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类化合物抗疲劳活性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类化合物抗疲劳活性研究 徐明 ,郑鸿雁 ,王巍 ,陈玉娟2 7邙巍。 (1.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2;3.德惠市达家沟镇人 民政府,吉林长春130300) 摘要:目的:研究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高 剂量组[8毫升/(公斤・天)]、中剂量组[4毫升/(公斤・天)]、低剂量组[2毫升/(公斤・天)]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连续灌胃给 药30天后,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等指标。结果: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提取物能增强小鼠负重游泳时 间,耐力增强,能够降低血液中血清尿素氮含量、血乳酸含量,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提取物能显著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黄秋葵种子生物 碱提取物对小鼠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抗疲劳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20120949) 中图分类号:R2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4)一05—30—3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又名秋葵、 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液中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肝糖原 含量。 1.4方法 补肾草等,原产于印度,为锦葵科M ̄vaceae秋葵属Abe1一 mos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英文名Okra,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 带。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l1_3】。黄秋葵果实可供食用,具有 显著的保健作用,欧美等国都把黄秋葵列入21世纪最佳绿色 食品名录。此外,黄秋葵还被许多国家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 l6_ 保健效果好,绿色、安全。 目前,国内外都在加强对黄秋葵的研究,涉及保健、医药、 ,1.4.1小鼠体质量的测定首次灌胃前记录各实验组小鼠体质 量,并观察小鼠精神状态、皮毛色泽变化、末次给药后游泳前 再次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对比实验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 1.4.2负重游泳实验各实验组连续灌胃3O天,末次给药3O分 钟后,给小鼠负重铅皮(体重5%),放入水温30 ̄12、水深为3O 厘米的游泳箱中游泳,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O秒仍不能返回 食品等领域,黄秋葵种子的研究则鲜见报道,仅有少数是关于 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In,121。黄秋葵的种子中脂肪和 蛋白质含量较高,还含有较多铁、钾、钙、锰等矿物质元素 l9_m】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所以本次试验重点研究黄秋葵种 ,水面视为力竭,记录小鼠从放人泳池到力竭的时间_17】。 1.4.3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的测定各实验组小鼠 负重游泳力竭后取出,15分钟后摘眼球取血,试剂盒法测定 血清中尿素氮、乳酸和肝糖原的含量【l8】。 1.5统计学处理 子中生物碱类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根据文献[13-15】,本次试验 重点关注黄秋葵种子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对其进行研究,以期 找到黄秋葵种子中抗疲劳作用的物质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剂与仪器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记为均值±标准差( ±sd),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 student’S t-test,差异显著性以P<0.05表示[19】。 2结果与分析 2.1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黄秋葵种子由长春市昌达天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以下用水除特殊说明外均为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 水;昆明种雄性小鼠,购自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等级:清 洁级,20±5克,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吉) 首次灌胃前记录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小鼠精神 状态、皮毛色泽变化,末次给药后游泳前再次记录各组小鼠体 质量,对比实验前后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见表1。 表1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S,n=lO) high—dose Groups groups dose groups groups groups 2007—0003;游泳箱(40×50×50厘米)自制,水槽中控制水深 3O厘米,水温控制在(30±2)℃。 1.2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提取物的制备 黄秋葵种子中生物碱提取物由长春理工大学新药研发中 心提取,使用前用蒸馏水1:5混匀。 1.3实验动物分组 Intermediate— Low—dose Control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黄秋葵种子生 物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给予受试 物剂量分别为(以体质量计):高剂量组黄秋葵种子生物碱 体质量上升/g 12.25±3.09 11.17±3.12 l3.32±3.19 10.98±3.80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极 显著性差异(P<0.01)。 提取物8毫升/公斤;中剂量组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4 从表1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黄秋葵种子生物碱 毫升/公斤;低剂量组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2毫升/ 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情 公斤;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8毫升/公斤。