 )

A.小陷胸汤证 B.黄连汤证 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D.大陷胸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17.患者,男,15岁。初起发热恶寒,头痛,继而右胁胀满,身黄,目黄,小便黄赤,胸闷

泛恶,食欲不振。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B.栀子柏皮汤证 C.抵当汤证 D.茵陈蒿汤证 E.小柴胡汤证

18.患者,男,75岁。脾胃素虚,偶进寒凉,遂下利不止,日8、9次,大便呈粘液状,夹有暗

红色血便,腹部冷痛,四肢发凉,精神疲惫,口淡不渴,脉沉无力。临床上最佳辨证应是:( )

A.通脉四逆汤证 B.白通汤证 C.桃花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 19.患者,男,63岁.身体骨节疼痛,背微恶寒,手足发凉,口淡不渴,脉沉。临床最佳辨

证为:( )

A.麻黄汤证 B.新加汤证 C.桂枝附子汤证 D.甘草附子汤证 E.附子汤证 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

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附子泻心汤的功效包括:( )

A.补中 B.泻热 C.固表 D.消痞 E.散水 2.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

A.健脾 B.随其脉证而治 C.平肝潜阳 D.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E.补肾 3.炙甘草汤的配伍特点有:( )

A.方中重用甘草补中益气以复脉之本 B.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补心血 C.桂枝、生姜宣阳化阴 D.加酒以振奋阳气,活血通脉 E.桂枝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4.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 )

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5.厥阴病提纲证包括:( )

A.消渴 B.饥而不欲食,食则吐鱿 C.下利不止 D.心中疼热 E.气上撞心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利而渴者,属 ,自利不渴者,属 。 2.“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 ,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3.“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 ,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4.结胸证因其性质不同分为 与 两大类型。 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宜 。” 6.郑声表现为 , 。 7.“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 ,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罢者,复与柴胡汤,必 ,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8.“少阴病,得之一二日, , ,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 , ,猪苓汤主之。\" 10.“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者是也。”

- 5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伤寒

2.项背强几几

3.蛔厥

4.痞

5.干噫食臭

6.坏病

7.清血

8.蒸蒸而振

9.寒热往来

10.戴阳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苓桂术甘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试述太阴病主要脉证、病机、治法。

3.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

4.默写并分析小柴胡汤证主证。

六、病例分析题(共10分)

邓某,男,28岁. 主诉:发热4天。

现病史:身体素壮,时值夏令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人室裹毯再寝。倾而寒热大作,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体温39.5℃.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 6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湖南中医药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伤寒论》C

一、A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

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 2.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是( )

A.直中 B.并病 C.表里传 D.两感 E.越经传

3.患者,女,28岁.产后身痛1周,伴恶风汗出,脉沉迟。临床辨证当是:( )

A.桂枝汤证 B.桂枝加附子汤证 C.桂枝新加汤证 D.附子汤证 E.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4.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筋脉失养 5.下列何证最适宜用生姜泻心汤治疗:( )

A.发热腹痛,下利肛灼 B.发热口渴,下利脓血,里急后重

C.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微下利 D.下利,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心下痞硬 E.心下痞满,呕吐下利,往来寒热

6.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 )

A.桃核承气汤 B.抵当汤 C.小承气汤 D.大承气汤 E.调胃承气汤 7.大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

A.风寒束表,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B.风寒犯表,内陷心胸,心神受扰 C.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闭营郁 D.风寒犯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E.素有郁热,复感风寒,外寒内热

8.大柴胡汤的组成为:( )

A.小柴胡汤去人参加大黄、枳实 B.小柴胡汤去甘草加大黄、芍药

C.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 D.小柴胡汤去生姜、甘草,加大黄、枳实 E.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9.患者,男,72岁,目黄身黄尿黄已一周,口不渴,饮食乏味,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辨证当为:( )

A.湿热发黄证 B.寒湿发黄证 C.瘀血发黄证 D.火劫发黄证 E.萎黄证 10.下列关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的病机描述最确切的是:( )

A.阴寒内盛,阴阳格拒 B.阴寒内盛,阳不外达 C.阴寒内盛,虚阳上浮 D.阳脱阴竭,寒热格拒 E.阴寒内盛,正气拂郁

11.患者,男,52岁。腹部硬满疼痛拒按1天。伴不大便,口燥渴,心烦,发热尤以午后为

甚.舌红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临床辨证当是:( ) A.大柴胡汤证 B.大陷胸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调胃承气汤证 12.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

A.前额 B.巅顶 C.枕部 D.头侧 E.整个头部 13.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 )

A.麻黄汤 B.桂小青龙汤 C.葛根汤 D.大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 14.小建中汤证有“心中悸而烦”的机理是:

A.心阳虚,脾不运化,水气凌心 B.心阳虚,神失所养 C.肾阳虚,水气泛滥 D.脾虚而气血不足,心火上炎 E.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15.邓某,女,39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已而复作、夜间

