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进课堂之我见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学jiao xue 闽剧进课堂之我见 长乐市实验小学 林 芝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财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的艺术 一、寻本求根,加深学生对方言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地区的方言往往能体 现这个地区文化的特点和多样性。闽剧作为福建最 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须用福州方言唱念道白。欣 价值和德育价值。 仪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 i 年版)》 (以下简称201 1年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理 念中明确指出: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 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 赏闽剧的第一步,是要有对福州方言有一定了解。 多年普通话的推广,让各地的人们已把普通话作为 交际的首选语言,导致方言逐渐式微。早在几年 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 义情操。” 闽剧作为闽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饱含着浓郁的乡音乡情,在闽文 前, 恍明日报》就曾发文呼吁“拯救方言就是拯 救地方文化”,文中以苏州方言为例,写道: “苏 州方言退缩到臼常生活的狭小范围,成为一种缺少 化发展史研究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闽剧进课 堂的意义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民间传 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闽剧集民间 传奇、历史故事于一身,通过生动的舞台形象诠 文化含量的低层次符号系统。 ‘皮之不存,毛将焉 附’,如果苏州话消亡了,昆曲、评弹等非物质文 化遗产也不可能得到传承和发展。”同理,如果我 们的下一代不了解福州方言,不会听、不会说,IIII 释,是目前仅存的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剧种,地 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闽剧,也只能锁进 尘封的照片里,成为仅供瞻仰的“蝴蝶标本”。值 得庆幸的是,我校地处长乐,学生不仅普通话掌握 方特色鲜明,是传递乡梓之情,传承乡土文化的极 佳媒介。第二, “观戏如读书”,戏曲具有极高的 德育价值。陈独秀曾说: “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 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闽 剧剧目中,不乏福州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与英雄人物 情况良好,方言氛围也很浓厚。我的学生中,完全 不懂福州方言的仅有不到10%,且有10%的学生能 够流利应用,这为闽剧走进课堂提供了语言基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家乡话,让那10%的 学生也能听懂闽剧,教师在方言的教学上就得下苦 功、想方法。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方言日常 用语、歇后语、童谣、俗语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 论、交流、资源共享;让学生家长不时地通过方言 与孩-7-交谈,让方言离学生更近一些。 二、营造环境,培养学生对闽剧的兴趣 的传奇轶事,在风亭水榭间,上演着世事的阴晴圆 缺、聚散无常:在唱念做打中,沁出忠孝仁义礼智 信的馨香。 让闽剧走进我们的课堂,并不是要让学生苦练 戏曲基本功,精通唱腔唱段,而是希望学生通过感 受闽剧独特的艺术与德育价值,拥有绵恒而温润的 教养,在学生心中种下这颗乡土艺术的种子,期待 在机缘渍泊之下,能开花结果。更为具体地说,闽 剧进课堂是通过各 ̄iIi.径,让学生接触闽剧的代表 201 1年版课标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 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 作品、经典唱段,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并借此让 其了解闽剧相关知识 ,激发其对戏曲的兴趣,让其 感受戏曲表演的神韵、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引导 其热爱、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提 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一节精彩的音乐课 离不开充满新意、构思精巧的教学设计;而那些诱 人的衔接环节和独具特色的铺垫,则能不断唤起学 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让学生产生审美渴望。闽剧进 课堂,仅仅靠聆听和欣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 升民族认同感与审美能力。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 做了一定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要,也无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无法培养学生的兴 2014l1福 札{ 59 一 遇见 周益民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很小的时候,家里老人给我算命,说我长大后 会有贵人相助。我自然不会相信这样的“命中注 定”,不过,后来确也遇到不少贵人。清华大学附 属小学的窦桂梅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跟窦老师最早的联系是在网上的教育论坛。那 时,她刚从吉林调到北京,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 长。她的“为生命奠基”的报告在基础教育界引发很 大反响,成为那几年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词。那时的 2002年10月,我们一同在广西省南宁市观摩 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次见了面。 征得校长同意,活动结束,我邀请她前往学校讲学, 终于真正见识了她的读课“气场”。上午,两节五年级阅 《朋友》,上得动人心魄,可谓大开大合、大起 大落。有个男孩发言精彩,她走到跟前,用力一拍 他的肩膀,喝道: “好!”这给人一种特哥们儿的感 觉。听课的老师们全愣住了,要知道,南方的女教 我,只是小县城的一个普通年轻教师,满怀着“后青 春期”般的怀才不遏,在虚拟的世界里故意说一些假 扮深刻而又尖刻的话,用窦老师后来开玩笑的话说, “给人感觉有那么点儿江南小才子的意思”。 师,公开教学时大都偏于抒情、温婉、柔美,一派 小桥流水.几时见过这样子的!头回听窦老师这与 众不同的课,可真叫一个爽。 中午,窦老师马不停蹄,为全体教师作了那个 趣。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 闽剧活动。如,在班级开展闽剧知识竞赛,以抢答 和必答的形式进行,并设置“闽剧/J\博士” “班级 学生“登闽剧之堂,入闽剧之室”,对闽剧唱腔的 了解与学习是其中重要一环。闽剧拖腔较长,节奏 缓慢,旋律起伏大,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发现一种传统的梨园式教唱 法——口传心授,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口传”是 形式与方法, “心授”是内容和灵魂。例如在教唱 好票友”等各种奖项,学生在赛前准备、赛中拼 搏、赛后思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触并记 住了不少闽剧知识。又如,在校内创办“闽剧社”,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让想唱想演的学生 大胆唱一唱、秀一秀。在社团活动中,在教师的 传统剧目饭皇城》中急板叠的一段唱时,在学生 了解了剧中曲折离奇的故事的基础上,我先分句教 指导下,有的学生尝试表演了台步,有的学会了 旋律,让学生一字一句地模仿我唱,同时我还配上 抖水袖,有的甚至能有模有样地唱出《与妻书》 的经典唱段……我还积极采用“请进来”和“走 出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闽剧文化的了解。 较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最后一句的拖腔“昏君 呀”,我让学生配上手势,一边打节拍,一边拖唱, 不仅能让学生兴趣高涨,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把感情 也唱进去。~节课下来,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兴 “请进来”就是请进我们地方剧团的专业演员,民 间艺人,甚至会唱闽剧的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让 致高张,收获颇丰。通过最简单的口口相传的模 式,教师把戏曲旋律和教师领悟到的唱腔中的意境 美、韵味美,传递给学生。通过一段时间闽剧唱腔 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基本看懂一出戏,有的甚至 能准确地嚼上一段! 他们为学生表演,和学生交流,开展闽剧知识讲 座。 “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师生走出校门, 进剧团,进戏院,看一看演员排练,摸一摸服装 道具,听一听唱腔唱段,亲身感受闽剧文化的生 命力。 三、口传心授,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闽剧进课堂的意 义,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明白闽剧艺术上的价值,受 中国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历经千百年的演变, 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特色和舞台表演体系。要想让 到文化与道德的熏陶,更是一种尝试,尝试转变单 的美育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60 福止教 2014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