各实验组连续 况并不明显,说明给药组并未对小鼠体重产生影响,在统计学 灌胃给药30天,观察记录小鼠的皮毛颜色及情绪,之后测定 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的影 响 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可显著抑制小鼠运动引起的血乳酸 升高,有助于缓解运动负荷引起的疲劳,从而延长小鼠力竭游 各组小鼠负重(铅皮)游泳致力竭,记录并统计从开始致 泳时间。 其力竭的游泳时间,结果见表2。 表2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 血清尿素氮是评价机体耐受力的重要指标,各国对此共 识相同 。结果显示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各剂量组的 的影响(±s,n=lO) lGroups high—dose Intermediate- Low—dose Control groups Oose grouPs groups groups l游泳时间/s 133.12±4.75扣 118.23±3.88扣k 90.45±2.76轴I 81.21±2.45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极 显著性差异(P<0.01)。 从表2可以看出,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各剂量组的 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在统计学上 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 2.3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血 乳酸和肝糖原的影响 各实验组小鼠游泳力竭后取出,15分钟后摘眼球取血测 定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和肝糖原含量变化,并统计各组小鼠运 动后血清中尿素氮、乳酸和肝糖原的含量,结果见表3。 表3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血 清尿素氮、和肝糖原的影响(±S,n=lO) 组别 血乳酸含量 血清尿素氮含量/ 肝糖原含量/ /(rmol/L) (mg/L) (mg/g) 高剂量组 17.45±2.07扣 45.89±5.41 15.26±1.77扣 中剂量组 19.37±2.97牺 60.58±6.21扣 l1.29±1.35* 低剂量组 22.35±2.66 72.44±5.06 10.0O±1.32* 空白对照组 25.68±2.15 80.19±8.06 7.96±1.73 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 极显著性差异(P<0.01)。 从表3可以看出,游泳运动后,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 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尿素氮和血乳酸的含量均明 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的差异(P<0.01);并且具有 显著差异(P<O.05)。各项检测指标中,各给药组呈现出明显 的量效关系。 3讨论 3.1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灌喂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后对小鼠体质量变化无显 著影响,属于正常体重变化。对实验不产生复杂影响。 3.2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负重力蝎游泳时间的影 响 运动耐力的下降最直观的表现为疲劳。而力竭游泳时间 是测试运动耐力的最明显的指标 】。生物碱类化合物多具有 抗疲劳作用,研究结果也显示,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的小 鼠明显增长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o1),说明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确实能提高小鼠的抗疲 劳能力。 3.3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对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 糖原的影响 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经过运动后,其 血液中乳酸含量比空白对照组降低很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且 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各实验组呈现量效关系,说明 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血清中 尿素氮含量最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_()1),说明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确能提高小鼠对运 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从而提高其抗疲劳能力。 运动导致的体力衰竭总是伴随肌糖原的降解代谢,机体 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必将将代谢肝糖原,以补充消耗, 因此肝糖原是反映疲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1。本研究结果 显示,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均 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P<0.01)。 4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测定血乳酸、血清尿素氮、肝/肌糖原生化 指标为阳性,可判定黄秋葵种子生物碱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 疲劳作用,存在深入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于英杰.黄秋葵的栽培技术U】.农村新技术,2004,(3): 10—11. 【2】龚衍兰,戴雪花.黄秋葵高质优产栽培技术U】.特种经 济动植物,2004,7(5):40. 【3】李庆林,王成永,彭代银,等.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缺 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U】.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12(2):39—42. 【4】谭业华,陈珍,顾种宜.中草药黄蜀葵的研究现状与展 望U】.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163-167. 【5】范丽,袁丽萍,陈志武,等.黄蜀葵花总黄酮药理性预适 应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U】_中国药学杂志, 2005,40(11):836—839. 【6董彩文,6】梁少华.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开发利用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180—182. [7】高雷,张平,程刚.黄蜀葵花的研究进展U】.安徽医药, 2008,12(3):198—200. [8】Anwar F,Rashid U,Ashraf M,et a1.Okra(Hibiscus es— culentus)seed oil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lJ].Applied Energy, 2010,87:779—785. [9】黄阿根,陈学好,高云中,等.黄秋葵的成分测定与分析 [J].食品科学,2007,28(10):451—455. [10】Adelakun O E,Qyelade O J,Ade—omowaye B I,et a1.