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化的活动生活研讨方案
单位 时间 地点 教室 主持人 参加人 教研主题 教研活动 关键词 小班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 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可以说,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 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知事物,保持愉快情绪和进行模 仿学习。因此,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应该主要依靠游戏化的主题背景 一日生活来 实现。在这里,教师用游戏口吻与幼儿交流,有时,教师和幼儿还会成 为某个假想的角色。这种方法使幼儿在园内的情绪更加愉快。小班在开 展生活活动时,是否能够用游戏化的方法更加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呢? 幼儿生活活动组织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当幼儿处于游戏的状 态时,他们是那么的投入和全神贯注。幼儿需要的是一个游戏的环境,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活动中,我们是不是也能给幼儿一个游戏化教研目的 的环境, 让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自主地进行生活活动,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提高 生活活动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给幼儿一个游戏化的生活活动,让幼儿 在自主的游戏中参与生活活动呢? 教研形式 指南目标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生活活动) 指南、生活活动 参与互动式讨论、文献法、个案记录法、及时反思法 1
一、介绍活动的背景 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分享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交流前期经验—— “教师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组织,哪些地方能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游戏 化的生活活动。” 三、提出研讨主题——如何更好地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一日生活活动 呢? 四、互动式研讨 1.各位老师针对班级幼儿分析现状及原因。 2.教师互动式讨论: •骨干型胜任型教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有创新的开展游戏化的生 活活动? 新手型教师——你认为哪些环节可以开展游戏化的生活活动?简单 举例 实施步骤 •将教师阐述的观点在 PPT上展示。 1.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有效地开展进行游戏化的生活活动? 2. 是否每个环节都需要游戏化的辅助? 3.组长总结分享 4.总结活动: •本次活动经验的迁移 •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 5.园长引领 分析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针对小班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并根据本月的 教研重点,开展游戏化的生活活动: 1. 编制“游戏儿歌”,让幼儿在边念边做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 2. 教师扮演角色, 让幼儿在浓厚的游戏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常规。 3. 抓住生活契机,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展开体验学习。 4. 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标志,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生活 好习惯。 效果评价 (文字、
5. 个案引发情境对话,帮助幼儿大胆表达需要、学会解决问题。 措施: 我们不仅分析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具体价值, 同时讨2
论了如何优化指导策略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养 成,应注意哪些问题,但这不是仅靠一次教研就能解决的,还学要教师 在实践中的反思,获得经验。 一、形式的变化——集体走向个性化在生活活动中,改变原来集体进
行的形式,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至个人,以个性化的形式开展活动 二、组织的变化 : (1)情景游戏化 (2)角色游戏化 (3)进餐自助化
三、“等待”的变化——统一等待走向游戏等待
尝试将集体缩减为小组甚
xx:“游戏化的一日生活”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尊重。游戏
要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来安排,不能作为过渡环节或集体活动
后休息来安排。我们老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是以开展关于 小班“游戏化
的一日生活”为目的,希望幼儿通过各类游戏,不仅可以 发展动作技能、教
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 游戏是幼儿度过的研 最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
xx:我觉得要开展游戏化的生活活动,要集体走向个性化。在生活活 动