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辨证当是:( )

A.桂枝加桂汤证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C.桂枝甘草汤证

- 7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D.桂枝加附子汤证 E.桂枝麻黄汤证

16.赵某,男,68岁。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即不喜欢饮水,食稍不适即肠鸣腹泻。近1月来,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唾液增多,1日1夜可达1碗.舌淡而胖,并有齿印,脉沉迟.曾给予吴茱萸汤及五苓散数剂,病情反而增剧.临床应辨证为:( ) A.炙甘草汤证 B.芍药甘草汤 C.甘草干姜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7.患者,女,29岁。发热5日未愈,就诊时发热口渴,脘胀闷,手足厥冷,然胸腹部抚之灼

热,脉浮滑。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白虎汤证 D.小陷胸汤证 E.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8.患者,女,65岁.心烦少寐,尤以入夜为甚,心中躁扰,常欲四处奔走,舌红脉细数。临

床最佳辨证是:( )

A.猪苓汤证 B.黄连阿胶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真武汤证 E.干姜附子汤证

19.患者,男,75岁。脾胃素虚,偶进寒凉,遂下利不止,日8、9次,大便呈粘液状,夹有

暗红色血便,腹部冷痛,四肢发凉,精神疲惫,口淡不渴,脉沉无力。临床上最佳辨证应是:( )

A.通脉四逆汤证 B.白通汤证 C.桃花汤证 D.桂枝人参汤证 E.葛根芩连汤证 20.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

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二、X型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你把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鉴别要点是: ( )

A。发热高与低 B.恶寒与恶风 C.身痛有无 D.汗出与否 E.脉浮紧与浮缓 2.据原文,葛根汤证的主证有: ( )

A.项背强几几 B.下利 C.无汗 D.呕吐 E.喘而胸满 3.附子泻心汤的功效包括: ( )

A.补中 B.泻热 C.固表 D.消痞 E.散水

4.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 )

A.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B.病转阳明 C.脾阳来复 D.腐秽自行排出 E.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5.吴茱萸汤证可见: ( )

A.食谷欲呕 B.烦躁欲死 C.手足逆冷 D.干呕,吐涎 E.下利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利而渴者,属 ,自利不渴者,属 . 2.“伤寒脉浮缓, , ,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 ,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4.黄连汤证的主症是 , 。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罢者,复与柴胡汤,必 ,却复 而解.” 6.“少阴病,得之一二日, , ,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7.乌梅丸主治 证,又主 。

8.阳明热证包括 , ,白虎汤加人参证,猪苓汤证四种证型。 9.“凡厥者, ,便为厥。厥者, 者是也。” 10.“少阴之为病,脉 , ”.

- 8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麻沸汤

2.欲救邪风

3.郑声

4.坏病

5.循衣摸床

6.清血

7.蒸蒸而振

8.并病

9.喜唾

10.四逆辈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英语七年制专业任选三题)

1.简述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2.服用桂枝汤有哪些调护方法?

3.试述太阴病的主要脉证、病机、治法、方药.

4。试述四逆散证的病机、主证、治法和方药.

六、病例分析题(10分)

李某,男,50岁。

主诉:有咳喘史12年,复发3天。

现病史:3日前,因感受风寒,而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喘气不能平卧。

检查: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体温38.3℃。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 9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试卷A答案 一、单选

1-5:EBCBA 6—10:AEBED 11—15:BEBBC 16—20 ACBAE 二、多选

1 ACE 2 ABE 3 BCD 4BE 5ABCDE 三、填空题

1、心下有水气, 发热而咳2、少阴,太阴3、清上温下,和胃降逆4、蛔厥,久利

5、当下之,大承气汤6、语言重复低微, 虚证7、脉结代,心动悸8、心中烦,不得卧 9、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10、明•赵开美复刻宋本/宋•林亿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真武汤证 证候分析:久病损伤肾阳,故患者逐渐出现精神疲惫。肾阳日亏,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泛滥为患。水气侵渍肌肉,则四肢沉 重疼痛;侵渍胃肠则腹痛大便稀溏;肾阳虚则四肢不温;水气内停,阳虚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舌脉亦为阳虚水泛之象。

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真武汤

茯苓,白术,白芍,熟附子,生姜。 试卷B 答案 一、单选

1—5 BABAE 6—10 CEDEA 11—15 BBBCC 16-20 AACEE 二、多选

1 BCD 2 BD 3 ABCDE 4 CD 5 ABCDE 三、填空题

1、少阴,太阴2、不呕,不渴3、心下悸,头眩4、寒实结胸,热实结胸5、当下之,大承气汤6、语言重复,语声低微7、一证便是,蒸蒸而振

8、口中和,其背恶寒9、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10、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太阳病 证型:大青龙汤证

