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_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学设计

一、课前安排学生复习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的知识点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师活动设计 节 一、点题:出示本章的课题以及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1.知识梳理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读本章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 了解目标 的基础上 复习本章 内容 二、教师出示本章“物质的内能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知识的知识梳理 2.展示交流 三、教师出示典型例题: 1.下列过程是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反复折弯的铁丝变热 B. 钻木取火 C.冬天搓手取暖 D. 放在杯中的热水慢慢变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的金属,梳理并校对答案,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 做题方法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三道例题,使学生把并讨论每题所涉及的考点,以握考点 及做此类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设计 备注 1

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冷水中,结果投入乙金属的杯内水温高,这是因为 ( ) A.甲金属的比热大 B. 乙金属的比热大 C.甲、乙的比热相等 D. 两金属的比热无法判断 四、教师出示本章“热机”部分的知识梳理 五、教师出示典型例题 4.甲的热值比乙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含有的热量比乙多 学生做中考真题2013临沂、2013潍坊、2014临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知识梳理并校对答案,提出问题 B.完全燃烧1kg的甲恰好烧开一壶水,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两道道例而完全燃烧1kg的乙却不能烧开同样的一壶水 C.燃烧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甲放出的热量比乙多 D.不管怎样,甲燃烧放出的热量总比乙燃烧放出的多 5.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转速是1800r/min,该汽油机每秒钟内完成_____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___次。 3.拓展提升 4.体验成功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2

题,并讨论每题所涉及的考点,以及做此类题的方法。 教师出示本章“内能”、“热机”部分学生做题师生共同校对 的中考真题 完成本章“课堂检测” 校对答案 出示本章考点和重点难点,说说本章的收获 完成自学指导上的练习题 积极思考、讨论、展示交流、回忆内化 做题细心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针对初三学生第一轮复习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本章知识已经学习过,没有什么新意,对问题的梳理、简单知识的解决往往兴趣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面临的是中考,一提到涉及中考的问题注意力就高度集中,通过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能体现出这点。本章学生对于基础掌握知识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典型例题中的题目,对于中考真题部分错误率也较低,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方法的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效果分析

在典型例题的选择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学生能掌握这部分知识,知道考察的知识点,但在方法的点拨方面总结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差。在问题的设计上直击中考,直接选取了部分地市的(特别是本市的近几年的中考考题)使学生明确中考靠什么怎么考,大部分学生能把握理解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做做中考题也是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一种考验。考试不单单考知识点,还要考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归纳做题的方法方面以及语言表达方面仍然欠缺。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总共包括了四节内容涉及了热学中内能、热值、热机、比热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中考中涉及的主要考点有:改变内能的途径、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内燃机、热值和相关的计算问题。集中了热学知识中的大部分考点,其中热量的计算公式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对“物体的内能”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与内

3

能的关系;了解热量概念,能正确使用“热量”和“内能”陈述相关的物理过程。对“物质的比热容建立比热容的概念,能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在能力的培养上侧重培养“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这一要素。重视师生间学生间讨论交流和实验结果的评估。对“内燃机”理解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对“热值”知道“完全燃烧”的意义。了解提高热机效率的常见方法。

过程与方法

会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在控制变量时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认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通过对热机的复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3 .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难点:对比热容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温度、内能、热量等几个热学概念的相互联系。 4.本章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完成,本节为知识点、考点的整理。第二节课为学生的练习课。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B.双手搓搓感到暖和 C.用燃气灶烧水 D.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爽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B.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高

C.冬天在火炉旁烤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的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

4

越多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减少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4、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大的热值 5、2008年6月5日19时30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 )

A.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C.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小 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小 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 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4-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液体B的比热容大 C.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D.无法比较

图14-7

8、为了研究物质吸收的热量分别与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的种类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分别加热: (1)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水和煤油 的多少; (2)要研究吸收的热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选择实验 ;(填序号) 要研究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应选择实验 ;(填序号) 要研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 ;(填序号)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步骤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所需时间/min 5

1 2 3 4 水 水 水 沙子 500 500 1000 500 20 20 20 20 50 80 80 50 6 12 24 1.5 9、铝壶里装着5kg的20℃的水,将铝壶放在煤炉上加热,炉子效率为20%,问:燃烧多少无烟煤才能将水烧开?〔假设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构建成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带中考考点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应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加强科学性的指导。在中考真题这一环节中使学生做中考真题适应中考,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在典型例题的分析中学生发言较少,在活动中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对做题方法的理解,从而在学情的把握上处理不灵活。

在这节课中注重引导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做题的方法,从中找到做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在突破难点热量、内能、热值这点,通过课件上的文字内容让学生自己理解解读,此部分还可以再让学生举例子讨论加深理解。在应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比较,总结实验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实践,教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6

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三、科学内容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认识内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四、全 章 概 述

关于物体的内能,只需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也只需通过生活事例和简单实验,归纳出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知道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