动 中,改变原来集体进行的形式,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尝 试记 将集体缩减为小组甚至个人,以个性化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幼儿有更 多自由选择的时间和机会。以餐前游戏为例:小组长和老师在教室里进 行着餐录
前准备工作,其他幼儿在进行着餐前游戏活动。这时,有几个孩 子正在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这个游 戏当中。就在这时,小组长来说可以出去吃饭了, 老师对小朋友说: “我 们要吃饭了,可是一下子大家一起出去端会很挤,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呢?”乔博宇说:
3
“我们可以玩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出去端饭?”接 着孩子就去找同伴进行游戏了。妞妞走到可乐面前说:“我和你一起来 比。”可乐欣然答应,最后妞妞获胜了,他就搬着小椅子出去吃饭了。 可是,可乐就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那里不动了。 这时,老师走过去问: “可 乐,怎么了?”她说:“我输了。”老师说:“这次输了也没关系的, 那边还有很多小朋 友哦!”可乐听了之后,开心的去找其他小朋友继续 游戏了。 这是孩子在餐前自发产生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案例中,可乐小 朋友孩子在第一次游戏中输了,站在那里无所适从的时候,老师给予了 语言上的支持与引导,让她得以继续游戏。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引 导和支持的作用,不仅让孩子的进餐活动变得有序,同时,也让孩子获 得了愉快的餐前游戏体验。
xx:我觉得游戏化的生活活动就是要为幼儿提供情景游戏的环境,以 游戏的情景展开生活活动,让幼儿在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生活活 动,提高生活活动的有效性。 以自主点心为例——点心小屋。 在我们 平时的带班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孩子,在每天的午点的环节中, 有的孩子光顾着玩,不会主动地去吃点心,总是需要老师去提醒。有些 孩子喜欢吃,总会拿很多,导致后面的孩子不够吃。我们的老师根据孩 子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平时感兴趣的买卖游戏,老师和孩子一起创设了 “点心小屋”,支持孩子的买卖游戏。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点心小屋游戏 情景、点心券(每人一张)。 规则:设置点心小屋,通过孩子的自发选 举,产生 1 个点心小屋主人,负责 “经营”点心小屋,收取点心券。拿 到点心券的幼儿,就可以进入点心小屋自主换取点心。 xx:在一日生活活动活动中,特别是户外活动时,孩子不爱喝水一直 都是我们比较头痛的事情。大部分孩子活动都出汗了,但就是不愿意喝 水,每次都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催促着才会去拿着水杯喝一口水,有 些不爱喝水的孩子甚至是连水杯都不拿。那么怎么样才能引导这部分孩 子自主地去喝水呢?在一次户外活动中,老师无意间发现,萧萧在喝水 的时候,拿了好几个水杯挂在手臂上喊着:“卖水了,卖水了,谁要喝 水呀?”于是,我们的老师就抓住了这一游戏契机,想到了“卖水”这 一好方法。每天幼儿轮流充当卖水促销员,并奖励佩戴一个胸饰贴 在衣 服上。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由卖水促销员,推着水壶架“卖水”, 其他 幼儿看见了,可以自主地跟卖水员“买4
水”,通过这样的角色游戏 活动,引导幼 儿尝试自主地进行喝水,也可以带动一些不爱喝水的幼儿 在游戏中多喝水。 xx:蔡老师的这个方法真有意思!我想谈谈关于幼儿的进餐活动,我们 班不再是以往采取教师统一分发的形式。在教师的分发过程中,无疑会 增加幼儿等待的时间,同时,幼儿的注意力极易被转移。根据小能力特 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尝试采取了不同的自助餐形式。 在实施的过 程中,我们和幼儿讨论,产生了以下化的流程: (1) 幼儿入厕洗手 (2) 幼儿自助活动端饭拿勺子。 (3) 幼儿进餐 幼儿的进餐自助流程以图示法 的方式提示幼儿,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整个用餐环节,孩子可以自主 要求盛菜、盛饭,自主收拾整理。这样的进餐形式,有效地减少了幼儿 消极等待的时间,充分展示了幼儿进餐的自主性。
xx :以往我们的生活活动时间安排采取统一的形式,统一进餐
统一 起床等。但是,幼儿之间的能力存在着差异,在教师统一要求的标准下, 幼儿出现了过度的等待现象。幼儿因为消极的等待而显得无所事事和自 由散漫。在幼儿的等待中渗透游戏,让幼儿的等待活动不再是简单无味 的统一等待, 而是变成充满趣味的个性化“等待”。比如说整理活动中 “等待”如在午睡活动中,孩子们脱完衣服之后都会进行折叠,这时, 孩子可以用边念儿歌边折叠的游戏方法进行整理活动。在小班的时候, 我们都学过折叠衣服的 儿歌,比如《叠衣服》、 《叠裤子》、 《穿衣歌》 等。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我们的孩子以儿歌的游戏形式折叠、整理自 己的衣服 裤子,减少了孩子在入睡前出现的等待、拖拉等现象,引导幼 儿快速进入午睡室 完成睡前准备活动, 同时,增加了折叠衣服的趣味性。
xx:非常赞同李老师的方法,教师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浓厚的游
戏 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常规游戏与生活的融合是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的重 要标志,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角色引导者,“伺机而演”是小班带班教 师应有的教学技能。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生活环节中出现自我服务、自理 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时, 应有意识地扮演各种“适宜”的角色与幼儿对话, 用拟人化的语言给幼儿提建议,这样一来,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也非常 乐于接受。如见到幼儿穿反鞋时,教师可以说:“看看两个好朋友都噘 着嘴不高兴了,快让他们拥抱一下吧!”这时幼儿会马上把鞋倒过来。 又如,餐前教育时有时幼儿会遇到一些没有