证候分析:患者身体素壮,因生活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出现寒热大作,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之证,此为感受风寒、寒郁较甚;寒郁化热,热扰心神,故烦躁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郁表之象;目赤、口干、气急而喘为寒郁化热之象;总之,本证病机为风寒袭表,寒郁化热,表寒里热。 治法:发汗解表,内清郁热。 方药: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试卷 C 答案 一、单选

1—5:EBCDD 6—10:AAEBA 11—15:CBBCA 16-20 CCBCE 二、多选

1 DE 2 ABC 3 BCD 4CD 5ABCDE 三、填空题

1、少阴,太阴2、身不疼,但重3、头眩,身瞤动4、腹中痛,欲呕吐 5、蒸蒸而振,发热汗出6、口中和,其背恶寒7、蛔厥,久利

8、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9、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10、脉滑,里有热 六、病案分析 中医诊断:太阳病

- 10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证型:小青龙汤证

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病史,痰饮内伏于肺,此次因感受风寒,咳喘复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故恶寒、无汗;水饮内停,故咳吐痰涎质稀量多色白;肺气上逆则喘气不能平卧;舌淡苔白滑,脉浮紧为外寒里饮之象。

治法: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名词解释:

1.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2.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 3.漏不止:漏,渗泄不止.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4.干噫食臭: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

5.循衣摸床:指病人神志昏糊时,两手不自主地反复摸弄衣被床帐. 6、清血:清,同圊,登厕之意。清血,即便血。

7、蒸蒸而振:蒸蒸,形容发热较甚,热势由里向外蒸发。振,振动,因恶寒而身体振颤,称为寒战

8、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9、四逆辈:理中汤、四逆汤一类温补方剂。

10、除中:证候名。中,此指胃气。除,为消除、去除之义。除中,即胃气垂绝.现为本当不能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1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12、蛔 :因蛔虫窜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13、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14、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15、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16、戴阳证:指体内阴寒过盛,下元虚衰,真阳上浮导致的内真寒上假热的证候.本证的主要特点是在阳衰阴盛的基础上,出现面赤,咽痛等表现。 17.麻沸汤:滚沸的水,即开水。

18.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 19、郑声:语言重复,语声低微,多属虚证

20、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

简答题:

1、大青龙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病机是:寒束肌表,内有郁热.治法是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

2、所谓一证,当指少阳主证之一而言,即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的某一证;不必悉具,则更强调少阳病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所有主证未必全见。故临证之时,宜察证审因,详加辨析,如已见部分主证,但足以反映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的病机特点,即可确认为少阳病,应用和解之法,投以小柴胡汤治疗。此提示了小柴胡汤灵活运用的基本原则。

3、猪苓汤证和五苓散证均可见发热,脉浮,口渴,小便不利,下利,呕等症,病机均有气化失司,水气内停,治法均取利水为主,方药中均有茯苓,猪苓;泽泻.猪苓汤证为里有热,并兼

- 11 - 祝君考试顺利!!

伤寒备考实战演练---仅以练习为目的

伤阴,故口渴欲饮较为突出,并伴有心烦不得眠,舌红苔黄或少苔。方药中用滑石、阿胶以增加清热养阴利水作用.五苓散证为太阳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可伴有表邪未解,故口渴不欲多饮,甚则水入则吐,可伴有恶寒,舌淡或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腻。方药中用白术、桂枝,以取通阳利水,兼散表邪之功效。

4、苓桂术甘汤证辨证要点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病机是脾虚水停,水气上冲。治法是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5、少阴病主要分为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两大证型。寒化证治宜回阳救逆,以四逆汤类方为代表方剂;少阴热化证治宜育阴清热,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 6、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以致胆热内郁,脾胃失和。即少阳受邪,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邪正交争,互有胜负,则表现为寒去热来,寒热交替,休作有时;少阳之经,侧循胸胁,邪犯少阳,阻滞其经脉,经气不利,则见胸胁苦满;肝胆表里互用,胆气郁滞,疏泄失职,情志不达,则神情默默而寡言;胆为中正之官,胆火内郁,上扰心神则心烦;胆气内郁,木失疏土,脾失健运则欲饮食;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喜呕。 7、葛根芩连汤证脉证为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病机为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洽法是清热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芩连汤。药物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8、桂枝汤的调护法有:(1)药后啜热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2)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3)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4)病重,昼夜服药,当4小时:留心观察,汗出停药; (5)药后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

9、太阴病主要脉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停滞。治法:温中健脾,或脾肾双温;方药:理中汤,或四逆汤.

10.四逆散证是由于肝胃气滞,阳郁致厥。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肢,故可出现手足轻微厥冷,升降失常,影响于心则悸。影响水道的通调,则小便不利.肝胃气滞则出现腹痛,泄利下重。正如原文第318条所言:“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治宜疏肝和胃,透达郁阳,方用四逆散。方中柴胡主升,疏肝解郁以透达阳气;枳实主降,行气散结而宣通胃络;芍药、甘草制肝和脾而益阴缓急。

- 12 - 祝君考试顺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