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小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自己穿衣服》
小班幼儿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平生活中大人包办的又太多,在幼儿园中集中表现为部分幼儿中午起床后不会穿衣穿鞋,经常要老师帮忙,为此,我们有意识的在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娃娃家中提供一些小衣服,让幼儿给娃娃穿衣服,每天午睡起床后,都要提醒幼儿,先穿毛衣,再穿裤子,最后是外套和鞋子,我们还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也坚持让幼儿自己穿衣服。我们还打算举行一个幼儿穿衣服比赛,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幼儿都学会了穿衣服。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2、通过引导幼儿讨论、尝试各种穿衣服的方法,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小肌肉。
气质,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人的行为、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上。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婴幼儿时期就表现得很突出。
通过归纳,儿童的气质类型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麻烦型:又称困难型,主要表现为,生理节律不规则,适应性差,过于敏感,易于激动不安,自制能力差,情绪低落,脾气古怪,固执,与他人难以相处。二是迟钝型:表现有不活泼,行动迟缓;对事物缺乏兴趣,无探索精神和竞争性;学习能力差;表情淡模,郁郁寡欢;适应性差。三是易养育型:表现为活泼可爱,热情大方,易与他人相处;生理节律有规则;适应性强;反应敏捷,平时情绪良好。
气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气质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强,不易发生改变的特点。但是,也不是完全固定、一成不变的,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是在儿童期,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教养手段,发展良好的气质类型,改变不良的气质类型,使儿童的身心发展能健康进行。
气质类型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每个儿童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养也应因人制宜,方可取得效果,否则会事倍功半。
易养育型的儿童,绝不能认为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可以放任自流,忽视教育,而应发扬其积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否则孩子也容易染上不良的个性品质。 如果孩子属于迟钝型气质,教养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教育,给予良性的环境刺激,激发起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热情。要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他所缺乏的良好个性品质的灌输和教育。对孩子切忌漠不关心、不闻不问、顺其自然,而应关心体贴。
对麻烦型儿童的教养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常会给父母带来许多烦恼和不安。对这种孩子的教养,要针对具体情况,视其表现不同而采取区别对待进行教育。例如情绪低落或脾气古怪的孩子,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更多的体贴、关怀和照顾,要多让他与活泼可爱、热情大方的孩子接触,激发他的欢乐情绪,使他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因此应避免在公共场所指责他。
总之,对不同气质的孩子的教养是一很复杂的问题,除了父母之外,其他与儿童有关的教师、医生等社会工作者也应对此引起重视。同时还不应忽视如何发挥儿童特别是已经比较懂事的孩子的自身积极性,通过教育使他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气质中消极的方面,培养、发展积极的方面。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url=http://www.tcsuliao.cn]环保降解袋 [/url] [url=http://www.tcsuliao.cn]http://www.tcsuliao.cn[/url]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裤子、袜子、鞋子。 2、教学图片。 3、布置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课题:
〈1〉表演内容:我是红红,今天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出来了,我也起床了,妈妈!妈妈!妈妈去哪里了呢?我还没穿衣服呢!呜呜呜!妈妈快来!妈妈,快来帮我穿衣服! 〈2〉结合表演引导幼儿分析讨论:红红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做?(本文。来源:。教案) 2、看图片并启发幼儿讨论讲述:我们应该怎么样穿衣服? 3、让幼儿练习正确穿衣服:
〈1〉娃娃穿衣服。 〈2〉给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4、各领域中的渗透:
〈1〉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常生活模仿动作》。 〈2〉在美术活动中学习涂色:《漂亮的衣服》。 5、生活中的渗透:在常生活中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
6、境中的渗透: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给幼儿练习穿脱衣服。 7、家庭中的渗透:家长平时要鼓励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 8、教育活动设计评价结果。 教学反思
我觉得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常生活中的锻炼。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课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整和。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要在组织一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挖掘生活的价值。像这类教育内容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它是一种复一的重复活动,不仅要依靠老师,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动地学。如果我们穿衣服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积累的话,那么小朋友再过几天他还会自己穿吗?所以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一些生活课程。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培养他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