5
接触过的菜式。这时,教师 可以加入“猫宝宝”的游戏。即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猫宝宝,并加以 儿歌:“猫宝宝,回家家,洗手洗脸别忘啦。吃 **** 有营养,干净聪明 人人夸。”幼儿便会很自然地洗手、喝豆浆,环节过渡自然,有利于良 好行为常规的养成。
xx: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并与指南中的目标不断结合
而 生成集体或小组游戏,将教育目标和幼儿必须学习的教育内容与游戏有 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的要求变成幼儿自身活动的要求,使幼儿成为学 习的主人。如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 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组织了 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 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结果幼儿的 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在吃点心的时候,幼儿总是喜欢摆弄一下水果, 这时教师可适时地渗透对水果的认识:“水果宝宝叫什么名字,我们和 它打个招呼吧! ”然后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手感认识水果。拿香蕉 来说,在吃香蕉前,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幼儿剥的方法:“香蕉宝宝要脱 下花裙子才能让我们品尝,可它不喜欢一下子光溜溜,要一片一片剥, 瞧,香蕉宝宝脱下花裙子了,我们来尝一尝吧。”自然地将感知香蕉的 基本外形特征以及味道等与生活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xx:另外,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互动对话时,教师应鼓励幼
儿 大胆完整地表达。如当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把物品放在篮子里时,可 以这样表达:“请帮我把蓝色的篮子拿出来,放在桌子的中间。”这样 的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颜色的认知,并且感受到了一一对应和归类。 又如,在指导幼儿认识生活物品时,可以让幼儿观察:杯子、毛巾各有 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标记等,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环节,却处处渗透 着有效的教育。
xx:我觉得小班的老师真的都非常的有智慧, 刚才蔡老师讲了班
上 “卖 水”小游戏,我觉得非常新颖,针对喝水这个环节,其实我们班上也希 望通过创设“游戏化”的环境标志,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生活 好习惯,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起到潜 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每天的喝水环节要进行好几次,但效果并不太理 想,有的幼儿还是饮水量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饮水
6
筒上贴上了有笑 脸的汽车,还画上了小脚印,并加以好听好记的儿歌:“小汽车,准备 好,加满油,最重要。咕嘟咕嘟要喝完,有油才能跑得快!”这时,幼 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小汽车,为了让自己跑得最快,所以都来“加油”。 这样“游戏化”的环境让幼儿自然与环境对话,轻松达到了教育目的。 xx:其实,我们班上也有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有的幼儿喜欢哭闹、 争抢玩具还有尿床等状况频频出现。所以教师应以第三者的身份展开游 戏中的“情境对话”,通过故事里的角色来实施教育策略。比如,通过 绘本故事,小熊尿床了不敢说,教师与小熊一问一答:“没关系,大胆 地说⋯⋯”告诉幼儿尿床是很正常的,小熊也会尿床,应该大胆表达自 己的需要。小班幼儿都非常的可爱,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 中。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当作朋友,并 赋予“角色”生命,以游戏角色的口吻提出一日活动常规方面的要求, 让幼儿学习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如小椅子摔倒了,我们可抓住这个教育 契机开展教育,“小椅子,被人摔,躺在地上哭哀哀。跑过去,扶起来, 小朋友坐上更自在。”然后再作“倾听”状,以“小椅子”的角色进行 批评:“我摔倒了,都没有好朋友扶我起来。”这时教师可一人分饰两 角,“小椅子,你怎么了?”“摔倒了, 痛,小朋友都不扶我起来。 ”“这 样啊,小朋友要爱护小椅子,这样小椅子才愿意和你交朋友。”通过将 幼儿的生活用具拟人化,使幼儿在富有童真的游戏情境中接受爱的教 育。 xx:我们倡导的一日生活“游戏化”是在幼儿生活中、在师生平等 互动中自然产生的。它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游戏表演”,也不能替 代小班幼儿的全部活动。所以“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并不意味着小班幼 儿时时处处都要有游戏,许多游戏以外的活动同样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教 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教育意识,在于教师灵活的教育策 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从“玩中学”过渡到“学中玩” 的准备。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