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实验与计算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化学实验与计算

1、下列实验操作图或装置图中正确的是(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C、将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慎溅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得的体积偏大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然后再将该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D、用量筒量取35.96mL的盐酸

5、能直接在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6、实验室里的三种玻璃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能用做盐酸和锌反应的是( )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是( )

A、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B、烧杯、漏斗、玻璃棒、温度计 C、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器、接受器 8、现用 98% 的浓硫酸配制100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5 9、下列各组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

A、铜粉和铁粉 B、酒精和水 C、硝酸钾和食盐 D、氯化钠和硫酸钡 10、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B 、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银以获得少量铜 C、将二氧化碳、氧气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灼热铜的试管,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1、下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会引起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的是( )

A、称量固体NaOH时左码右物 B、实验所用的固体NaOH在空气中久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

12、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

A、气球①③不胀大,②④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胀大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13、已知某硫酸钠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为1:100,则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8% B、7.8% C、2.0% D、4.2%

14、将一块锌片投入100克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2.6克,则投入锌片的

质量为( )

A、12.6克 B、2克 C、15克 D、13克

15、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一个烧杯中加

入一定量的镁,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铝。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的Mg、Al的质量比可能是( )(两个答案)

A、1∶1 B、24∶27 C、32∶33 D、27∶22

16、将5克由CO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10克白色沉淀,

由此推断原混合气体中( )(两个答案)

A、CO可能是3.4克 B、O2一定是1.6克

C、O2可能是2.2克 D、CO为3.3克,O2为1.7克

17、将氢气通入10克氧化铜粉末加热一会儿,冷却后剩余固体8.4克,则( )(两个答案)

A、有1.6克水生成 B、有8.4克铜生成

C、实验所用氢气大于0.2克 D、有80%的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请把操作方法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A、加适量水溶解、冷却、过滤 B、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 E、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F、加适量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①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 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 ; ③白糖中混有少量砂粒 ; ④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 ; ⑤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_________; ⑥铜粉中混有铁粉 。 19、右图所示的装置有除杂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

⑴要除去O2中混有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 ,气体应从装置(填“A”或“B”) 端通入。要除去H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 ⑵欲证明O2中混有HCl气体,装置内应盛 。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检验CO中混有CO2 气体,装置内应盛 ,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⑶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H4时,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CO时, 瓶内先装满水,CO气体从 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进行实验时, 水应从 端通入。

20、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

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发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1)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

(3) 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 ,原因是 。 (4) 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试剂应该是

,现象是 。 (5)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试剂为 溶液。

2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A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 ⑵ E装置的作用是

⑶ 称m克不出纯氧化铁试样放入C中硬质玻管内,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1克,按 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经过充分反应后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2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 质量分数为 80(m2-m1)/27m ;

⑷ 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有不完善之处,你的建议是 。

22、为了证明混合气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可选用下列装置(可以重复使用)进行实验,列出

装置顺序。

A B

C

D E

23、有一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气体通过

以下装置。

实验现象如下:B处由紫色变成红色;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D处有白色沉淀生成;F处由黑色变成 红色; H处无现象。

⑴ 无色气体肯定含有 。

⑵ 由长颈漏斗加入的酸是 ,锥形瓶中装入的固体是少量 、 的混合物。

⑶ 如果B装置中的试纸不变色,则可省去 、 装置(填装置代号)。

24、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

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

则X气体是 (填化学式,下同)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

则X 气体是 ,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

可能是 。

浓硫酸 NaOH溶液

试验气 △

25、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晶体,实验室用其加热制取CO气体:H2C2O4 = CO↑+CO2↑+ H2O

①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实验室制 (O2、H2、CO2)相同的装置 ②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并用CO还原氧化铁,写出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 ③装置丙中NaOH的作用是 。 ④尾气应如何处理 。

26、请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检验干燥、纯净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假设每步除杂均完全反应)。

⑴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⑵操作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⑶实验中起干燥作用的物质是 ;

⑷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Ca(OH)2溶液的作用是 ; ⑸实验中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和NaOH溶液。要用如图所示装置对H2和CO2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

① 甲中应盛 ,乙中应盛 ; ② 首先打开活塞a,可分离出 ,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 。 ③ 再关闭活塞a,向b中加入稀盐酸,又可分离出 , 反应化学方程式 。 ④b仪器为何要伸入液面下 。

28、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

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结论 甲 乙 丙 含有CO、H2、H2O(气) 含有CO、H2、CO2 含有CO、H2、CO2、H2O(气) ⑴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燃尾气, 火焰呈 色。

⑵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 (填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 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化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 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 。

29、阳光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

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⑵ A装置的作用是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

