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现状及社区护理对策

来源:华佗健康网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现状及社区护理对策

孙景贤,曾慧

(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410013)

【摘要】综述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主要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社区护理对策。成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深切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对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社区护理

Mental problems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community nursing care countermeasures/ SUN Jing-xian,Zeng Hui

Nursing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mental problems and their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proposing the corresponding community nursing care countermeasures. To build a omnibearing community service network and deepen the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mental condi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mental problems; community

nursing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空巢”现象日趋突出,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轻忽的重要问题之一。估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1]。“空巢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同时,随着机体开始逐渐衰老,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明显下降,这都促使“空巢老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2]。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占全国空巢老人的70%以上,他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卫生医疗条件都要比城市空巢老人匮乏的多[3],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干与,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固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意义。

1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经济状况 经济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4],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老年人心理知足程度和主观幸福感随之增加。

文化程度 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5],较高的文化水平能够帮忙空巢老人更好地运用相关资源维持身心平衡。

年龄 随着老化,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衰退,躯体病痛的增加影响了情绪,致使高年龄段老人的负面情绪显著多于低年龄段的老人[6]。

性别 女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是老年人卫生和社区服务的重点人群

[7]。这可能与女性的性格特点较脆弱,从事的劳动单一, 受传统思想束缚有关。

婚姻状况 婚姻状况显著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配偶相伴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单身老人[8]。

身体健康状况 李德明等[1]的研究显示,空巢老人总患病率为%,且多为慢性病。疾病不仅对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有专门大的影响,而且长期的医治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产生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与心身健康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因子中情感支持、子女支持和对支持的利费用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显著[8]。

应对方式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或增加应激反映水平,从而影响应激和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谢丽琴等[9]的研究显示,消极应对对农村空巢老人抑郁情绪有直接的影响。

生活行为方式 老年人坚持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将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10]。

日常生活能力 研究显示[11],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DL)丧失率为%,与抑郁等心理因素显著相关。

2 农村空巢老人主要的心理问题

孤独感 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完成的调查表明,我国农村有%的老人常常感到孤独[12]。而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旁,社会交往减少,娱乐方式单一,心理上更易产生孤独感。Wu ZQ等[13]的研究显示,%的农村空巢老人伴有中到重度的孤独感,孤独感的水平因个体的年龄、婚姻状况及收入的不同而各异。

焦虑 焦虑是农村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14],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的发生

率为%,影响其焦虑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躯体疾病、年收入、娱乐活动。张瑞娟[15]调查了170例住院空巢老人,其中%的老人存在焦虑症状,显著高于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发生率,这可能与住院空巢老人有身体疾患,要经受躯体折磨,经济负担加重等有关。空巢老人的焦虑症状往往会进展为抑郁或焦虑和抑郁的混合状态, 从而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16]。

抑郁 空巢老人心理问题中,抑郁的危害性较大。贾长宽等[17]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对郴州市城区32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3.8%,其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与子女的关系及兴趣爱好、是不是参加文体活动有关。谢丽琴等[9]的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的发生率高达%,远高于一般人群及城市空巢老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显著相关。

不同类型家庭老人抑郁病例检出者中,空巢独居老人比率最高,第二为非空巢老人,空巢偶居老人最低且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18]。作为老人中的特殊群体,空巢独居老人生活范围加倍狭小,社交范围更小,因此取得的社会支持也相应较少。此外,生活在农村的空巢独居老人,极少有机缘参加娱乐活动,精神生活极为贫乏,因此更易引发抑郁症状。

主观幸福感较低 主观幸福感(SWB)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9]。焦娜娜等[20]调查了643例农村老年人SWB情形,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SWB分数明显高于独居、祖孙同住老人且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巢独居老人SWB较低,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村空巢老人SWB最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农村空巢老人还可伴有自卑、恐惧、失落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纾解,将会成为致使更严峻的心理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

3 空巢综合征

空巢综合征是指老人处于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疏远而产生被疏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空虚、孤单、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情感、心理和躯体不适综合征

[21]。空巢综合征会令人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致使免疫功能消退,机体抵抗力下降,

进而引发各类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严峻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2]。

