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读促悟,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背,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感情的弦。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认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课件出示插图)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 是的,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板书:圆明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根据个人感受答:美丽、举世闻名等)
课文中有三个句子,高度概括了圆明园的价值--(指名说,并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多么地自豪啊!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那么,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能让人们如此地赞美它呢?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感受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吧!
1、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园林和建筑呢? (1)圆明园的布局
指名回答,出示布局图,理解“众星拱月”。介绍占地5200多亩。 这真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作为一位中国人,你想如何把这一段介绍给外国友人?(自豪地朗读) (2)建筑风格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图片,并联系图片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根据介绍板书:有 -----也有-----)
所以作者由衷地发出感慨“漫步园内------” (齐读)
多美呀!想看看吗?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朗读。)
看了这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 除了这些精美而宏伟的建筑,圆明园里还有什么? (指名读第四段)
(1)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那些文物? (2) 理解“上自——下至”
从先秦到清代,你知道有多少年吗?(2500)
(3) 这2500多年中,这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能有多少? (生猜测)
(出示资料:舍卫城,自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高达数十万尊。)
而这只是圆明园中的一座小城,而这只是一些佛像。想想圆明园中那么多的珍宝啊,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4)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 (出示图片,最后定格在铜首上)
这是圆明园那140多个景点内的一个小小的十二生肖喷水池上的3个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啊!而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啊!你觉得这些宝物除了数量众多,还可以怎样形容? (根据回答板书)
(5) 谁能用关联词说一说?
(6)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齐读)
(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 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是啊,当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圆明园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补充课题)
1、 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指名读,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仅仅是这些吗?老师这里有两段资料,是一位当年参加掠夺的士兵写下的。
(出示资料: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链。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2、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吧! (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为了——(齐读) 4、 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5、大火连烧了三天,整整4320分钟啊!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想想看,这4320分钟会烧掉什么? 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板书并叙述) 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激动人心的)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指题目) 6、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写它曾经的辉煌呢? (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美得让人心醉,才能体会
到他毁的令人心碎——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齐读)
这圆明园可是古代皇帝的家啊,英法联军就这么轻易地闯了进去,这座世界上最美的园林,竟然在大火中化成了灰烬。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再次读)
7、亲爱的同学们,面对这断壁残垣,你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吧!
(出示图片,并配乐《二泉映月》,学生写话) (交流)
8、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在日益强大,但仍有外国侵略者不断的侵犯我们的国土,你对日本侵犯我国钓鱼岛有何看法? (四)总结升华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四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教学反思:
教学完本课,我感受到了什么是遗憾的教学。本节课上,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搜集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充分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了自豪之情。通过资料和视频文件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了对侵略者的仇恨。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渲染,创设了情景,渲染了气氛,为学生的体会创设了情景。不足之处:也许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太注重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了,忽略了学生的体会,为了将我设计的内容全部进行完,生怕时间不够,总是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代替学生回答问题。总之,讲完课后才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