是 。

⑶ 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为 。

⑷ 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0、m克铝、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得到固体盐的质量为n克,则所得氢气的质量为 ; 若生成同价态的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 。

31、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在甲烧杯中加入m1铝片,在乙烧杯中加入m2铁片。

(1)若m1=m2,且两烧杯中金属完全溶解,则天平指针______(填“不偏转”或“偏甲”、“偏乙”),其理

由是 。

(2)若两烧杯中金属完全溶解,天平指针不偏转,则m1:m2=______:______。

32、张、王、李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所用试剂及质量如下表:: 张 王 李 试剂及质量 氧化钙(固)m1g 氢氧化钙(固)m2g 碳酸钙(固)m3g 10%盐酸n1g 10%盐酸n2g 10%盐酸n3g 所得溶液质量 W1 W2 W3 已知:m1+m2+m3=23.04g,n1+n2+n3=189.8g, w1+w2+w3=206.16g,

则混合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3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析一种由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他先称取m g此混合物倒入某容器, 然后加入245g 10%的稀硫酸,结果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8.8g气体;再取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配成 405.2g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熟石灰后也恰好完全反应。求: ⑴ 该混合物的组成和m值;

⑵ 405.2g该混合物溶液与熟石灰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4、现有铜与金属镁、铁、锌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现欲测定其组成。 取该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

杯中,将14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 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通过计算,求: (1)计算确定混合物中另一种金属成分 (写出计算过程)

(2)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实验与计算

1、下列实验操作图或装置图中正确的是( B )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C、将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不慎溅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量得的体积偏大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时,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湿润,然后再将该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D、用量筒量取35.96mL的盐酸

5、能直接在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6、实验室里的三种玻璃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能用做盐酸和锌反应的是( )

A、②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是( )

A、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B、烧杯、漏斗、玻璃棒、温度计 C、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器、接受器 8、现用 98% 的浓硫酸配制100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8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5 9、下列各组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的是( )

A、铜粉和铁粉 B、酒精和水 C、硝酸钾和食盐 D、氯化钠和硫酸钡 10、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B、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银以获得少量铜 C、将二氧化碳、氧气混合气体通入盛有灼热铜的试管,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1、下列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实验操作,会引起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的是( )

A、称量固体NaOH时左码右物 B、实验所用的固体NaOH在空气中久置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 12、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

A、气球①③不胀大,②④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胀大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13、已知某硫酸钠溶液中,Na+与H2O分子个数比为1:100,则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8% B、7.8% C、2.0% D、4.2%

14、将一块锌片投入100克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2.6克,则投入锌片的

质量为( )

A、12.6克 B、2克 C、15克 D、13克

15、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一个烧杯中加

入一定量的镁,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铝。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加入的Mg、Al的质量比可能是( )(两个答案)

A、1∶1 B、24∶27 C、32∶33 D、27∶22

16、将5克由CO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点燃后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10克白色沉淀,

由此推断原混合气体中( )(两个答案)

A、CO可能是3.4克 B、O2一定是1.6克

C、O2可能是2.2克 D、CO为3.3克,O2为1.7克

17、将氢气通入10克氧化铜粉末加热一会儿,冷却后剩余固体8.4克,则( )(两个答案)

A、有1.6克水生成 B、有8.4克铜生成

C、实验所用氢气大于0.2克 D、有80%的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请把操作方法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A、加适量水溶解、冷却、过滤 B、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水、过滤、蒸发结晶 E、加适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F、加适量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①碳酸钙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B ; ②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 C ; ③白糖中混有少量砂粒 D ; ④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 F ; ⑤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__A_; ⑥铜粉中混有铁粉 E 。 19、右图所示的装置有除杂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

⑴要除去O2中混有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浓硫酸 ,气体应从装置(填“A”或“B”) A 端通入。要除去H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NaOH溶液。 ⑵欲证明O2中混有HCl气体,装置内应盛 AgNO3溶液。反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检验CO中混有CO2 气体,装置内应盛澄清石灰水 , 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⑶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H4时,气体应从装置的 B 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CO时,瓶内先装满水, CO气体从 B 端通入。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A 端通入。

20、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

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发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1)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H2SO4=FeSO4+H2S↑ 。 (2) 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B 。

(3) 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 b ,原因是 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 (4) 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试剂应该是 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是 溶液变红色 。

(5)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装置E吸收,E中试剂为 NaOH 溶液。

2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A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 ⑵ E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

⑶ 称m克不出纯氧化铁试样放入C中硬质玻管内,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1克,按 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经过充分反应后称得U形管和氯化钙干燥剂的质量为m2克,则试样中氧化铁的 质量分数为 80(m2-m1)/27m ;

