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困境与人才培养

来源:华佗健康网
巾外文艺 器啪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困境与人才培养 李媛媛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汉语学习热潮的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应运而生,它与传统已有的对外汉语 教学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新设立这样一个专业?本文从这一困惑出发,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所面 临的问题和困境,并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最初的培养目的入手,阐述了笔者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解和看 法。最后,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要实现“一体三强化”这一新目标、新要求。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困境;人才培养; “一体三强化” . 近年来,汉语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的重要 载体、作为世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其战略价值和 实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 构、企业和民众的重视。因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 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顺 应潮流,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随着这种热潮的不断 升温,新事物、新变化开始不断涌现。2007年,国家汉 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办开始设置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简称MTCSOL,主要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 学。“ 其目的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 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 才。 这一新专业的出现,着实给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 同学们带来了不少疑问和困惑。它跟对外汉语教学这个 专业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新设立这样一个专业 呢? 我们知道,对外汉语教学,英文名称为“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或“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简称TCSL或 TCFL,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 语)的教学。从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 语文专修班”算起,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经有6O年 的发展历史了。可以说,它自设立之初就旨在“培养具 有深厚的汉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素养,对中国 文学和西方文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相当了解, 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 门人才” 。6O年的历程,各种曲折艰难可想而知。然 而,从表面的定义和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 语国际教育硕士似乎如出一辙,没有什么不同,然而, 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新专业?作为新生事物的汉语国际 教育硕士专业,又是否会代替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一个相 对较老的专业呢? 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新专业,固然体现了 国家对我国语言与文化国际推广事业的高度重视,但其 本质还是在于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不能适应当前全 球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汉语加快走向世 界”的迫切需要。为什么呢?总的来说,当前对外汉语 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内外,一方面该 {-¨ o 专业培养的对外汉语师资数量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师 资质量却又参差不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在《关于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 (2007)中也提到:“目前,我国的学科设置和汉语国 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主 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独立的学科依托。现有研究生学 科、专业目录没有独立的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主要 分散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不同学 科领域,不利于培养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培养模式以培养 学术型人才为主,对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重视不够,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三是培 养规格上不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主要在本科层次上, 由于综合素质、知识储备和实际教学能力训练不足,大 部分人不能直接走上汉语教学岗位;四是培养规模小、 数量不足,适合到国外中小学从事教学者更是严重缺 乏。” 因此,分析认为,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学位是满足海外汉语教师巨大需求的必要举措,也是解 决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 在具体培养模式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将以培养 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外语能力和文 化传播技能。培养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 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与汉语国际教育或推广紧密结 合,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 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一言以蔽之,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在外向型、应用型、跨学科和跨文化上具有更为 鲜明的特色。有人由此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 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在侧重点上是不一样的。前者侧重 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后者侧重专业实践、培 养实用型人才。然而,令我们费解的是,一直以来就以 培养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怎么一下子竞被硬 生生地理解为了只以理论研究为目的?因此,在这样的 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说,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研究生层 次从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己 不得已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境。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研 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高层 次、应用型硕士专门人才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在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 明》(2007)中也同样提到:“对外汉语教学既是具有 自身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带有较 强行业色彩的职业领域。多年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人 才培养上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目标、培 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教学 技能、教育管理与评估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对外汉 语教学职业领域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在培养过程中强调 实践性内容,注意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因此,在 这一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并不冲 突。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具有特殊规律的学 科,在学科方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方 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门高度交叉、 高度综合的前沿学科,具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重学科的综合属性,而且 要求有实践环节的训练。” 从学科的内部构成上看,对 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 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 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 “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 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 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 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而对外汉 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与成型有赖于两属性、三要素的 有效结合。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其学科性质本身,就 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研究型学科不同,决定了它不能像一 般的研究型学科一样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截然地分开,决 定了它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如果为了适应新情 况、新形势的需要,而硬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作~个侧重点上的区分的话,也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如果 不与实践相结合而只是学理上的探讨与研究,就容易流 于形式,没有实践意义,更何况理论必须得从实践中获 得,没有实践,怎么研究?同样,仅仅注重实践,没有 理论基础,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又该怎么教、怎么用? 如果光实践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话,还要理论研究做 什么?更进一步的,要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规定对外汉语 教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是 实用型人才,那么将来又会不会出现只有理论基础没有 教学技能、或者只有教学技能没有理论基础的国际汉语 教学“人才”呢?