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28卷第4期 中 国林业教育 21 2010年7月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 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周旭丹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 130118) 摘要:当前我国的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园林专业教育体系 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发展,以致陷入学生就业压力大、前途迷惘等困境。该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 才培养的现状及其成因,针对我国高等农业类院校园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见解,以期对专业发展有 所裨益,解决农业类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就业 一、当前农业院校园林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 大学的园林专业开设时间较早外,多数农业院校园 林专业办学历史不长,学科专业设置存在不足。而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精 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社会对园林艺术的追求 日益高涨,如城市公园、生态观光旅游、房地产开 其他类院校与园林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发展历史较为 悠久,学科建设比较完善。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园林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使园林专业如 发、高速景观公路建设、国家公园等均需要园林规 划设计的参与。广阔的市场使社会对园林专业人 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也使得一些相关专业人才 向园林方向渗透,现有很多如环境艺术、城市规划、 建筑学等专业人员,活跃在园林行业的各个部门。 这对农业院校园林专业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增 大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此外,园林行业的 迅猛发展,对高校来说也是一个可喜的机遇,开办园 林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园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相对于建筑类、城市规划类、艺术类院校来说,农业 雨后春笋般在各类院校开设,因各类高校学科背景 不同,有着多样的办学特色和各自的专业名称,名称 上的争执可以搁置,但是一个专业办学对于其内涵 的界定、发展方向、社会需求要有清晰的理解。我们 农业院校园林专业教学工作者必须分析当前各高校 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完善 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农业院校园 林专业学生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就业压力下处于不败 之地。 院校园林专业如何迎接挑战,保持自己的优势,如何 增强园林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是亟待思考和解决 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园林专业可分为3大类: 一类是农业类院校的园林专业,重点培养园林植物 种植和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 二、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历史和现状 (一)园林专业虽起源农业院校,但办学历程 曲折 境的改造;一类为建筑院校的园林专业,重点培养人 工环境的规划设计人才;此外,还有一类是艺术院校 开设的园林专业,侧重于培养环境艺术的设计人才。 由此可见,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有以下 弊端:①农业类院校学生相对于建筑类和艺术类院 校学生,艺术表现差、空间塑造能力不足,重植物轻 园林专业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是融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 科。可以说,它是建筑学、工程学、土壤学、生物学、 植物学、生态学、美学以及经营管理的交集。园林专 规划。②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基础课课时过多,专业 课课时相对较少,如大多数农业类院校基础课课时 业脱胎于农业类院校的农学和园艺学,最早是由 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 作创建的造园专业,1956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造园专 业调入北京林学院,可以说园林专业是最早在农林 类高校设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国内除北京林业 远远超过专业课课时。③专业课内容交叉重复严 重,有时候四年下来学生学的与植物有关的课程会 有五六门,如植物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 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等,其中植物分类很 22 周旭丹: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多门课程中都会涉及,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 性不高,甚至产生旷课、逃课等情况的出现。④专业 课开设时间较晚,多为大三、大四。尤其是大四,由 于很多学生考研、找工作等情况,导致学生出勤率下 降,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⑤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 时较少,实践课时不足理论课时的1/4。 (三)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多年来,社会一直存在轻“农”观念,对农业类院 校园林专业不甚了解,认为农业院校园林专业就是 种花、种草和种树的行当,或者只是设计传统庭院、 公园的。正是因为来自社会的这些误解,一直成为 农业高校园林专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并直接影响到 农业高校园林专业的招生工作,使得广大考生不愿 报考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以至于农业院校的生源与 理工类院校相比较相对较差,绘画艺术基础、形象思 维能力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 (四)教育观念的局限性、陈旧性 随着我国园林专业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农业院校 教育观念的局限性也日益突现,主要表现:①农业类 院校园林专业与其他类高校相关专业之间缺乏交流, 造成农业类院校园林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单一,缺乏对 交叉学科知识的研究,缺乏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师;② 农业类院校园林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设计院、企业单位 之间缺乏交流合作,造成农业类院校相关专业教育不 能更好地满足企业、设计院等相关园林单位对应用型 人才的需求;③在考核方式上,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 园林专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书面试卷测试方法,令学生 死记硬背,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理论 与实践结合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以上局限性导致了教育方式的陈旧性,使教学 还停留在“满堂灌”的模式下,课程安排普遍偏重于 课堂教学和书本授课,而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课时 明显不足。同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设计课 三者之间衔接不尽合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 动手和创新能力差等问题。