⑷ 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有不完善之处,你的建议是 在BC之间接一个盛浓硫酸的干燥装置 。

22、为了证明混合气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可选用下列装置(可以重复使用)进行实验,列出

装置顺序。

A B

C

D E

A→D→E→D→B→A→C→A→D 。

23、有一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气体通过

以下装置。

实验现象如下:B处由紫色变成红色;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D处有白色沉淀生成;F处由黑色变成 红色; H处无现象。

⑴ 无色气体肯定含有 CO2、HCl、H2。

⑵ 由长颈漏斗加入的酸是盐酸,锥形瓶中装入的固体是少量CaCO3、Zn的混合物。

⑶ 如果B装置中的试纸不变色,则可省去B、C装置(填装置代号)。

24、如下图,某气体X可能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气

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

(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

则X气体是 H2 (填化学式,下同) (2)若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

则X 气体是 CO ,

(3)若A、B两个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

浓硫酸 NaOH溶液

可能是 CH4、CH4和H2、CH4和CO、H2和CO、H2和CO和CH4。

25、草酸(H2C2O4)是一种无色晶体,实验室用其加热制取CO气体:H2C2O4 = CO↑+CO2↑+ H2O

①加热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与实验室制O2(O2、H2、CO2)相同的装置 ②用干燥、纯净的CO证明其有还原性,写出各装置正确连接顺序 丙→丁→乙→甲→丁。 ③装置丙中NaOH的作用是 出去CO2 。 ④尾气应如何处理 点燃或收集 。

试验气 26、请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检验干燥、纯净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假设每步除杂均完全反应)。

⑴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N→L→M→H→I→F→G→D→E→B→C→A ;

⑵操作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 ; ⑶实验中起干燥作用的物质是 浓硫酸 ;

⑷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中混有的CO2,Ca(OH)2溶液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CO2生成;

高温 ⑸实验中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是: C + CO2 = 2CO 。

27、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和NaOH溶液。要用如图所示装置对H2和CO2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

① 甲中应盛NaOH溶液,乙中应盛浓硫酸;

② 首先打开活塞a,可分离出 H2 ,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 CO2+2NaOH=Na2CO3+H2O 。

③ 再关闭活塞a,向b中加入稀盐酸,又可分离出 CO2 , 反应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 = 2NaCl +H2O+CO2↑ 。 ④b仪器为何要伸入液面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

28、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

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结论 甲 乙 丙 含有CO、H2、H2O(气) 含有CO、H2、CO2 含有CO、H2、CO2、H2O(气) ⑴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点燃尾气, 火焰呈 蓝 色。

⑵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 A (填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 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化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 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将A中固体取 出,放入烧杯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

29、阳光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Fe2O3(样品中杂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

反应)的质量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开始时,应先挤压鼓气球持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排出装置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⑵ A装置的作用是 除水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的现象是 白色固体变蓝色 。

⑶ 反应前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为5g,完全反应后C装置增加了1.35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为80%。

⑷ 若省去D装置,则实验所测定的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30、m克铝、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得到固体盐的质量为n克,则所得氢气的质量为(n-m)/35.5;

若生成同价态的无水硫酸盐,其质量为(96n-25m)/71。

31、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在甲烧杯中加入m1铝片,在乙烧杯中加入m2铁片。

(1)若m1=m2,且两烧杯中金属完全溶解,则天平指针_偏乙_(填“不偏转”或“偏甲”、“偏乙”),其理

由是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多。

(2)若两烧杯中金属完全溶解,天平指针不偏转,则m1:m2 = 243:224。

32、张、王、李三位同学用下列试剂分别进行实验,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所用试剂及质量如下表:: 张 王 李 试剂及质量 氧化钙(固)m1g 氢氧化钙(固)m2g 碳酸钙(固)m3g 10%盐酸n1g 10%盐酸n2g 10%盐酸n3g 所得溶液质量 W1 W2 W3 已知:m1+m2+m3=23.04g,n1+n2+n3=189.8g, w1+w2+w3=206.16g,

则混合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为177.3g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 。

33某学生在实验室里分析一种由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他先称取m g此混合物倒入某容器, 然后加入245g 10%的稀硫酸,结果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8.8g气体;再取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配成 405.2g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熟石灰后也恰好完全反应。求: ⑴ 该混合物的组成和m值;25.2g

⑵ 405.2g该混合物溶液与熟石灰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

34、现有铜与金属镁、铁、锌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现欲测定其组成。 取该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

杯中,将14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 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通过计算,求: (1)计算确定混合物中另一种金属成分 (写出计算过程)

(2)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Mg 1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