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以新年饮食为中心

来源:华佗健康网
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新年饮食为中心

牛培红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日饮食文化在传统研究中,一直是中日文化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中日饮食文化的研究更是

比较热的研究方向。因为往往来说,透过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

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

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饮食文化的研究往往脱离不了

传统文化的比较。对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可以在其新年饮食

方面来进行,因为新年往往是反映传统文化最浓重的反映形式。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日饮食文化;新年饮食一、基于传统文化的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一)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作用力 传统文化在文学意义上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单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有文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以一个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为中心,是独属于这个民族的,同时也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历史积淀性。这是说,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没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则传统文化就不容易形成,即使形成了也不会长久,这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从来没有一个传统文化不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任何传统文化都必须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也是在历史积淀中走向灭亡,这是任何一个传统文化的必然命运。第三、独有性。这是说,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传统文化只是独属于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没有任何关系。当然可能是在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但这些丝毫不会影响这种独有关系。因为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了这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这是任何历史都不能改变的。(二)传统文化浸入饮食文化

从更一般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但是不得不指出,每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透露着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是会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来影响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角度来说,往往是在传统文化中形成的。首先,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饮食文化的浸入。往往来说,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那么这个民族就会有什么样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这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才会有独具个性的发展模式,也才会在饮食文化上区别于其他民族。其次,通过饮食文化可以判断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由于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浸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在事实上也就成为了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从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来探讨二者的区别。(三)饮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作用

一如前述,基于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实际上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灭亡,这是因为:首先,饮食文化的很多因素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比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很多情况下,都把饮食文化带入其诗词歌赋中,借饮食文化表达自己的某种文化情感。这正好证明了饮食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作用的方面。其次,饮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

展的一个明证,往往来说,饮食文化透露着一个民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证明。那么实际上,饮食文化的形成在很多情况下是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谈,饮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往往有着比较强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在这种推动作用下,饮食文化才逐渐得以在传统文化中形成、发展乃至灭亡。所以,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作用,这是认识问题的第一步,还必须认识到饮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力,这是认识问题的第二步。

二、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一)食材的寓意不同中国的传统的农历新年,往往是以吃饺子为主要的食材。当然,在我国很多南方地区也吃汤圆,但无论吃汤圆还是吃饺子都寓意着团团圆圆,来年丰收大吉。饺子与汤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新年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象征着新年能够心想事成的美好祝福,很多情况下,中国传统的饺子与汤圆总是以特定的形状来展现,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新年中,饺子总是以由面皮、菜馅或者肉馅等相互结合而形成的,面皮负责把菜馅或者肉馅包裹进去,然后把饺子放在水里烹煮,一般情况下要煮半个小时左右即可,也就是说,在中国新年中,对饺子的做法也是相当讲究的。在日本一般吃河豚或者黑豆,河豚象征着美好的福气,而黑豆则象征着认真、辛劳、勤奋等。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无论日本的传统新年的食材还是中国的传统新年的食材,在一定程度上都寓意着人们的新年的美好愿望,总是以突出人们的新年愿望为主旨,这是两国食材在表现人们的美好心愿方面的共同特点,也是两国人民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的标志,实际上,纵观各国的新年,大多都把食材的各个方面

的讲究放在了应有的重要方面。(二)文化情结的不同文化情结在文学上是指,一个民族或者某一个特定地区的人们特有的文化信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人有恋家的情结或者爱国的情结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文化情结指的就是内化于一个民族的,但属于这个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必须指出,这种文化心理是基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形成的。在现在的中日两国之间饮食文化的不同展现来说,任何一方面都透露出了两国各不相同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文化情结的因素在起主导的作用。我们认为,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情结在很多情况下,往往可以主导这个民族的各个方面的文化活动。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也是两国文化活动的不同,这种文化活动究其实质,乃是因为两国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情结的不同。所以,从文化情结的角度来讲,中日饮

食文化尤其是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正是因为文化情结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其实,在任何时代和在任何地方,每个民族或者每个地区的人们都会有着不同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是不以地区或者时空为转移的,只要一个民族具有相当的文化积淀,总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情结,文化情结对于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三)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一样都是一个民族对于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中日在新年上的饮食文化的不同在事实上导致