4 农村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社区护理对策

社区护理是老年人社区照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社区人群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开展得有成效对改善空巢老人心理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成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作为社会意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同时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健康[23]。因此,增加社会支持力度,完善各类老年社会保障,如成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成立老人院,成立社区家政服务站等,对知足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给老人提供正常的生活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空巢老人需求,深切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个体化家庭服务 空巢老人大多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1],且老人独自在家,缺乏家人照顾,急需社会对其提供帮忙。作为老年人“第二空间”的社区,应按照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针对性地按期进行家庭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健康体检、疾病护理、用药指导、心理咨询、生活照料及其他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另外,为避免意外情形发生, 还要成立应急呼唤系统, 以方便老人随时与社区联系。

开展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硕老年人业余生活 社区可采取讲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举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等帮忙空巢老人进行心理调适, 保护身心健康。多组织丰硕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健身娱乐场所, 以丰硕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营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气氛[24]。

增强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监测,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心理干与 社区医护人员在为空巢老人进行社区服务进程中,第一对空巢老人的个性特征、经济状况、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心理表现等实行评估,挑选出存在或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技术运用于心理护理中, 如采用心理分析、认知疗法、松弛训练等方式可有效干与老年空巢综合征的产生和危害[25]。

鼓励空巢老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克服空巢心理 同意空巢现状,了解空巢心理对自身带来的危害,改变不良认知观念是空巢老人摆脱空巢化带来的心理危机的三部曲[26]。在了解了影响空巢心理发生进展的踊跃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后,空巢老人能够通过进展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扩大交际圈以增加社会支持、踊跃进行身体保健以提高生活质量等途径,远离空巢心理危机。

5 小结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人口迁移日趋频繁的今天,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取得有效纾解,极易诱发各类身心疾病,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各类困难,从而致使一系列社会问题。成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帮忙空巢老人树立踊跃向上的生活观念,适应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转变,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

(7):405-407.

[2] 代爱英, 顾湲,曹杰.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5):311.

[3] 王全胜.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初探[J].学习论坛,2007,23(1):71-73.

[4] Zhang JP, Huang HS, Ye M,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bjective well being(SWB) in a sample of older adults in an economically depressed area of China[J].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8, 46(3):335-347.

[5] 李娟,吴振云,许淑莲. 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5):336-338.

[6] 傅素芬,陈树林,骆宏.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69-171.

[7] 赵若望,韦丽琴,张玉娥. 包头市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4):22-23.

[8] 张骑,王玲凤.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34-2336.

[9] 谢丽琴,张静平,焦娜娜,等.农村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2515-2517.

[10] 张瑞芹,肖健. 老年人健康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81-784.

[11] 宋洁,石作荣,崔宁. 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心理、社会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2):1727-1729.

[12] 王顺冬,公风华.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窘境及对策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7):112-113.

[13] Wu ZQ,Sun L, Sun YH,et al. [J]. AGING & MENTAL HEALTH,2010,14(1):108-112.

[14] 张丽,侯津杰,乔钦增,等. 河北省邢台县农村空巢老人焦虑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745-746.

[15] 张瑞娟.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干与[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6):525-527.

[16] Schoevers RA, , , et al.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co-occurrence and longitudinal patterns in elderly patients[J].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05,13(1):31-39.

[17] 贾长宽,廖春花,罗森亮,等.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6):61-62.

[18] 周成超,楚洁,徐晓超,等.安徽省农村某镇空巢老人抑郁情形现状及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14-117.

[19] 后华杰,译.Andrews FM,Robinson JP.主观幸福感的测量[M].见:Robinson JP, Shaver PR, Wrightsman LS.性格与社会意理测量总揽(上册).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90-156.

[20] 焦娜娜,张静平,谢丽琴,等.农村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6-88.

[21] 孙梦霞,廖桂香.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空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1,9(3):62-63.

[22] 夏晓萍,齐秀泽.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48.

[23] 李雪丽. 老年空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与[J]. 广东医学,2010,31(7):919-920.

[24] 李志菊.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25] 于琪,耿庆妍,崔国生,等.心理干与对社区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 12):1531-1532.

[26] 聂淼,汪全海,姚应水.我国留守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364-2366.

注:第一作者:孙景贤(1987-),女,河南省南阳人,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及护理,E-mail: ,电话:,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通信作者: 曾慧(1966-),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及护理,E-mail: ,电话:,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孙景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