目前,多数农业院校园 林专业的教育还主要致力于植物造景、追求小桥流 水的诗情画意方面,却往往忽视现代园林的设计 要求。 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正在从事园林设计的毕业 生,他们对经历的4年设计教育颇有感受,对设计教 育的课程设置、教师的施教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反映:“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 接受的实践训练与现实中的实际项目运作有很大的 差距,很多图纸上看起来很好的方案却在施工阶段 遇到许多麻烦。”在植物的识别上,有些学生只擅长 本市区的园林栽培植物。由于植物的分布具有明显 的区域性和地带性,换了地区,学生就成了“植物 盲”。有些搞园林规划设计的学生,则更是想当然地 “纸上种树”,没有考虑到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植物 的生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植物的演替等因素。 这说明在园林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应该引起我 们对现行的园林教育模式的重新思考。 三、对农业院校园林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契合社会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明确培 养目标 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要,要 建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用以往陈旧的 观念办学。园林学科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 建筑科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社会学、心理学、 历史等多门学科,与自然社会诸多领域相互交融 渗透。因此,各类院校园林专业既要发挥自己的 特色,又要扬长补短。对农业院校园林专业来说, 要发挥农业院校对植物设计的优势,改变单一的 课程设置模式,适当引入交叉学科课程,缩短与其 他院校在规划设计和表现力等方面的差距,提高 人才的综合素质。 ①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缩短基础课 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 ②适当增设与建筑、艺术等相关的设计表现技 法、空间塑造等专业课程,以弥补与建筑类、艺术类 院校之间的差距,增强农业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艺 术表现、空间塑造和规划能力。这些课程可以采取 选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 未来的定位方向灵活选取。 ③园林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应注意课程之间的内 在联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避免不同课程之间内容 的重复。 ④相对独立的专业课可提前在大一、大二的时 候开设,如美术、设计初步、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阴 影透视、园林史、园林美学、园林艺术原理。 ⑤针对大四学生上课与考研、找工作精力上的 冲突,可以考虑大四的课程采用短期集中授课的方 法,争取在大四第一学期的11月份完成所有大学四 年本科生的课堂教学任务,剩余2个多月正值招聘 会的高峰期和考研冲刺期,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 到找工作和考研复习中。 ⑥加强学生实验环节的培养,鼓励学生走出课 周旭丹: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 23 堂,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加大农业院校园林专业宣传力度,提高生 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 近几年来,各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日益激烈,如何 通过招生来争取好的生源,已经成为农业高校教育 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宣传力度上,农业类高校园林专业建设必须作 为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来运作,才能在生源竞争中 抢占主动权。首先,要对面临的招生形势进行分析, 包括学校状况、教育生态环境、生源数量和质量、招生 政策、兄弟高校的招生目标和招生对策等,并制定有 吸引力的招生优惠政策。其次,基于形势明确招生宣 传的基本工作思路。最后,要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 宣传。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势,通过电视、报 纸、网络、手机短信、在校生媒体、信件、重点中学设 点、学生座谈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 必要时鼓励和组织学生及其家长到学校实地参观,让 他们在互动性的活动参与中增加对学校的了解。 在生源结构上,由过去基本上面向本省、本地区 招生发展为面向全国招生,扩大招生范围。由原来 在高考前没有艺术加试改为在高考前加试艺术考 试,吸引有艺术特长的考生积极报考。 (三)增强农业院校与相关专业院校、单位之间 的沟通 目前,农业院校的交流方式单一,而且培养出来 的毕业生不适应市场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为此,建 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是目前农业院校培养高水平 人才的有效途径。 ①农业院校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论坛,为学生 与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这样,可以 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与教师沟通,也方便已经就业 的毕业生与老师交流。 ②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竞赛,或与相关专业院 校的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某些项目,这样可以得 到相关知识的互补,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分析,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他们思想沟通与交流的能 力。同时,也可以带动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促进学 术交流,推动学科的发展。 ③可聘请一些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来校作 学术报告,使学生在学术交流中及时了解中外园林 理论与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专 业的兴趣。 ④增强与相关专业的设计院、特别是园林企业 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将实际项目引 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这样,学生可 以从实践中吸取营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 践脱节的现象。同时,也解决大四生产实践课难的 问题。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避免教师 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 综上所述,农业院校园林教育面对当今不断加速 的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不进则退。应统一与特色并 重,积极融入社会,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组织构架。 以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强 调对实践能力的磨砺。唯如此,才能在不断加剧的竞 争中保持稳固的专业地位和良好的专业声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EJ].建筑学报, 1998,2(2):58—62. [2]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EJ3.中国园林,2008(1):12—15. (责任编辑张仕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