190Company culture・企业文化

了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是其一。其二,也正是在这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中日新年的饮食文化才展现出了不同的方面。必须认识到,文化价值观是与单纯的传统文化不一样的,往往谈到文化价值观都必须谈到社会的容忍度。也就是说,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导致了这个民族或者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某文化事件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在某地区兄弟可以在哥哥去世后,迎娶嫂子,那么这个文化价值观,在中日两国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谓的“长嫂如母”在中日两国都是适用的,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文化价值观的差年里迎来新的希望与新的幸福的事情。也就是说,从中日两国新年的饮食文化上的不同上也可以看到其相同点,对过去做告别,对来年做好美好的祈祷,这是两国饮食文化上的重要的相同方面。其实,无论在任何国家还是在任何时代,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时空中,人们总是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着向往和憧憬,也就是说,人们对美好事物总是有着某一种期待与祝福,这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但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会有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一点,在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从中日两国的新年饮食文化上来异。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日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其实就是两国的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事实上也导致了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这是在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也是在任何时代都必须谈及的。必须在文化价值观概念下来认识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这是从更为根本的角度来谈饮食文化。

三、中日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的相同点(一)都寓意着和过去告别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的新年,人们在饮食上如何不同,其总有一个中心的意思,那就是意味着和过去做一个告别。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日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极其相似的方面,中国的饺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寓意着新年即将到来,吃饺子的人们要和过去的不好的事物告别,所谓的不好的事物指的就是人们在过去一年所经历的一些霉运或者令人感到不快乐的事情,这些都在不好的事物之列。在日本人们吃大寿司,其实也是这种文化取向的意味。所以,必须认识到在新的一年中日两国都会把吃的事物作为和过去的告别作为主要的文化体现,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下,才能把对中日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往往来说,在大多数国家,无论有没有新年,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在过重大节日的时候,所进行的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意味着和过去的不好的事物做一个告别。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们和过去的事物告别,其实是告别过去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幸福的事情以及能够让人们更加快乐的事情,人们往往是不会告别的,相反人们还会希望保留这样美好的事物。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上来说,都意味着两国向过去不好的事情告别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两国在饮食文化上不同的真正原因,同时也能更好理解两国的新年文化的不同。(二)祈盼新年的美好

无论在中国新年的饮食上还是在日本新年的饮食上,两国在注重和过去的不好的事情告别的同时也都特别注意把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寓意在饮食文化上,也就是说,在两国饮食文化上都特别注意把两国的饮食文化的美好寓意珍藏在其饮食文化之中。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一点在两国是相同的。那就是新年寓意着来年的美好前景,也就是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新年总是意味着人们都能够在新的一

说,对过去不美好的事物的告别与对新年美好事物的期盼,共同构成了两国新年饮食文化的共同特征。(三)都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从中日两国新年饮食文化上来看,两国的新年饮食无论在寓意上还是在文化价值观念上都表现了两国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大卫休谟看来,人性是一个复杂东西,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琢磨的东西。但同时,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又强调,人性同样有着期盼美好事物的一面。我们从人性的光辉的一面来解读中日新年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从根本性或者更具说服力的角度来阐释两国文化的不同,同时,从辩证的角度来说,也是阐释两国饮食文化相同方面的重要途径。其实任何基于文化的认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性的解读,因为任何文化都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的,同时也是围绕着人的不同需要而发展的。

中日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以新年饮食为中心 也就是说,人性虽然复杂,虽然难以捉摸,但人性从根本上来说,都在期盼着美好的东西。纵观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也可以看到这点,那就是,两国人民在过新年的时候都在期盼着美好的事物的保留与美好的事物的到来。尽管两国人们在过新年的时候所用的食材大不相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无论两国人民在食材上多么不同,其最基本的就是两国人民有着最本真的人性光辉的一面,那就是对于真善美的期盼。

    

参考文献

[1]回智光.中日饮食文化差异之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

[2]张利云.中日饮食文化交流课堂实践活动[J]. 好家长,2015,(21).

[3] 刘敬者.中日饮食文化交流“使者”——慈姑[J] .文化月刊,2015,(16).

[4]王清. 1978-2013年中国大陆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发展述论[D].扬州大学,2014.

[5]刘蕊芬. 中日两国饮食疗法(药膳)的源流与异同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作者简介:牛培红,1994年生,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新密市,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商业故事

BUSINESS STORY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