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Nigerian Okra seed(Abelmoschus esculentus Moench)flour.Food Chem Toxicol,2009,47(6):1123—1126. 【11】李建华,陈珊.黄秋葵水提液抗疲劳的药效学观察[I].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2):196—197. 【12】茅国夫.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I].浙江农业 科学,2004,(6):353. 【13】孙宏,张宏波,谷振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实验方法比 较[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40—41. 【14】刘军红,廖国玲.生物碱提取、分离和纯化的研究进展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30—1231. [2O】徐国栋,骆清铭.运动时的血乳酸与血红蛋白饱和度 【15】李晓林,鹿海真,张坦东,等.茶叶中提取天然咖啡碱的 关系的研究:一种新型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法[I】.武汉体育学院 方法改进[I].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2):139 学报,2001,35(3):40-42. 140. 【21】裴素萍,冯晓慧,金迪,等.3种药膳对小鼠抗疲劳的 【16】张万明.自茶叶中提取咖啡碱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 效果卟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6(5):335—337. 化学教育,2007,28(1):51—52.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食品的功能学评价程序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和检验方法『M1. 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64—465. 作者简介:徐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 【18】何来英,严卫星,楼密密,等.保健食品抗疲劳作用试验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食品加工工艺与应用。 方法研究U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9(4):卜24. 通讯作者:郑鸿雁,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 [19]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食品、微生物菌种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2007:340-352 f上接29页) 2.3菌株的生长曲线 [2】吴祖兴.乳酸菌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研究『J1.食品工业 菌株的生长曲线图如图3,图3表明,菌株的对数生长期 科技,2002,23(8):55-57. 为2~12小时。 【3】李志成,严佩峰,李红蕊,等.乳酸菌基础培养基比较研 2.4菌株的诱变 究Ll】.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3(11):68—75. 2.4.1紫外诱变时间的确定紫外诱变时间与SW一135致死率 [4】刘屹峰.乳酸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fJ].丹东纺专 关系如图4。根据文献报道l12】,一般把致死率在80% ̄90%的范 学报,2002,16(2):36-44. 围作为紫外诱变最佳时间,此时容易筛选到高产正突变株。图 [51谈重芳,王雁萍,霍裕平,等.乳酸菌鉴定方法在食品工 4表明,当菌液稀释到10 ̄3时,紫外照射6O秒,致死率为 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U】.食品工业科技,2007,(2):76-85. 85.5%。因此,本实验选取最佳诱变时间为6O秒。 【6】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4.2亚硝基胍诱变剂量的确定如图5所示,随着亚硝基胍 【7】徐成勇,郭本恒,吴吴.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 处理时间的增加,致死率也不断的增加,当处理时间为3O分 育种U】.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7):55—59. 钟时,致死率为86 2%,因此,选择最佳处理时间为3O分钟。 [8】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Ⅲ.江苏调味副食品, 但是致死率还与亚硝基胍浓度有关系,在确定了最佳处理时 2004,21(1):8—10. 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亚硝基胍浓度与致死率的关系。如 【9】黄君红,成洁珊,陈青荷.乳酸菌生长最佳培养基的筛 图6所示,当其浓度为O.3克/升时,致死率为87.1%。因此本 选U1.中国酿造,2001,(2):9-11. 实验选择亚硝基胍浓度为0.3克/升。 [1O]徐冬云,周立平,童振宇,等.产 一氨基丁酸乳酸菌的 2.4.3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将突变菌株进行传代培养,用高效 分离筛选U].现代食品科技,2006,22(3):59-64. 液相发检测发酵液中 一氨基丁酸含量_13】,突变菌株遗传稳 [1 1]Guin TWC,Bottiglieri TSI.GABA, 一hydroxybutyric acid, 定,未见回复突变,菌株产 一氨基丁酸高达1.35克/升,较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 13].Ann Neurol,2003,6:3—12. 诱变前菌株提高了0.78克/升。 [12】Xiao—feng Guo,Hitoshi.Identiifcation of high 一 3讨论 Aminobutyric Acid producing Marine Yeast Strains by Physiological 本实验从酸菜、泡菜、酸奶中筛选出5株产菌株,经过复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itcs and Gene sequence AnalysesⅡ】. 筛得到一株高产的噬酸乳杆菌,命名为SW-135,其产量为 Biosci.Biotechono1.Biochem.,2009,73(7),1527—1534. O.57克/升,并以SW一135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和亚硝基胍 [13】李玉萍,熊向源,叶军等. 一氨基丁酸在开发功能性 诱变,研究发现紫外诱变最佳时间为6O秒;亚硝基胍诱变最 食品中的应用f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52—54,69. 佳浓度o.3克/升时处理时间30分钟。经过诱变和筛选,得 [14】叶砚,蒋冬花,嵇豪.响应面法优化红曲X27液态发酵 到高产突变菌株SW一135-13,产量为1.35克/升,是出发菌 产 一氨基丁酸工艺条件U】.中国粮油学报,2010,25(9). 株2.37倍_14】。 作者简介:黄翠萍,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1】赵玉红,张立钢,庞伟娜.乳酸菌和酵母菌共生发酵面 通讯作者:郑鸿雁,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食品、 包的研究U】.食品工业技术,2003,24(3):61—62. 微生物菌种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