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概念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一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物流的定义及其内涵 物流的价值 物流的作用 物流的功能 物流发展的阶段 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基本概念

现代物流 物流的职能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及作用

一、物流的定义

物流定义: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同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传统的物流概念是指物质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流动,我们长期以来称这种“流动”为“位移”。

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引入高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加快物流速度,提高准确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延伸并扩大了传统物流的职能。

现代物流的实质内涵主要方面如下:

1,实质流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运输); 2,实质储存(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储存); 3,信息流通(指相关信息的联网)

4,管理协调(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 知识专栏1——1 国外物流定义 1.美国的物流定义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要求的过程。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1992。 此定义是在美国许多物流定义版本中较有影响力的一种,它提出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是服务,使客户满意的服务过程;强调了物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把物流作为企业管理的范畴;抓住物流的根本目的,要有效率、有效益,即降低流动和储存成本,提高效率。 2.欧洲物流协会定义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商品的运输、安排、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

《Ferminology in Logistics》1994。 此定义是欧州物流协会的权威定义,该协会也认为物流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它强调了物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认为物流是企业的管理功能;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说法虽然比较灵活,但物流的本质体现不出来,但对人员的运输颇有争议。 3.日本的物流定义 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定义: 将实物从供给者物流性地移动到用户这一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输送、保管、装卸、包装以及与其有关的情报等各种活动。 日本的定义有许多版本,开始指出物流是运输、仓储、保管、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的有机结合。后来又强调物流是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益的活动。后来指出物流是管理活动,是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分的利益,最终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日本对物流的定义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二、物流的价值

1、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是“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时间价值是使某件事物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2、空间价值

空间价值指的是“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的不同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为“空间价值”。

3、加工附加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物”通过特定方式的加工,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的一定形状性质的物资改造成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的物资,从而创造出物资的加工附加价值。

三、物流的作用 1、保值

物流有保值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距离,在这段时间和距离过程中,都要经过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等多环节、多次数的物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可能会淋雨受潮、水浸、生锈、破损、丢失等。物流的使命就是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保证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起到产品的保值作用,即保护产品的存在价值,使该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时使用价值不变。

2、节约

搞好物流,能够节约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能源,同时也能够节约费用。

比如,集装箱化运输,可以简化商品包装,节省大量包装用纸和木材;实现机械化装卸作业,仓库保管自动化,能节省大量作业人员,大幅度降低人员开支。重视物流可节约费用的事例比比皆是。被称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的海尔企业集团,加强物流管理,建设起现代化的国际自动化物流中心,一年时间将库存占压资金和采购资金,从15亿元降低到7亿元,节省

了8亿元开支。 3、缩短距离

物流可以克服时间间隔、距离间隔和人的间隔,这自然也是物流的实质。现代化的物流在缩短距离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在北京可以买到世界各国的新鲜水果,全国各地的水果也常年不断;邮政部门改善了物流,使信件大大缩短了时间距离,全国快递两天内就到美国联邦快递,能做到隔天送达亚洲15个城市;日本的配送中心可以做到,上午10点前订货、当天送到。这种物流速度,把人们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随着物流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运输能力大大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使人们逐渐感到这个地球变小了,各大洲的距离更近了。

城市里的居民不知不觉地享受到物流进步的成果。南方产的香蕉全国各大城市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新疆的哈蜜瓜、宁夏的白兰瓜、东北大米、天津小站米等都不分季节地供应市场;中国的纺织品、玩具、日用品等近年大量进入美国市场,除了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原因外,则是国际运输业发达,国际运费降低的缘故。

4、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企业,比如家电生产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质量、功能、款式、售后服务的竞争上,可以讲,像彩电、空调、冰箱等这类家电产品在工业科技如此进步的今天,质量、功能、款式及售后服务,目前各企业的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可比的地方往往是价格。

国外的制造企业很早就认识到了物流是企业竞争力的法宝,搞好物流可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流动资金占用,是提高为用户服务,构筑企业供应链,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的21世纪,企业只有建立现代物流结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5、加快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在谈这个问题时,我们用配送中心的例子来讲最有说服力。可以说,配送中心的设立为连锁商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将超市、配送中心和供货商、生产企业连接,能够以配送中心为枢纽形成一个商业、物流业和生产企业的有效组合。有了计算机迅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分析,通过配送中心的高效率作业、及时配送,并将信息反馈给供货商和生产企业,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率、高能量的商品流通网络,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够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6、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和公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有人会问,环保与物流有什么关系?这里不妨介绍一下。

你走在马路上,有时会看到马路一层黄土,这是施工运土的卡车夜里从车上漏撒的,碰上拉水泥的卡车经过,你会更麻烦;马路上堵车越来越厉害,你连骑自行车都通不过去,噪音和废气使你不敢张嘴呼吸;深夜的运货大卡车不断地轰鸣,疲劳的你翻来复去睡不着„„所有这一切问题都与物流落后有关。卡车撒黄土是装卸不当,车箱有缝;卡车水泥灰飞扬是水泥包装苫盖问题;马路堵车属流通设施建设不足。这些如果从物流的角度去考虑,都会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在城市外围多设几个物流中心、流通中心,大型货车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就都不用进城了,只利用二吨小货车配送,夜晚的噪音就会减轻;政府重视物流,大力建设城市道路、车站、码头,城市的交通阻塞状况就会缓解,空气质量自然也会改善。 7、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价值

实现装卸搬运作业机械化、自动化,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也能解放生产力。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本身就是对人的尊重,是创造社会效益。

比如,日本多年前开始的“宅急便”、“宅配便”,国内近年来开展的“宅急送”,都是为消

费者服务的新行业,它们的出现使居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当你去滑雪时,那些沉重的滑雪用具,不必你自己扛、自己搬、自己运,只要给“宅急便”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取,人还没到滑雪场,你的滑雪板等用具已经先到了。

