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练习一教案
课题:练习一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沟通各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意义、性质、比较大小、加法和减法的有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算意识。
4.借助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教学难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掌握小数的性质和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接下来,请同学们系统地整理一下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整理好之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看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2、师揭题:俗话说:“学以致用”,不能用的知识是死知识,没用的知识。同学们用的如何,我们今天练习一下就知道了。(板书:练习一)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一)基础知识练习
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1题。
提出要求:
(1)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每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占几份?
(2)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涂色的部分。
2、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2题。
提出问题:
(1)数线上9和10、10和11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表示多少?
(2)9.8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10.1在哪两个数字之间?位置在哪?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交流:
①笑笑输入算式时,哪里出错了?
②13.19和原来的加数13.79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加数减少了,和会发生什么变化?
④应如何修正这个错误?
4、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5题。
提出要求:
(1)请同学们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计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集体订正。
(二)综合应用练习
1、出示教材第18页“练习一”第6题。
(1)师引导学生思考:2.6如何才会变成2.8?2.8+0.2等于几?3.0+0.2刚好等于几?第一个数应该怎么得到?最后一个数应该怎样得到?
(2)从8到7.1再从7.1到6.2,发生了什么变化?前一个数减去几得到后一个数?题目中两个括号里应该填几?
(3)出示数字塔。
①引导学生观察前六排的规律,说说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
②完成填表。
2、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图示,获取信息。
交流时师引导:
(1)如何计算车座离地面的高度?
(2)自行车的车身长应如何计算?
(3)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尝试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4)布置测量任务。
3、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8题。
(1)读题,理解图意,弄清题目的要求。
(2)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和解答。
4、出示教材第19页“练习一”第10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1)题目中提供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奇思能摘下帽子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