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与桂花糕
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分食,同时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再和。譬如新上来的一碗汤,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先搅一搅匀;新上来的一盘菜,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于劝菜,就更顾不了许多,一盘山珍海味,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六七个人的津液。将来科学更加昌明,也许有一种显微镜,让咱们看见酒席上病菌由津液传播的详细状况。现在只就我的肉眼所能看见的情形来说:我未坐席就留心观察,主人是一个津液丰富的人。他说话除了喷出若干唾沫之外,上齿和下齿之间常有津液像蜘蛛网一般。入席以后,主人的一双筷子就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后来他劝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双曾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的筷子,夹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的碟子里。我几乎不信任我的舌头!同是一盘炒山鸡片,为什么刚才我自己夹了来是好吃的,现在主人恭恭敬敬地夹了来劝我却是不好吃的呢?我辜负主人的盛意了。我承认我这种脾气根本就不适宜在中国社会里交际,然而我并不因此就否定劝菜是一种美德。“有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生戒条来成全一种美德,还不是应该的吗?又是一年秋天,静坐窗前,鼻尖闻到甜腻的桂花香,久久不散。小时候,父母外出经商,我跟着外婆生活。外婆家门前有一棵桂花树,每年秋天桂花开时,满树金黄的小花,香气浓郁。外婆会将树上的桂花摇落、收齐、洗净、晒干,用来做桂花糕、桂花饼和桂花梅子酱;还可以做成香包,带在身边,可以香好一阵子。外婆做的桂花糕最好吃,很甜、很香、很糯,我又喜欢甜食,自然拒绝不了诱惑,一次可以吃好几块,吃得满脸都是桂花糕的碎屑。这时候,外婆总是一边笑着帮我擦去脸上的碎屑,一边打趣道:“你这小馋猫……”后来,我长大一些,外婆却老了,腰身日益佝偻,身体也大不如前,多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更别说去摇桂花树了。所以每到秋天,我都会去帮外婆收桂花、晒桂花,也跟着外婆学做桂花糕。再后来,因为学业繁忙,我很少去外婆家了,记忆中那甜腻的桂花香也慢慢淡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一个秋天,噩耗传来——外婆走了。再次来到外婆家时,门前的桂花树依旧挺立,桂花却落了一地。冷风嗖嗖吹过,我打了个寒战,走进外婆家里,亲人们跪倒一片,我才发觉,那个事事为我、处处疼我的老人真的不在了。现在,每到秋天桂花飘香的时节,看着飘落满地的桂花,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外婆那熟悉的身影,我还会依着外婆教我的法子做桂花糕。在桂花香的陪伴中,我正一点点长大。编辑/文页文董雯雯外婆与桂花糕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