因此,归根到底,要解决全球汉语教 育出现的矛盾,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不能人为地把理论和实践 截然分开,而都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新 事物、新专业的出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外汉语教学 同样不能忽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对 外汉语教学这一专业的出路何在?是固守一隅还是奋起 改革?是自生自灭还是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谋求共同发 展?可以说,身处困境的对外汉语教学转变思路、进一 步明确和深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要摆脱困境,获得长足发 展,必须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针对当前 语言文字 对外汉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 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呢?具体 说来,我们应该在“一体三强化”上下功夫。所谓“一 体三强化”就是: (一)以理论研究为体,发挥专业基础扎实的优势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教 学的原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作用、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并由此制定出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研究内容具体围绕 “教什么”“如何学”“怎样教”这个三角形展开。长 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研究上作出了不懈的探索 和努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形势下的对外 汉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应该以理论研究领跑、带动其他 能力提升,继续发挥专业基础理论扎实这一优势,在对 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强化外语学习,掌握过硬的语言功底 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 实践型的高级双语人才,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双语人 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外 汉语教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同时,这也 给对外汉语教学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懂汉语,又要懂外语,至少在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语言障碍。因此,新形势 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强化外语的语言学习, 要求掌握过硬的语言功底是非常必要的。 (三)强化实践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实践学习既是理论研究的来源,又是对理论研究成 果的深化。只有理论研究,没有实践教学,不能称其为 完整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最终要服务于实践教 学,只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才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培 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和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 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来,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强化实践学习,在 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 的人才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四)强化文化学习,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 绝大多数的外国朋友学习汉语,是基于他们对中国 文化强烈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文化交流需求。他们并不满 足于单纯的汉语学习,而是希望通过学习汉语能够更多 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实 际上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理所应当地应该包括汉语教学和 中国文化教学这两个方面。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所 培养的专业人才而言,应该更加注重对文化的学习以及 对文化底蕴的培养。此外,这样的文化学习还应是多方 面的,它还应同时包括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了解、 掌握以及融会贯通。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的专业 人才是文化的使者,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和责 任,必须要学好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要学 好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适应国外的教学 模式和社会工作;通过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比较学 t.41 ll l【l】外文艺 玷 习,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 效用,需要国家、政府、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任何 克服因文化背景诸如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 一方都肩负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其 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差异所造成的语言交际困 中任何一方作用的缺失,都会阻碍对外汉语教学在新形 难。因此,强化文化学习,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新 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外汉语教学还很年轻,其 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养而言,变得尤为重要和 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 必不可少。 题和困境,我们不能操之过急,盲目舍弃以求其他,而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崔希亮教授指出: “好的汉语 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支持与关爱,这样才能把对外汉 教师应该是教汉语的专家,而且是一个比其他专家更难 语教学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得到更好的建设和 做的专家,因为他需要有很多综合的素质。” h‘一体 发展。 . 三强化”即是这种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在这其 中,“一体”是基础、是根本、是前提,“三强化”是 注释: 重点、是突破口、是需要努力和有待提高的方向。当前 …[5]参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国务院 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质量之所以参差不齐,难以符合实 学位委员会学位[2007]1O号《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 际需求,原因也在于此。更进一步的, “三强化”内部 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附件一,2007年3月30日。 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不掌握一个国 【2】参见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 家的语言,很难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了解这个 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 国家的文化,也很难真正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从根本 办[2007]77号《关于转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上说,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 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附件一,2007年12B 10El 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 【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http://w ̄vw sculj cn/ReadNews asp?NewslD-633&BigClassName 人才培养&SmallClass 像、文化的一部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无论是语 Name:本科教学& peⅢlID=50),2005年12 lf 1 2日。 言学习,还是文化学习,两者都要用于实践、指导实 【4】【6]【7]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关于《汉 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三者内部之间紧密联系, 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总的来说,“一体三强化”的提 学位[2007]1o号《关于下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 出,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培 方案>的通知》附件二,2007年3月30 El。 养目标,即对外汉语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要在“一体 【8参见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8】004年 三强化”上下功夫,真正培养出“专业扎实、语言过 版,第8页。 关、经验丰富、底蕴深厚”的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 【9】符德新:《走向世界的汉语》,《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 6日 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已经提出来了,但要让它发挥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上接37页) 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组成新化合物的各分子到齐 注释: 了” 。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大量的比喻和 [1】参见朱志荣《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象征代替了直接陈述。如第15-22行,作者把黄昏的雾 第298—300页。 比做猫,猫既象征情欲也象征懒怠,形象地表现出主人 【2】【3】【4儿51f11】均摘自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卞之琳 公虽有情欲但无勇气行动的心态。 译,《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四、结语 【61参见高洪第、赵晓杰《艾略特的文艺理论在<荒原)中的 成功实践》,《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早在20世纪20年代,艾略特的名字和作品就进入了 【7】参见李小洁、沈海萍《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的诠 中国文人的视野,其中叶公超、辛迪、卞之琳等人为他 释》,《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高度评价《传统与个人 【8119】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下册),南开大学出 才能》的诗学观。综上所述,艾略特的“传统”和“非 版社2006年版,第181页。 【1o】参见艾略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查良铮译,《英国 个性化”不仅是一种文艺理论,更是他本人身体力行投 现代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入写作实践的标准。这一点对现在的写作者仍有相当程 度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本栏责编:知慢 l_.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