再如,超市购物时,那里不单单是商品便宜、安全,环境好,而且为你提供手推车,你可以省很多力气,轻松购物。手推车是搬运工具,这一个小小的服务,就能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方便,这也是创造了社会效益。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到,物流创造社会效益。随着物流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人的尊严也会得到更多体现。

关于物流创造附加值,主要表现在流通加工方面,比如,把钢卷剪切成钢板、把原木加工成板材、把粮食加工成食品、把水果加工成罐头,名烟、名酒、名著、名画都会通过流通中的加工,使装帧更加精美,从而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欣赏性和附加价值。

第二节 物流的功能

一、主体功能 1、运输

在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主要是指物流企业或受货主委托的运输企业,为了完成物流业务所进行的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工作。如:

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运输,半成品、成品的运输,包装物的运输; 流通过程中的物资运输,商品运输,粮食运输及其他货物运输; 回收物流过程中,各种回收物品的分类、捆装和运输; 废弃物流过程中,各种废弃物包括垃圾的分类和运输等等。

无论哪一种物流,差不多都离不开运输作业,也可以说,运输工作是它的中心业务活动。而无论哪一种运输,都追求一个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运输合理化。 2、储存

这里所说的储存,主要是指生产储存和流通储存。如:

工厂为了维持连续生产而进行的原材料储存、零部件储存;

商业、物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所进行的商品储存和物资储存; 在回收物流过程中,为了分类、加工和运送而进行的储存; 在废弃物流过程中,为了进行分类和待处理的临时储存等。

这些储存业务活动,除了保证社会生产和供应外,也要实现储存合理化。当然,要做到储存合理化,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国外有的工厂实现“零库存”,即按计划供应,随用随送,准时不误,避免积压原材料和资金。 3、配送

配送是物流业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它的业务活动面很广。如: 物资供应部门给工厂的配送; 商业部门给消费者的配送;

工矿企业内部的供应部门,给各个车间配送原材料、零部件等。

配送业务强调它的及时性和服务性

二、辅助功能

在由储存、运输和配送构建的物流体系框架中,还存在着诸多辅助性功能。不过,这些辅助性功能,就整个物流体系而言,又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这些辅助性功能,同样存在

于每一次细微的物流活动中。 1、包装

包装也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包装不仅是为了商品销售,而且在物流的各个环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当中,都需要包装。特别在运输和装卸作业时,必须强调包装加固,以避免商品破损。

我国每年由于包装不善和过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时相当惊人的,据统计每年在100亿元以上。 2、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物流业务中经常性的活动。无论是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及其他物流,也无论是运输、储存或其他物流作业活动,都离不开物品的装卸搬运。所以说,装卸搬运在整个物流业务活动中,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职能。 3、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产品已经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但还未进入消费的过程中,为了销售和方便顾客而进行的加工。

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也是物流职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无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有一些物资和商品,必须在商业或物资部门进行加工后,才便于销售和运输。如钢材的剪裁,木材的切割,粮食的包装等。

三、信息管理功能

物流信息是连接物流各个环节业务活动的链条,也是开展、完成物流事业的重要阶段。

在物流工作中,每日都有大量的物流信息发生,如订货、发货、配送、结算等,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才能顺利完成物流任务。信息的积压或处理失当,都会给物流业务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收受、整理并及时处理物流信息,也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一、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 1、初级阶段

20世纪初,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单元化技术的发展,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1~1945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

日本物流观念的形成虽然比美国晚很多,但发展迅速、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至1965年,物流一词正式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全面接受。日本在导人物流概念的过程中;把物流从作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2、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组织规模化生产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逐渐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

重要手段。这一阶段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美国,由于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一手段,顾客服务成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为顾客提洪服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商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年代。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改善,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日本政府在1965年的《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一项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摆设的大发展时期,原因在于社会各方面对物流的落后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都有了共同的认识。 3、合理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的稳定的、良好的、双赢的、互助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形成了一种联合影响力量;以赢得竞争的优势、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应用与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这一时期,欧洲的制造业已采用准时生产模式(JIT),产品跟踪采用条形码扫描, 这一时期欧洲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

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经营战略中的重要特征、这一时期也称为物流合理化时代。 4、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还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容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现代物流的发展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现代物流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 2、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3、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 4、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5、一些物流企业开始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

6、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 7、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 8、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三、国外物流管理的差别与借鉴 1、日本:成本物流独树一帜 2、美国:追求高度自动化 3、英国:建立综合物流体制

第四节 物流合理化目标

一、距离短

物流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移动。这种移动,即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最理想的目标是“零”。因为凡是“移动”都要产生距离,距离移动得越长,费用

越大,距离移动得越短,费用越小,所以物流合理化的目标,首先是距离短。 二、时间少

这里主要指的是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 三、整合好

物流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的统一体,是这几个功能的有机组合。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单一发展、一枝独秀并不可取。 四、质量高

质量高是物流合理化目标的核心。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各环节本身的质量要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理的质量要高等。 五、费用省

物流合理化目标中,既要求距离短、时间少、质量高,又要求费用省,这似乎不好理解,很可能有人认为,物流质量高了,为用户服务周到了,肯定要增加成本,反而又同时要求节约物流费用,不是相互矛盾吗?实际上如果真正实现了物流合理化,物流费用照样能省。 六、安全、准确、环保

物流活动必须保证安全,物流过程中货物不能被盗、被抢、被冻、被晒、被雨淋,不能发生交通事故,确保货物准时、准地点、原封不动地送达,同时,诸如装卸、搬运、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各环节作业,不能给周围带来影响,尽量减少废气、噪音、震动等公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