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程 颖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和筛选知识以及逻辑概括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大环境的教育改革,并最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把成绩作为唯一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的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不断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研究
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校面临着升学压力,因此,学校和教师都更加重视成绩的提高,他们认为阅读活动对于应试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仍然以教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阅读和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中一、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学1.前期分析生作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见识、知识储备,但是对文思维导图并不是很了解,刚开始时,由于思维导图呈现出抽象指导的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恐惧心理。刚开始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耐心介绍其使用功能和使用步骤,
充分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使用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传统教学中笔记学习法与思维导图学习进行对比,让他们亲身体验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别,进而深入感受思维导图的魅力。接下来,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使用类型方面,并且通过适当的练习让他们真正掌握方法,进而愿意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起来。2.阅读教学应用
之所以要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来,主要是为了辅助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而阅读课堂的本质仍然是教师反复阅读以及教师反复教授。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之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故事情节大概框架列出来,然后在框架的支撑下细读文章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分析,并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
3.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开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进行主要是检测和总结教学效果及质量。在总结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中,甚至对整个单元的教学总结,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回顾和巩固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巩固记忆,来进行总结,这有利于摆脱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方法,又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质量的策略
1.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是课堂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并获得全面发
174周刊
展。教师应该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而要保证思维导图的顺利应用,则需要教师做好设计和规划。正因为思维导图的新鲜性,教师更要不断尝试和挖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技巧
思维导图具有绘制时间长和制作繁琐的问题,要提高思维导图应用的熟练度,需要足够的使用频率支撑。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广阔的思维导图使用机会,进而帮助学生加快绘图速度、提高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思维导图绘制比赛活动,由教师确定主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路、思考角度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讲解。此外,对于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思维导图,教师应该鼓励他们课后继续完成。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是一个有效手段,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制作出创造性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课文时,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所以阅读细化程度不够,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形式让他们在课后接着细化阅读,分为在百草园里发生的故事和在三味书屋里发生的故事两部分内容,并完成思维导图。
3.借助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方案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导入,这种新颖的课前导入形式非常有利于使学生复习和巩固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回忆和联想,能够大大提高巩固的直观性,进而激发浓厚的兴趣。当教师遇到比较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示范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梳理主要的脉络,进而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方向的阅读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丰富,作者的情感变化等等,并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降低阅读难度。此外,深度阅读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效深入阅读,进而产生浓厚的情感体验,不断添加分支。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把大概的故事发展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加以完善,将每个发展过程的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内容,用添加分支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故事更生动地描述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加上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本身评价学生的思维导图的能力和水平不够专业,导致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不佳。为了促进思维导图价值的体现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探索,以便于完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梁泳谊.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
[2]闫玏.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梁丽锦.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202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